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 鲁政委
为遏制信贷过快增长,人民银行6月16日宣布,除农信社外,其它存款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0.5%。根据历史数据,上调准备金率对于遏制信贷增速作用最明显。至少在7月份信贷数据出来之前,预计央行不会有进一步的重大举措。
从理论上说,我国宏观当局有5种手段可以遏制信贷过快增长:行政调控,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单边提高贷款利率,发行央票,提高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由于降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此前一直是人民银行的意图,因此提高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首先被排除。单边提高贷款利率的措施已在4月28日出台,此举不仅进一步刺激了商业银行的放款热情,而且同时加重了不少国家立项项目的贷款利息负担。行政措施早已频频出手,但在今年似乎收效甚微。央票的累积额度也在不断增加,人民银行甚至采取了发行定向央票的手段,也未取得预想的效果。至此,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已是宏观当局不得不采取的唯一政策手段了。
银行流动性仍相对宽裕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首先影响的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根据人民银行的估计,此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可以一次性冻结1500亿元,如果考虑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乘数约为5,那么,这一上调将实际可减少货币供给约7500亿元。
而截至5月末,商业银行各项人民币存款约为314348亿元,扣除各项贷款约211650亿元和有价证券及投资约38073亿元,商业银行所持有的流动性仍高达64625亿元。
与此同时,根据人民银行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3月末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仍为3%。因此,提高0.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总体上仍会相对宽裕。
贷款可能显著下降
虽然从绝对量上看,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紧缩并不严重,但这一政策本身却彰显出,宏观当局对遏制贷款和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强硬态度。这必然令商业银行在此后主动缩减放款规模。
这一效果可以很清楚地从前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商业银行的反应中看到。根据2003年资料,虽然政策出台的当月(9月份)贷款增加额没有立刻下降,仍高达3034.7亿元,但在随后的10月份,贷款增加额即骤降至616.3亿元,降幅接近80%。
在2004年,政策出台的当月(4月份)贷款增加额即出现了下降,由3月的3631.9亿元下降至4月的1992.5亿元,此后进一步下降,5月为1131.1亿元,比上月少增861.4亿元,降幅达43%。此后的6月和7月甚至出现了贷款较上月绝对减少的情况。
根据上述历史经验,虽然6月份贷款增加额是否会即刻显著下降尚不明朗,根据商业银行实际运作中反映出来的情况,6月可能会有小幅回落,但最晚7月份(与前两次政策执行在20日后不同,此次在月初即开始)信贷增加额肯定会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M2增加额将下降
前两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后,M2的增加额度都出现了明显下降。在2003年,9月M2比上月增加2919.10亿元,10月较上月的增加额已下降至893.90亿元;在2004年,4月M2比上月增加1973.26亿元,5月则比上月的增加额已降至1214.54亿元。
因此,根据历史经验可以肯定:M2较上月的增加额,7月份将会比6月份有较大幅度下降。实际上,在这两次政策实行的当月,M2较上月的增加额度就出现了明显回落。
虽然M2较上月增加额度的绝对值会出现下降,但其对M2同比增长率的影响却是不确定的,因为这还受到上年同期基数的影响。而且历史数据显示,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M1增加和同比增长率的影响都是不确定的。
综上,至少根据历史经验,6月和7月份M2较上月增加额会出现回落,但很难判定M2的同比增幅和M1的变动。
外币存款将增多
我们借助人民银行货币概览中的外币存款数据,来分析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外资流入可能造成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热钱可能受到的影响。
由于采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所显示出的强硬态度的威慑,除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外,其它项目一般很难获得贷款。此时,无法获得贷款的企业除了向地下钱庄求助外,还会寻求海外资金的支持,由此将带来外资流入增加。
参照前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我国银行外币存款的变动情况,一个比较一致的现象是,在政策开始执行后的两个月内(2003年10月和2004年6月),都出现了外币存款的骤然增多,且增加额度都达到了当年最高值。
根据以上历史经验,可以预见,7-8月,我国的外资流入将会增加,银行外币存款会因此随之上升。
通过以上分析,在流动性、信贷、货币供应、热钱四方面的效应上,准备金率上调至少可以显著遏制信贷增长,达到央行调控初衷。
由于到目前为止,人民银行基本已尝试了各种可能的政策工具,其此前也一直认为政策效果需要时间来观察。因而,在刚刚实施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严厉手段之后,可以预计:至少在7月份信贷数据出来之前,不会有进一步的重大举措。特别是如果信贷指标在6月份就出现明显改善就更是如此。在此期间,人民银行应该会主要采取公开市场操作、窗口指导、专项检查的方式进行调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