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 > 正文
 

固定利率房贷为何叫好不叫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8日 00:54 中国经济周刊

  ★文/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与金融制度研究室主任 易宪容

  在住房按揭贷款固定利率推出之后,我发现一些商业银行的相关利率水平,几乎与目前的住房按揭贷款浮动利率相差无几,而且时间长短不一,品种不少。当时就想,商业银行把住房按揭的固定利率推得这样低,如果利率上升,它们有规避利率风险的能力吗?

  不过,这对于做住房按揭贷款的民众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特别是一些商业银行还推出了以往的浮动利率住房按揭贷款可以转为固定利率,更是为已经做过按揭贷款的民众提供了一条规避风险的有效方式。我以为这种固定利率房贷的推出肯定会受到市场的欢迎。但是从近几个月各家商业银行的实际业务情况来看,住房按揭贷款固定利率是叫好不叫座。何也?

  百姓对利率的矛盾态度:既敏感又缺乏了解

  从我的分析来看,这里面有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当许多民众由以往的银行债权人转为债务人之后,他们对利息十分敏感了,即使是微小的差别也十分在乎。比如,一些银行的5-10年期的固定利率仅比一般个人贷款的一年期基准利率相差0.06%,贷款人也十分在乎。

  二是国人之所以对固定利率不感兴趣,是因为大多数人对它的判断还是建立在目前浮动利率不会变化,而且今后若干年里都不会变化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国人对按揭贷款固定利率不感兴趣,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民众的金融知识不足、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所知不多。

  比如说,利率是什么?它是金融市场的资金价格,是金融市场的投资回报率。中国经济繁荣这么多年,而且还是高速的经济增长,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常识,作为资金投资回报率的利率也应该不菲。但是中国的利率一直停留在较低水平上,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并不是国内金融市场使然,而是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所致。

  与GDP增长率相比

  现有利率水平太低

  就目前的利率来看,它并没有反映国内经济真实情况。按照我们的研究,无论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利率的高低往往是与一个国家GDP增长速度呈正相关的关系:GDP增长快,利率也就高;GDP增长慢,利率也就低。一般来说,利率高低与一个国家的GDP增长率上下相差两个百分点。比如说,中国近年来的GDP一直保持在9%的增长速度上,那么中国的利率水平应该在8-11%的区间。但是在中国, 利率水平完全与GDP增长背离。而从其他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来看,其GDP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中国,利率水平却多比中国高。

  民间信贷活跃

  “反证”利率过低之弊

  再从中国民间信贷市场的情况来看,温州民间信贷市场利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12%左右的水平上,即使目前十分盛行的所谓房地产信托基金,其利率也在15%左右,而国内银行基准利率的一年期居民存款利率税后仅1.8%。正是因为银行基准利率过低,才导致了有近9000亿资金在银行体系外循环,民间信贷市场十分活跃。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利率过低,一方面许多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找不到融资渠道;另一方面,那些与银行体系关系密切的大中型企业从银行获得大量的资金而没有投资机会,只得成为“二银行”。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国内利率机制严重扭曲,国内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丧失。

  全球主要经济体已进入加息周期

  还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经济早就融入到了国际市场中。在早几年,随着国际金融利率下降,中国也经历了一个利率长期下降的通道。但目前世界各国利率陆续进入了上升通道,先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升息,随后英国升息,美国从2004年6月起连续升息15次,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达到4.75%;今年3月2日,欧洲央行再次升息,将基准利率升至2.50%;3月7日,加拿大央行连续第五次升息,将基准利率升至3.75%;日本财长也透露了将要升息的信号。3月20日日本一些商业银行提高了银行个人存款利率。如果日本央行在今年底加息,这将是2000年以来全球三大经济体央行首次同时紧缩银根。

  也就是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入加息周期后,在经济对外依存度达70%的中国,只要利率市场化程度提高,那么利率水平上升也就成为必然。可以说,如果民众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他们就可能通过不同利率的选择来规避利率风险了。

  总之,商业银行推出住房按揭贷款的固定利率,为民众做住房按揭时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空间。至于民众在做贷款时如何来选择利率类型,每一个人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做出判断与决策。有选择才有经济,这才是基本的市场法则。

  因此,在面对未来国内外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固定利率肯定会大行其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