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 > 正文
 

华南商业评论:银行成房东是金融风险前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 09:45 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余丰慧

  “五一”前夕,市场风传上海某商业银行数亿元个人住房贷款出现风险,“贷款贷成房东”。这家银行就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发放巨额贷款的是该行陆家嘴支行。由于巨额贷款中惊现1.26亿元“虚假抵押”,银行不得不控制部分豪宅的产权,成为“房东”,并委托房屋中介公司出售,以回收“问题贷款”(6月6日新华网)。

  在房地产持续几年的高烧和泡沫中,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房价持续走高,并且预期价格继续走高的心理长期不能消失,房地产利润大幅增长,甚至出现暴利。加之流动性严重过剩,信贷资金在房地产业寻求一杯羹就很自然了。

  一方面导致市场高烧不退,泡沫越吹越大,另一方面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正在累积,一旦泡沫破裂,这种风险就会立刻出现。而这个风险出现的前兆之一就是,银行无法用货币资金收回贷款,只有通过法律等强制手段收回房产和地皮。

  银行赖以发放贷款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居民储蓄。那边,储户要支取存款,这边,却没有收回货币资金,而是一堆房子和地皮。如果这种情况比例很大,就可能发生支付问题,最终导致金融风险。从效益性上说,收回的房子或者土地,在执行和拍卖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十分大,历史经验证明,处理结果大部分不能抵偿贷款本息。

  

房地产高烧和巨大泡沫最终导致的金融风险相当严重,而银行成为“房东”往往是前兆。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以海南为主,发生在沿海地区的房地产泡沫破灭,最终炒房炒地皮者溜之大吉,银行成了“房东”、“地主”,有些银行至今还没有彻底处理完毕。

  美国1926年房地产泡沫破灭,许多破产的企业家、银行家或自杀、或发疯。爆发巨大金融风险。日本1991年房地产泡沫破碎,导致日本长达15年的经济萧条。东南亚、香港1997年房地产泡沫破碎,香港出现十几万名百万“负翁”。

  

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玲此前讲过,房地产贷款增长迅速,必须警惕由此导致的房地产金融风险。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巨额贷款成为“房东”的事实,充分证明吴副行长不是杞人忧天。笔者认为,如果不遏止过快增长的房地产贷款,发生局部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不是没有。银行成为“房东”已经出现了前兆。

  [相关评论]银行不能饮鸩止渴

  ■经济评论员零时

  浦发行贷款贷成了“房东”!一看之下让人胆寒———房地产泡沫已经如此巨大接近或者开始破裂了吗?

  房地产其牵涉面涉及金融、建材、钢铁等等数个行业,一旦其泡沫破裂,出现的就是骨牌效应———一个接一个的出现风险,最终导致新一轮的经济衰退。

  在寻求最大收益的驱动下,资金流向利润高的行业是正常的经济现象。但如果为了超额利益,资金大规模的投入到投机炒作的浪潮中,那么距离泡沫的破裂也就为期不远了。在房地产这几年泡沫不断涨大的过程中,大量为

房地产业发放贷款的银行自身的风险实际上也在不断积累。一旦房地产业出现硬着陆,银行业首当其冲就要遍体鳞伤。

  但房地产高额的利润还是让不少银行忍不住要“饮鸩止渴”。轻易的通过房地产项目的贷款审批,放松了对贷款风险的监管,导致巨大的资金流向市场用于炒作。难道这仅仅是一时疏忽?

  从浦发行被骗贷的事件来看,银行本身在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中或多或少也扮演了“吹气者”的角色。

  银行严重过剩的流动性也是导致银行在贷款时放松警戒的原因之一。老百姓喜爱把钱存银行的好习惯,加上因为盈利渠道单一,导致了目前银行存贷差不断扩大。而解决流动性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大信贷力度。这样一来,大量的资金进入了地产市场,转了个圈子成为了炒作的力量。

  而央行今年以来不断强调“银行应加大不良贷款的控制力度”,显然也有告诫银行不要趟浑水的意思。单纯为了解决过高的流动性,把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抛在脑后,最终换来的可能是加速产业泡沫破裂的结果,而银行则会身受不良贷款之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