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信用风险管理:中国商业银行行长重任在肩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 16:45 《中国金融》
信用风险管理:中国商业银行行长重任在肩 ——访穆迪KMV公司执行董事白冉盛(Brian J.Ranson) - 本刊记者 孙芙蓉 经近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有了根本性的提高,不良贷款比率从原来的两位数降到很低的一位数。但如何才能让这一势头持续下去,确保中国银行体系的健康持续发展呢?中国商业银行高管人员主动、积极引领各商业银行的日常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是关键。就商业银行高管人员在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职责问题,近日本刊记者对穆迪KMV公司负责为全球金融机构提供信贷策略顾问服务的执行董事白冉盛先生进行了专访。 记者:一家商业银行的行长或首席执行官(CEO)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白冉盛:商业银行的行长或CEO的主要职责是为股东创造价值。但如何才能创造价值呢?银行不像做实业的公司能制造有形的产品,银行的主要产品是金钱和相关的金融服务,并承担着对社会资金进行有效再分配的职责。人们为什么会将金钱交给银行呢?是因为银行能够将其客户的存款资金通过贷款的形式输送到创造财富的领域,但这一输送过程是有风险的。这里我们主要谈信用风险,而信用风险一般是由于客户违约,不能履行其对银行的义务而给银行带来资金损失的风险,如贷款偿还、外汇和衍生工具合约的执行等。因此,银行在审查发放贷款过程中要有效剔除包含自身所不能接受的潜在的高违约风险的业务。但无论如何,发生信贷损失是无可避免的。为此,银行要把部分信贷损失作为普通业务成本来处理。管理信用风险不是要躲避损失,而是限制损失的绝对数额和控制损失的波动幅度。行长或CEO的职责是控制风险,而不是躲避风险。 记者:那么具体而言,如何将对银行信用风险的有效管理体现在银行行长或CEO的日常工作中呢? 白冉盛:要确保银行对信用风险的有效管理,商业银行行长或CEO的主要任务包括:获取可以有信心做出正确决策所需的有效信息;了解和掌握正在发生和变化的情况;提升信用风险的可预测性以及提升风险的可管理性;在制定业务计划时把风险参数及因素考虑在内;为拥有最好业务机会的企业分配资本和资源以增加价值。 具体而言,高管人员首先要向“正确”的人员提问“正确”的问题。这样做益处一是可随时掌握全行的整体风险状况,二是可引导本行关注相关的风险并提高大家对风险的关注度。以下是西方那些领先大银行的高管人员经常向其下属发问的问题:哪十家客户给本行带来最大的风险回报?按风险衡量,哪十个是本行最差的客户?按行业和地理区域分,本行的风险分布状况如何?我们的信贷资产多元化程度如何?怎样的业务和客户占有了多少风险资本?业务盈利计划是如何与风险政策结合起来的?信用组合的风险是正在走高还是降低?若风险正在走高,那是因为系统性风险还是因为本行所选择的业务组合本身?在某一期间内,业务风险组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等。 除上述关键问题外,西方商业银行的高管人员还会围绕以下问题要求下属定期提供固定格式的业务报告:风险分布,与计划相对的风险变化,与地理区域、市场相对的风险变化,定价、条款、结构和行业需求的趋势,风险最高的头寸、客户、地区和产品等。 记者:“经济资本”的概念现在已被许多中国商业银行所接受,请您谈谈为什么商业银行应重点关注经济资本? 白冉盛:就全球主要商业银行而言,之所以要重点关注经济资本,是因为银行要确保能维持或提升其债务评级,确保衡量标准的连贯一致和以风险调整为基础,使银行可以有效使用资源,给风险敏感的产品定价,作为绩效考核的标准,衡量和管理集中性风险等等。 普华永道2005年12月对亚太地区主要银行所作的调查报告显示:46%接受调查的银行已使用经济资本管理;19%的银行计划在2006年引入经济资本管理;17%的银行计划在2010年前引入经济资本管理;18 %的银行没有引入经济资本管理的计划。 在实际经营中,商业银行在推行经济资本管理时常常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包括:高管人员对如何在日常业务中使用经济资本的理解程度在不同的机构间有很大的差异;管理经济资本的责任仍主要落在风险管理功能部门而不是业务部门;风险管理并未真正进入薪酬机制;风险和财务报告往往仍然分开进行;经济资本的计算结果零星分散地在机构内发布;等等。此外,在具体推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时,常常遇到的问题还包括:若监管资本尚不足的时候,很难强调经济资本,业务部门管理人员通常倾向在所分配的经济资本低于监管资本和账面资本时才接受采纳经济资本,经济资本“未经审计”可能会受到怀疑,用于监管报告也会引起不信任的问题等等。此外,从全球推行或拟推行经济资本的商业银行的情况看,缺乏有效和完整的数据基础是妨碍经济资本管理有效推行的主要障碍。 为此,中国商业银行在推行经济资本管理前,应首先从技术上解决数据问题。其中包括:数据收集必须在全银行范围内横跨整个信贷管理程序,其过程必须标准化;数据收集必须完整和一致以帮助模型开发、再验证和校正。总之,推行经济资本管理工作是一项时间跨度较长的工作,必须要有较为长远的规划和持之以恒的艰辛努力。若在没有解决好数据基础前便急于求成的话,最终结果只能是“垃圾进、垃圾出”。 记者:不可否认,与西方先进银行比,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衡量和管理技术相对落后,您认为中国商业银行应如何缩短这一差距? 白冉盛:你所说的只是事实的一半。