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新任财长最新对华政策引发的思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 18:51 银行联合信息网 | |||||||||
摘要:美国新任财长改变对华金融政策,焦点问题从人民币汇率转向金融市场的开放。金融市场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对象,在金融系统的开放过程中,银行业的开放一直是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银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外资银行资本金的限制标准可能会放低,使一些中小银行也能进入我国金融市场。而另一方面,我国银行对外投资的数量相对较少。面对资本流入和流出的不平衡,我国银行面临着迎接国外银行的挑战和“走出去”的双重压力。
美国新任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6月28日表示,他上任后将为提高美国在全球的竞争力付出努力。在中国金融问题上,美国仅仅应该鼓励中国积极改革。其实,这位中国情结极其深厚的美国新财长早在5月27日的任职确认听证会上就已经首次正式给出了其对华政策的基本取向。保尔森表示他将继续对北京施压,但方向经由前任财长斯诺的人民币汇率转向了中国金融系统的开放。 保尔森认为,中国其实是十分了解灵活的汇率制度对中国的好处的。从中期的角度来看,全世界、美国和中国本身都需要一个能够自由交易、由市场决定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但是在中国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开放的、能完善运作的资本市场系统和银行系统之前,这个目标将无法达成。因此,美国对华金融政策将避开人民币汇率这个敏感问题,而转向能影响汇率的金融市场上去。在金融系统的开放中,银行业对外开放是颇为广泛关注的话题,在国内银行上市过程中都引入了国际上实力雄厚的大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如果银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可能会涉及到对外资银行资本金限制的修改。以前,银行改革对战略投资者资本金的要求很高,必须是大银行,如果降低这个要求的话,一些中小银行也能进入。 外资银行进入是否会危及国民经济命脉?类似的争论一直没停歇。其实,不单在金融领域,对外资的开放历来都有赞成和反对两种观点,这也永远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央行不久前发布的《2005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中指出,金融对外开放应拓宽思路,由以前主要以引进国外机构、资金、技术、管理和服务为主,转向引进和输出并举,这也就是说对外开放其实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银联信分析: 相对于人民币升值,开放金融市场使美国的对华态度显得柔和了许多。然而,不管美国是否就开放金融市场对中国施压,中国的开放之路也势在必行。根据与有关WTO成员达成的协议,中国要有步骤地扩大银行业开放领域,并将在2006年底以前,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地域和客户对象的限制,实现银行业的全面开放。 开放首先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国内银行的竞争力,抵御外来冲击。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有保护民族金融的意识,并采取相关的保护政策或措施,但是国内银行不能由此产生依赖思想,不能只寄希望于政策优惠、政府保护与主权信用,而要大力推进银行改革,用自身的发展完善来应对愈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市场的开放应该是一个双向过程,但我国国内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加深,而国内银行走出去的步伐却十分缓慢。目前,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营业机构已经超过18家,外资银行总资产超过380亿美元;而反观中资银行,交通银行从1997年开始就申请在英国开设分行,努力了6年也未能成行。这种流入与流出的不平衡是目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因此,建议国内银行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积极推进自身改革,吸取国外先进的经验、完善管理、改进服务,一方面迎接外资银行的挑战,一方面为今后能走出国门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由银行联合信息网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