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 > 正文
 

不要妄估中国的不良贷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 01:00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

  日前,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表致歉声明,称日前有关中国不良贷款的统计报告“数据有误”,并表以诚挚道歉。此前,该事务所曾发布报告称,中国银行业的坏账总额高达9111亿美元,这一数字顿时引起外界强烈反响。但中国央行随即对此进行了驳斥,并指出一季度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为13124.7亿元人民币,远未达到该会计师事务所公布的数字。

  现在,按照安永自己的说法,他们发布的《不良贷款报告》没有通过正规的内部审查及核准程序,“通过深入研究,安永发现该数额并没有依据,并且认为它确实是个错误。”我们认为,作为全球领先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安永出现如此离谱的错误,不仅不应该,也着实令人费解。而由此引发的诚信损失,可能也会波及整个行业。

  但这远非问题的全部。我们关注这一事件,更是因为,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维护中国的金融安全,一个基础性的前提就在于,搞清楚中国的银行业坏帐到底有多少?导致这些坏帐产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就不良贷款的绝对数而言,通过国家注资、剥离、核销等方式,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下降。在本轮

银行改革之前,我们也曾经有过两次较大的救助,但最后均未取得预想中的效果,这其实从反面印证了过分执著于报表或者报告上的数字并不可取。因此,判断一国金融资产的状况,除了静态的报表数字以及统计数据,可能更需要深入其中进行长远和全局性的考量。

  不少分歧的产生,首先来自于对改革前景不同的判断(希望不是因为不同的动机,在这一点上,很多貌似中立的机构颇有一些瓜田李下的嫌疑),很长时间里,即使是在中国的银行业改革正在大踏步前进的今天,乐观、悲观的论调也是交互间杂的,这是转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

  经过长期摸索,“花钱买机制”这一口号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的银行业改革开始逼近问题的实质。情况正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在过去一年里,中国仅有的两只在海外上市的银行类股大幅上扬;6月1日,中国银行将进行首次公开募股,预计筹集资金98亿美元;紧随其后,工商银行也将进行约120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这是七年来全球规模最大的IPO。大量迹象表明,更多的投资者正在改变其判断,转而认为金融领域已经成为分享

中国经济发展成果的最佳途径之一。

  这种转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通过上市,长期封闭中的金融部门开始接受较为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的制约,从而使其各项业绩处在了透明、公平、可评判的基础上;其二,也是更重要的,那就是通过上市,引入积极有效的外部监督、外部压力,迫使公司内部治理、公司运营效率不断向着国际水准靠拢。而这两点,其实也正是搞清楚中国的银行业坏帐到底有多少,以及从源头上遏止资产质量冲高回落的有力保障。

  眼下,中国的银行改革已经进入全面攻坚阶段,在此敏感而关涉重大的时期,往往也是很多认识含混不清,很多声音甚嚣尘上之时,因此,我们更应该保有清醒而理智的判断,既不能固步自封,也无需妄自菲薄。

  具体到不良贷款问题上来说,只要我们持续地向前看,持续地致力于建设真正完善的长效机制,则困绕中国经济发展多时的不良贷款问题,终能在健康有序可置信的轨道上得以解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