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评论员 魏文彪(作者系资深经济评论员)
让银行投资企业债,被业界看作央行分流银行体系中多余流动性的第一招,而央行的下一招,坊间传言是把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以及活期存款利率都下降为零。
赚取存贷差是银行的主要生存手段,当存贷差数额高企,降低存款利率就可能成为金
融机构的选择手段。尽管这使得金融机构生存压力减少,但明显的将损害广大储户的利益。金融机构面临压力时,储户利益所以常常成为被牺牲对象,很大程度上与银行间缺乏实质性竞争,即有效竞争没有在银行间形成有关。缺乏实质性竞争,银行之间就不可能出现差别性服务,也就是几乎所有银行提供的服务,均停留在差不多的层次上。这样一来也就没有银行会因为服务差而难以获得存款,以至于难以生存,也不会有银行过多地得到储户的青睐,从而获得明显更多的经济利益。在这种情形下,银行自然也就没有提供相对优质地服务储户的积极性与动力,储户也就只能选择引颈受宰。
在当前国有控股情形下,行政权力可以名正言顺地介入银行经营行为当中,几乎所有银行业务都接受提供同等服务的指令,这自然也就没有差别服务的生存空间,也就不会有针对储户的实惠产生。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同一也导致银行缺乏经营自主性,不能成为独立市场经营主体,各种充分竞争下可能产生的利于消费者的市场行为也就不可能出现。而充分市场竞争的缺乏,现代公司治理制度的难以建立,也导致银行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这样也就使得通过降低成本向储户让渡实惠的可能性不能实现。
因而,只有进行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当前出现的种种金融困境才可能得以摆脱,储户利益才可能得到切实维护。而当前银行产权改革的现实方案是,在保持银行国有控股的前提下,逐步引入多种形式的非国有资本。随着银行中国有股份逐步缩小直至退出,民营股份逐渐获得较大比重,从而对国有股形成一定牵制力,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才会更为有效,储户从中获得更多实惠才可能会有更大的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