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圣海 发自上海
就在中国银行即将在港交所挂牌之时,已率先完成“财务重组—引进外资—公开上市”三部曲的交通银行(3328.HK)开始借改革先发优势加速推进战略转型。近日,值交行一季度财报公布之际,《第一财经日报》就战略转型、综合经营等问题专访了交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
《第一财经日报》:你如何看待交行今年一季度的经营业绩?
蒋超良: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交行加快推进战略转型,促进全行经营管理水平持续提高。截至一季度末,全行实现净利润人民币29.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70%,资产总额达到人民币15086亿元,比年初增长5.99%,各项业务稳步发展,盈利水平也进一步提高,这为交行后续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财经日报》:银行转型可说是业内共识,交行有何特点?
蒋超良:交行的目标是打造一流国际公众持股银行,重点是打造一流零售银行和建设一流金融控股公司。交行转型现已破题,主要体现在理念转型初见成效,股东价值最大化、经济资本等理念逐步融入经营管理;业务转型开始起步,零售业务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有所提高,中间业务对业务收入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管理转型加快推进,数据大集中、管理会计等15个重点项目已全面展开;综合经营也迈出实质步伐,设立了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等。
《第一财经日报》:零售业务是中外资银行必争之地,交行上市时也有相关承诺,交行在零售银行是否有优势,有没有相应量化指标?
蒋超良:交行本就拥有全国性的服务网络和良好的业务基础,成功上市和引进汇丰作为合作伙伴更是为交行零售业务大发展提供了契机。事实上,交行零售业务收入已经连续四年保持50%以上的增幅,未来3年,交行将力争兑现上市时对投资人的有关承诺,将零售业务的负债、资产、收入的占比分别提升至40%、18%和20%。
《第一财经日报》:从一季度业绩看,当前交行收入来源80%~90%是依靠存贷款利差收入,而国际银行在现金管理、资产托管、衍生产品、保险、理财等领域的非利差收入比例已达50%。对此,交行在实施战略转型时有何考虑?
蒋超良:非利差收入对交行净营业收入的贡献已进一步加大。一季度末,交行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人民币6.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43%,为了加快发展中间业务,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成立中间业务发展委员会、加强中间业务产品的品牌建设、推动产品的交叉和组合销售、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等。此外,交行还继续加大了对信用卡业务、企业年金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托管业务等重点业务和产品的投入。未来3年,我们将力争使中间业务净收入的年均增幅超过20%,以切实改变交行的盈利增长方式。
《第一财经日报》: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改革试点已在“十一五”规划中被明确提出,交行在综合经营战略转型方面如何考虑?
蒋超良:交行将坚持双管齐下推进综合经营,一方面,在现行监管要求和市场环境下,努力增强交叉销售的能力,大力发展基金托管、代理保险、投资银行、企业年金等业务。另一方面,我们将积极争取成为综合经营试点行,条件成熟时组建金融控股集团,远景是在金融控股集团框架下,实现银行传统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保险业务、投行业务等有分工、有重点、集约化、可持续的多元化和综合化经营格局。
推进综合经营战略转型方面,交行资本充足,内控较为严密,信息披露透明,拥有较为丰富的综合经营经验,加上战略合作伙伴汇丰的帮助,具备了综合经营试点的条件。
《第一财经日报》: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正在加紧进行,基本上走的都是和交行类似的“财务重组—引进外资—公开上市”三部曲,对交行来说,“三部曲”究竟带来了什么样的成效?
蒋超良:通过财务重组,交行不良贷款占比下降,资产拨备覆盖率大幅提高,资本充足率达到了监管要求;通过引进汇丰作为战略投资者,在“引资”同时,实现了“引智”和“引制”;在港上市,一方面使交行建立了可持续融资的资本补充机制,更重要的是借助国际资本市场严格的监管和投资者的监督,促进交行经营理念的改变、体制机制的完善,同时也提升了核心竞争力。但对交行来说,“三部曲”只是实现了深化股份制改革的阶段性目标,要成为一流的国际公众持股银行,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一财经日报》:交通银行已率先实现境外上市,眼下内地资本市场将重启融资大门,交行是否有A股上市计划?
蒋超良:通过成功实施财务重组、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和公开发行上市,交行的资本实力大大增强,但是,在强化资本约束的基础上,把握发展机会、完善持续融资机制一直为交行所重视,把交行的改革和发展成果奉献给国内投资者也为我们所关注。因此,择机发行A股一直是交行选项,但目前还没有发行A股的具体时间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