西方领先银行投资信用风险衡量和管理确实是比中国的商业银行要早得多,就目前静态比较而言,似乎是它们先进得多。但这不是不可改变的。中国商业银行若能好好把握这几年的大好机遇,我深信它们会有后发优势,后来居上。 事实上,量化的信贷风险衡量管理技术的历史并不长,而且在不断快速改进。西方领先银行过去20多年在这方面花大气力投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更新,它们反倒遇到一个对原有大量投资的系统模型的割舍问题。相反,中国则没有这样的历史包袱。为此,中国商业银行若能从以下三方面作出正确的抉择,我深信它们能在比预想更短的时间里缩短差距。第一,踏踏实实解决好数据收集和数据管理这一基础工作;第二,投资于最好的风险模型,购买别人开发好并经验证过的模型,好过自身从头开发;第三,投资于世界级的内部评级框架平台。 记者:应怎样看待信用风险、信贷决策技巧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白冉盛:事实上,在现实当中无论贷款决策或投资决策做得如何好,它都要受未来不确定因素所左右。当然,决策的做出确实有一个技巧问题,所以,总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考虑和流程改进。最好的管理者有别于其他人的做法是:不回避日后被证明是错了的决策,而是争取多做好的决策。这实际上也是风险管理的一个基本策略。 记者:中国许多商业银行都在纷纷引入西方银行风险管理的工具与模型,您认为应如何看待模型工具在信贷决策中的应用? 白冉盛:聪明地使用有关模型工具,总能带来一定的价值增值。就模型工具与人工决策的关系而言,最好的例子是飞机。事实上目前飞机在正常的情况下完全是由电脑事先设定的程序控制飞行的,飞行员只在飞行过程中遇到异常情况或电脑出现故障时才操控飞机飞行。实际情况是无论经验多丰富的飞行员都不会舍弃电脑而自行控制飞行。同样,若没有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乘客也不会安心地乘坐飞机。可见,两者为互补关系,缺一不可。这一点,也可用名医与仪器来说明。有经验的医生是不会拒绝利用先进仪器设备检验的,使其与经验判断相互印证,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作为单笔信贷决策,“基础分析”程序可辅以风险衡量模型和工具。规律显示,模型和工具会带来增值,拒绝模型和工具,实际是拒绝信息和研究。行长或CEO应了解和掌握可供利用的信用风险衡量模型或工具,并弄清楚为什么有些可用有些不可用。任何新的模型或工具在开始使用前均应进行严格验证评估,并认真研究其具体使用方法。 记者:最近,您在中国走访了多家商业银行,与其管理层进行了接触,请您谈谈对中国银行业的印象以及商业银行应当注意的问题。 白冉盛:我想强调的是全世界的银行都有共性,就是银行必须有一个正确的经营目标以增加股东价值。各国的情况不同,因此各国银行又都有其特性。但以前中国银行业的目标未必如此。目前中国银行业面对的经营环境是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银行的机会多,但风险也多。中国经济处于转型之中,变化很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中国银行业在经营管理方面没有太多程式化的做法,这既是劣势,也是优势,没有历史的限制,可以站在其他国家的肩上开始,具有后发优势。 当然,变化快不仅是中国银行业的特征,其他国家银行业也在发生变化,几十年前美国有1万多家银行,现在剩下8000多家。但更主要的变化是,银行可以为客户的资本市场投资进行融资,信贷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欧洲的银行也在变化,银行可以将贷款转让给其他银行。同时,科技在进步,银行通过互联网可以发放小额贷款,贷款变得很便捷了。此外通过科技手段,可以将大量有用的贷款信息、数据收集储存起来,并进行分析处理,制作成模型为以后业务提供指导。目前欧洲银行、美洲银行在这么做,中国的银行也在做这方面准备,两三年后可能也会有这样的系统和模型。 企业使用的资金从来源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股东资金,另一类是借来的债务。在两类资金中,中国企业的债务增长很快。东南亚国家的企业1993~1997年间债务增长太快,最后银行受到伤害。我不是说东南亚金融危机会在中国重演,但中国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应以此为鉴,明白企业债务增长的原因,主动防范信贷的集中风险,并把经济资本的推行和资本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作为信贷投放自我约束的长效机制,避免周期性反复采用行政手段干预的宏观调控的做法。 记者:最后请您谈谈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行长或CEO有何建议。 白冉盛:中国的银行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有的已经上市。成为股份制公司后,银行管理层的目标已经很明确了,那就是为股东创造价值。会计数据可以反映银行的利润变化,因此应成为银行董事会评估CEO业绩的重要信息。但如果单纯从会计数据看,短期的利润增长有可能会掩盖风险的上升,因此,不能只看一年的利润,要看得更长一点。银行管理质量的好坏会给市场以信号,存款人会根据这些信号选择好的银行,好的银行也会因此得到更快的发展,从而吸引更多的存款,这样就进入了良性的循环。简括而言,我认为中国商业银行应推行风险加权的绩效考核办法,引入经济资本计算机制,采用股东价值增值额或经济价值增值额等做法,这是建立中国商业银行利益驱动和利益分配机制的基础和核心。-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