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 > 正文
 

商业银行须淡化个人房贷暴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8日 17:49 证券日报

  孙小

  面对楼市的起伏,个贷缩水及不良率上升,银行在商业利益和风险控制的权衡上越发被动了。

  央行日前发布的《2005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中关于“未来的信贷政策应以支持合理住房消费为主,指导商业银行改进住房金融服务和风险管理”的建议,可说是为此埋下了伏笔。

  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尹中立指出,完善房贷利率机制,淡化个人房贷的暴利色彩,调整利率风险比,才是遏制个贷不良率上升的关键。

  过度逐利之下的定位失衡

  很明显,继光大银行今年1月初首推固定利率房贷,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也相继推出了固定利率房贷。

  在银行全力推出房贷创新产品的背后,是自去年3月“房贷新政”实施后,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增幅全面放缓、新增房贷增长额跌至历史最低点。在上海,2005年房产按揭贷款新增额在整个贷款中所占的比重从2004年76%的高位降至2005年的45%左右。同时消费者出于减少房贷支出的考虑,纷纷

提前还贷,从而使商业银行遭遇了新增房贷下滑和提前还贷持续上升的困境。

  2月21日的央行报告指出,2005年,以个人住房贷款为代表的个人消费贷款增速呈减缓趋势。央行有关负责人则强调,个人住房贷款增长的减缓,应对其进一步变化趋势予以关注。

  然而,个贷的变化趋势不容乐观,除了增量缩水外,作为银行资产安全重要指标的个贷不良率正在悄悄上升。

  2月13日,央行上海总部在《2005年上海市金融运行报告》中称,上海商品房成交量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对交易量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应予以警惕。这已是调控以来央行第二次对上海房地产市场提出预警。

  来自上海银监局的最新报告则明确指出,虽然上海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总体不高,但对其中的风险应予以重视。

  上海民生银行风险管理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近期银行个贷不良率上升,除新增量减少、到期贷款大量增加的原因外,在楼市火热的前几年,住房扮演着投资品的角色,大量的投资客从银行获得贷款投资楼市。“可以说,前几年银行房贷能大幅增长,增量主要来自个贷,其中有相当比例的投资客贷款,而一旦楼市出现波动,这部分增量个贷的风险开始浮出水面。”

  2005年5月中旬,央行上调房贷利率,并同时提高房贷量增长过快地区的首付款比例,以此来降低一些大城市房价的增长速度,并抑制房屋买卖中的投机行为,各家商业银行的个人房贷款也一度紧缩。但自2004年底开始,伴随着国家一些相关政策的出台及商品房、二手房交易量的上升,一些商业银行个人房贷款量又开始逐渐回升。来自央行的统计显示,2005年末,全市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733亿,比年初增加74亿元,仍然占个人消费贷款绝对优势地位。

  从当年楼市火热,到2005调控后观望气氛弥漫,面对楼市波动,银行在房贷业务上,无奈地扮演着被动的角色。

  银行监管困局

  “松动-过剩-严控-缩水-再松动的银行个贷政策模式,很可能导致再度过剩而恶性循环。”尹中立表示担忧。

  央行报告提醒,当前经济运行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还可能出现新的问题。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对我国金融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2006年末我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金融企业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而眼下,个人住房贷款仍属优质资产,是银行赚取存贷利差的重要来源,房贷下降必然给银行运营带来压力。放在2006年金融业开放的大背景下,各家商业银行在房贷上纷纷发力更别具深意。

  对于“2006年上海各家商业银行将有千亿个贷投入市场”的说法,招商银行上海分行有关负责人认为,由于二手房贷款具有转移的特点,新的二手房贷款未必会增加银行房贷总量,在上家也有按揭的情况下,反而可能因下家的首付款而使银行贷款减少。“因此,住房个贷增量的着力点依然在一手房市场。”

  “与当前银行开发贷款的利率相比,利率相差不多的个人房贷风险远远低于开发贷款。”尹中立直言,目前个贷不良率上升,问题的关键既不是开发商融资渠道,也不是部分贷款者的骗贷行为,而是银行贷款利率的管制问题。

  尹中立认为,当前处在利率市场化尚未成熟的时期,政府应该加强管制,“适当降低住房贷款利率,或拉大开发贷款与个人房贷利率的差距,让利率回报与风险成正比。”

  一位银行业资深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总体而言,银行贷款包括房地产基础设施、个贷、员工贷款、贴现等的盈利点一般在1%-2%之间,从这点来看,银行贷款业务是微利的,只是通过服务增值,例如中介服务手续费等可以获取客观的利润。他反而指出,个贷不良率的上升,与区域楼市泡沫直接挂钩。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