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 > 正文
 

在抗议声中收敛的美国ATM收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2日 13:02 南都周刊

  特约记者 洪浩 美国纽约报道

  让美国人一直引以为荣的是,世界上第一台机械自动取款机是一位名叫斯姆建(Luther George Simjian)的美国人发明的。不过直到1980年代起,ATM才在美国银行中真正流行起来,早期的ATM一般只是大银行才拥有,而且仅限于本银行客户使用,每用一次,银行只向客户收取0.25美元。1980年代中期,ATM得到普及,全国范围内安装了36万多台取款机,几
乎所有银行都已开展了为客户提供自动取款服务。

  由于美国银行都是从地方银行起家的,即使是大银行,也只是在东部、西部、中部各自为阵,每个银行覆盖的区域有限,为了方便用户在不同地区出差、旅游时提取现金,银行间开始了跨行ATM服务业务,此时,本行用户使用ATM已经基本上不再被收取费用,而跨行服务收费却逐年增长,这一现象到2001年达到最高峰。

  根据美国银行业的统计数字,2001年,美国所有银行收取用户的跨行ATM服务费达到平均每次2.86美元,每年,银行业以此而增加的收入达到30亿美元。一般说来,在银行门口、超市附近、闹事街口的ATM收费较低,在1美元左右,而在一些旅游场所,特别是酒吧、赌场、夜总会等娱乐场所,ATM的平均费用则达到4美元,最高的可以达到10美元。

  美国银行的跨行ATM费用包括两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从一开始引进跨行提款业务时就存在了,即银行之间进行结算的成本,称为跨行费(Foreign fee),由用户银行支付给非用户银行,再由ATM转嫁到用户头上,实际上是用户偿还了自己银行的转账费。

  1996年4月,美国银行业的业界内部网络管理系统通过一项政策,允许成员银行在非本行客户使用ATM时,另外收取一种附加费(Surcharge),这个费用根本不关系到银行间的转账,其目的就是赤裸裸地从消费者身上牟取利益。用户在偿还自己银行的转账费的同时,还要支付非用户银行的服务费,跨行使用ATM被双重收费,难怪美国人戏谑地称,ATM不再是自动取款机(Automated teller machines),而是“总是拿钱机”(Always Take Money)。

  持续增长的ATM跨行费用中,最主要的增长点就是这个附加费,在同一项业界统计中显示,2001年的平均费用2.86美元中,跨行费占了1.39美元,而附加费则达到1.47美元,超过了真正意义的跨行手续费。

  费用的不断上升,势必引起消费者的反对,人们认为,使用ATM实际上应该是降低了银行运作成本,因为用户不必进到银行门市内麻烦出纳员了。从银行开始征收附加费的那一天起,美国消费者就再也不堪忍受,民众开始向银行业抗议,向政府部门表示不满。1999年,国会议员散德斯率先向国会提出议案,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取缔跨行ATM的附加费。与此同时,旧金山、洛杉矶、纽约等城市,以及依阿华、康涅狄格、阿肯萨斯州等地方政府,先后通过了市一级和州一级的地方法律,要求各银行在本地区不得收取附加费。

  抗议者的另一个理由是,ATM附加费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不利于银行业之间的竞争,使之容易形成大银行的垄断。大银行靠着其分支广泛,羽翼众多,强行征收附加费,使小型社区银行的用户倾向于将账户转到大银行,而使得小银行失去立足之地。

  但银行也并没有闲着,美国大银行通过业界的游说组织,向联邦政府施压,并于2000年取得重大成果。美国联邦法庭通过判决,勒令地方政府停止取缔跨行附加费的议案。联邦现金管理局甚至更进一步,制订了法规,废除了地方法令,并宣布地方政府不得行使权力干扰全国性银行(大银行)的商业活动。

  当然,消费者的斗争并没有停止,人们组成各种民间请愿团体,通过互联网发出更强的抗议声,并号召更多的普通百姓直接打电话给所属地区的国会议员,希望为上述裁决翻案。这些组织认为,如果地方政府不能代表当地居民的利益,那么将来,一旦

信用卡公司、保险公司、房屋贷款机构等金融企业,强行增加各种费用而为所欲为,谁来替老百姓说话呢?

  尽管这场斗争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但银行业近几年的一些措施,已经表明他们开始有所收敛。2005年的银行业调查显示,跨行ATM服务费已经从2001年的平均2.86美元降低到1.60美元;另外,19%的美国银行已经取消了附加费,虽然这其中主要是社区小型银行通过联盟而互相达成协议,但这也比2004年的11%进步了许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