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GDP增长速度不减反增 宏观调控成了宏观空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 07:06 北京现代商报

  7月21日,央行宣布将从8月15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本月内央行第二次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此举被视为对3天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GDP增长10.9%的一个回应。2006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增长10.2%,第二季度甚至达到11.3%。

  在宏观调控两年后,GDP增长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值,反而大幅增长,宏观调控成了宏观“空调”,人们不由得要问,宏观调控的脚是踩在刹车上,还是在油门上?

  由于预期的加息并没有出现,市场反应平淡。如果说

利率调整是一种价格调控,那么准备金率的调整,事实上就是数量调控,等于直接冻结了部分货币的流动性。

  为何央行会陷入外贸-升值、升值-加息、加息-上调准备金率等诸多两难困境?在金融角度之外,我们从固定资产投资角度或许更能理解央行的困境。

  我们假设一个国家有两个央行:央行A和央行B,央行A通过货币政策来

宏观调控,而央行B则不断把白纸印成钞票,并且同样在市场流通,其结果如何?

  那么现实中有没有央行B呢?

  各个城市的国有土地储备中心,它是地方政府除税收之外最大的财政来源。尽管地方政府不能发钞,但是可以通过土地储备的形式来获利。

  在我国现行土地制度下,农民不可交易的农地相当于印钞纸,通过政府的土地征用和储备制度,进而成为可交易的国有土地。这个流程与央行发钞颇为相似,具有“低成本、高面值”的特点。因此土地储备中心往往被称为“土地银行”。

  2006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8%,其中大量投资最终落在了土地上。而

国土资源部通过对2004年9月以来的用地进行检查发现,一些城市的违法用地少的在60%左右,多的甚至在90%以上。

  著名学者周其仁在2004年对长沙、宁波等几个城市调查发现,土地供应面积增长往往和贷款增长正相关。

  建设用地的供给是社会总投资形成的重要条件。一般而言,建设用地的增加直接增加了机构和个人的自有资本金,从而增加了投资的本金;然后,经过土地的评估和抵押,又扩大了这些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把更多的银行信贷动员为社会总投资。

  从另一个方面,地方政府在获得了土地交易收益以后,又重新投入城市改造等,从而又增加固定投资总量。

  最后在央行A紧缩银根的同时,每个地方上的“土地央行”都在扩大“土根”,大大抵消了央行控制宏观调控的金融政策。

  宏观调控的本质目标是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避免未来产能过剩以及可能带来的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因此从金融手段调控固然重要,但作为市场三大要素的土地,从“土根”上宏观调控,是避免宏观调控成为宏观“空调”的另一个手段。

  当然,中央政府从土根宏观调控的措施不是没有,但是不改变土地储备制度,不撤消地方的“土地央行”,宏观调控就难免变成“空调”土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