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 > 正文
 

银行需警惕银保合作风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 13:59 银行联合信息网

  摘要:保监会和银监会于7月4日正式发文《关于规范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通知》,遏制目前升温不正常的银保销售局面,清理市场秩序。同时,片面夸大投资性产品的投资收益水平的违规行为也将得到遏制。银联信认为这是因为银行代理保险业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更主要的是对银行自身信誉带来远远超出现实收益的持续信誉抵消,因此,银联信建议商业银行清醒认识当前代理保险过程中的不利影响,慎选保险公司和保险品种。

  近日,保监会已正式明确了代理保险业务银行的“兼业代理机构”身份,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是兼业代理关系。保险公司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向代理机构、网点或经办人员支付手续费之外的其他任何费用。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当前银保合作还处于浅层次,其高速增长蕴藏了一些弊端和风险。

  一是手续费恶性竞争及手续费支付方式不规范。现仍存在账外暗中向银行代理机构、网点及其工作人员直接或间接支付各种费用的行为。或是某些产品费率水平超过保险公司可承受范围,银代业务利润微薄甚至无利可图。而且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远未形成长远的、利益共享的战略伙伴关系,目前合作模式地造成双方更多在代理手续费上进行博弈。

  二是存在销售误导和信誉风险。目前我国的银行保险产品以分红型、万能型为主,分别约占79%和19%。银行代办人员对红利的过多宣传,容易误导投保人。投保人在潜意识中将银行保险产品与银行信誉联系在一起,如果出现问题(比如大面积退保),不仅会危及保险公司,还会损害银行的形象。

  三是银保产品结构单一。现有的银行保险产品主要是一些适合柜台销售的意外险产品和低保障、侧重储蓄和投资的寿险产品,但很缺乏与银行业务密切结合的产品。如国外比较常见的信用卡透支保险、个人消费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等。

  四是存在法律监管真空。我国实行金融分业监管,对银行和保险公司在代理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现行法律难以做到有效约束。如《商业银行法》仅对代理保险业务范围进行了规定,《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也没有针对性的具体管理规定。

  银联信分析:

  在银行利润点开始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向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益的中间业务转移的大背景下,银行越来越重视代理保险业务。从发展中间业务中提高营业收入这是银行热衷“银保产品”的初衷,但分红型保险产品毕竟难脱挤占银行储蓄之嫌,一旦利率变动,抢占银行储蓄的实质凸显,分红等储蓄型的银行保险产品将举步维艰。银行保险引起的储蓄分流实际上导致了银行储蓄的下降,确切地说,销售银行保险,真正获益的是银行中的中间业务。

  而且,就当前银行代理保险业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误区也在不断显现,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消除,将对银行与保险公司的长远合作带来负面影响,更主要的是对银行自身信誉带来远远超出现实收益的持续信誉抵消,因此,银联信建议商业银行持续关注当前代理保险过程中的不利影响:

  从硬性标准看:

  1. 保险代理综合营销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目前,许多商业银行对代理保险业务的拓展仍然依靠柜台员工和客户经理营销,没有形成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

银行卡等在内的多渠道、立体化的营销模式。

  2. 电子化程度相对较低。在业务流程处理中没有建立银保资源共享的数据库,信息不对称,反应滞后,客户从缴纳保费认购保险到正式出单等待时间较长,短则几天,长则二三十天,加上单据传递环节较多,真正做到联网实时出单的单位极少,直接影响到代理保险业务的效率及保险数据统计质量。

  3. 代理寿险与代理产险未能同步协调发展。在业务结构上,许多银行代理产险和寿险的比例严重失衡,代理产险业务占保险代理业务总量的比例不足20%。其原因主要是相关银行对信贷资源挖掘和利用不够,信贷"双单"(保单、贷款单)作业率低。此外,由于银行只能按保险公司提供的产品销售,代理产品结构调整只能是被动的。目前,多数银行产险代理产品以传统型险种为主,寿险代理产品中占多数份额的是储蓄分红型产品。

  从软性条件看:

  1.代理保险产品的预期收益不够理想。从当前各家银行代理销售的几家人寿分红险种的收益率来看,与保险公司对未来的投资收益估算差异较大,这些产品的实际分红不仅与客户预期相去甚远,在一些时点上甚至还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息。

  2. 产品宣传缺乏准确性和专业性。最为显著的表现是,许多银行网点的少数员工为了提高代理保险产品的吸引力,故意模糊代理保险的概念和性质,无形中给当事人以该保险产品"有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双重信誉保证",很容易给人以代理产品经营权在银行的错觉,其最终结果可能导致银行透支信用,给银行带来不必要的纠纷和风险。

  综上所述,银联信分析师建议银行在代理保险产品时,慎选保险公司和保险品种。

  [本文由银行联合信息网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