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 > 正文
 

银行不拥有泡沫制造专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 14:06 扬子晚报

  6月7日,A股暴跌89点,有舆论归责于大银行A股将上市,2000年以来的房地产价格上涨,以及资产价格在一些城市出现较严重的“泡沫化”现象,最受指责的还是银行。银行信贷资金,似乎已经成了资产价格“泡沫”制造者的代名词。难道资产价格“泡沫”的制造,真成了银行的“专利”?

  6月7日,A股暴跌89点。

  暴跌的原因,似乎跟银行有关。除了证监会网站上公布的中行将发行100亿股A股外,还有就是“央行和银监会正在严查银行资金通过票据贴现违规入市”。

  银行又走进了股市涨跌的“风暴眼”。只要股市有泡沫、有违规资金,银行似乎就是“祸首”。

  不仅是股市。2000年以来的房地产价格上涨,以及资产价格在一些城市出现较严重的“泡沫化”现象,最受指责的还是银行。银行信贷资金,已经成了资产价格“泡沫”制造者的代名词。难道资产价格“泡沫”的制造,真的成了银行的“专利”?

  银行“背黑锅”事出有因

  每当资产价格出现“泡沫”,银行很容易被人联想,甚至指责。这种思维惯性和现象,并非无缘无故。

  20世纪90年代以来,股市每次出现牛市,都与银行资金违规入市密不可分。1997年5月22日,国务院证券委、央行、国家经贸委规定,严禁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利用银行信贷资金或募股资金炒作股票。此项规定的出台,即是针对此前牛市行情中银行资金的违规流入。今年以来的牛市行情中,由于前4个月新增的信贷资金达1.57万亿元,同比多增近7000亿元。而新增贷款中,短期贷款和票据贴现占60%,其中,部分新增资金流向了股市。

  股市之外,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也离不开银行信贷资金的“推波助澜”。比如,2000年以来的房价上涨,与银行在放贷冲动下对房贷把关不严,以及开发商通过虚假手续,大肆骗取按揭贷款,利用信贷资金囤积土地,“空手套白狼”等等,不能说毫无关联。

  承认银行资金对资产价格的推动,不仅有助于我们认清资产价格变化的本质,有助于管理层制定出正确的调控政策和措施,有序分流信贷资金,也可以从另一方面督促银行从严把好信贷资金发放关,避免信贷资金吞咽“泡沫”破灭的苦果。

  问题是,银行信贷资金是否就是资产价格“泡沫”的惟一制造者?

  银行不拥有“泡沫”制造专利

  当人们在分析资产价格泡沫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之道时,银行已被习惯当成了寻找答案、甚至惟一答案的地方。这样的分析和指责尽管省事,但却容易干扰民众视线,形成社会偏见,捆绑银行手脚,损害银行形象,给政策造成误导。

  我们不否认信贷资金违规入市对资产价格的影响,但我们也不认为银行拥有“泡沫”制造的专利,特别是现在。

  正如一位学者所言,当前中国资金过剩,容易“引起泡沫”;而资金过剩又与“很多热钱朝中国流”密不可分。银行信贷资金不可能也不应当是“资产价格泡沫”的惟一制造者。

  2002年以来,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刺激下,大量国际资本涌入中国,房地产业成为国际资本的重要投机领域。以上海为例,根据央行上海分行的统计数据,2002年至2004年间,在上海房地产市场的购买者当中,外资占了20%左右的份额。可见,2002年之后的房价飚升与外资关系密切。

  2005年,国家出台了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外资不仅没有放慢步伐,反而增加了对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投资数量。除了通过直接购买国内的不动产或从事房地产开发外,外资还通过向国内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的方式影响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即便在今年5月29日国家九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出台以来,境外资金也没有停止对楼市的进军步伐。专家担心,外资大批涌入楼市将抬高房价。

  除了境外资金成为房价泡沫的制造者之外,此轮房价走高,地方政府在地价方面的推高行为也难辞其咎。由于地方政府官员奖惩制度,是用经济增长来衡量其政绩,所以他们有推动地价和房价走高的积极性。还有民间资本。诸如“温州炒房团”之类。

  至于股市,今年以来国家已制定了银行合规资金进入股市的新政策,下个月融资融券就开始试点。这不仅意味着动辄指责银行资金违规入市的法律依据已经消弭,也意味着在股市的上涨中,来自银行的信贷资金已今非昔比。比如QFII、基金等在今年行情的推动中,就作用不小。

  捍卫一种观点意义深远

  记者花如此篇幅论证“银行不拥有‘泡沫’制造专利”的观点,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意义之一,可以防止舆论继续误导政策,进而贻误政府的调控时机和调控针对性。

  2002年以来的房地产调控中,银行信贷一直是政策调控的重点,这与舆论的偏颇不无关系。事实上,人们发现,即便关紧银行信贷资金的“闸门”,房价涨势依然。人们恰恰忽视了对境外资本的引导和管理。以至于银行信贷承载着巨大舆论压力和调控压力,而泡沫的重要制造者———外资,反倒成了调控的最大收益者。

  意义之二,有利于银行业获取宽松的业务发展环境,加快改革发展步伐,迎接即将到来的金融业全面开放后的激烈竞争。

  当前,国有

商业银行都在抓紧“强身健体”。当此之时,银行更需要宽松的社会舆论和良好的市场形象。如果人们总是抱有“银行是泡沫制造者”的偏见,或者政策的目光过多缠绕于银行,那显然不利于银行的发展和上市,更不利于银行业应对即将到来的激烈市场竞争。一个对中国银行业不再持有偏见的社会环境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意义之三,有助于管理层认识到新时代下“资产价格泡沫”产生的复杂性,并采取正确的对策。

  

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认为:“现在中国老百姓手里的财富很大一部分集中在金融资产,在未来一定时间内,一部分老百姓把自己的金融资产转移到房地产是大势所趋,而这又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房地产价格上涨。这种情况下,特别容易产生泡沫。”房价泡沫如此,股市泡沫也不例外。

  随着投资主体的不断增加,资产价格泡沫的产生将呈现更为复杂的特征。摒弃“银行信贷资金制造泡沫”的观点,有助于我们更客观、更冷静地分析泡沫产生的真正原因,进而寻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之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