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下调能否将存款逼向消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 16:54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
中国银行业日益充沛的流动性使得不少银行在考虑是否可以下调存款利率,据4月25日的《新京报》报道,业内人士表示,银行以目前2.25%利率吸收存款之后,去购买银行间市场产品,还可能亏本,在此背景下,这就使得下调存款利率很可能不再只是谣言。 业内人士所言不虚。目前,银行间市场主要产品央行票据的平均利率只有1.80%,低于一年期2.25%的存款利率,整个银行间市场出现了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倒挂。与此同时
倘若通过降低银行存款利率的方式,将一部分资金“逼向”消费市场,对于银行而言,无疑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一方面,减少了银行业的存差,使存款规模趋向合理。另一方面,消费的增加,将刺激投资的增长,为银行带来更多更好的放贷渠道,扩大银行的收益。 问题是,下调存款利率能做到这一点吗?我看很难。中国居民热衷于存款,看重的并非银行利息,而是为了应对未来的消费需求。用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的话说,就是“居民的消费担忧”导致了高储蓄及“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较低”。 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贴近事实的概括。十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5%,比世界平均消费率低近20个百分点,根源在于社会保障感的缺乏。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储蓄目的”的调查显示,居民消费储蓄的目的依次是:攒教育费、养老、买房装修。加上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支出等因素,制约了人们的消费热情。 不难看出,解决银行存款过多的问题,表面上看是一个金融问题,实际上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单靠下调存款利率并不能将银行存款“逼向”消费市场。笔者斗胆预测一下,即使银行存款利率接近于零,存款也很难明显减少。原因有二:其一,我国目前投资渠道匮乏,无法有效分流居民存款。其二,住房、教育收费、医疗、养老等问题都没有解决,促使居民存款的外部动力一个也没有减少。 事实上,房价飞涨、教育乱收费层出不穷、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社保基金屡屡被挪用等问题,无不民怨沸腾,这加大了居民的后顾之忧。罗奇认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储蓄量,居民的不满意度使得政府鼓励居民消费更加困难”的观点,正是现实情况的反映。 下调存款利率能否将部分存款“逼向”消费领域的问题,也可以从历史中找到答案。从1999年11月1日起,我国正式征收利息税,税率为20%。开征利息税的第一个目的就是通过征收利息税抑制储蓄增长过快的势头,促进消费。 然而,伴随着利息税开征的,是居民储蓄的一路飙升,开征利息税的目的次第落空。原因就是将居民因“消费担忧”存款的问题,当成了一个纯粹的金融问题去考虑,而忽略了其本质。事实上,现在的利息,除去物价上涨因素和利息税,已经非常之低,在外部条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通过下调存款利率将存款“逼向”消费领域的目标是很难实现的。 居民存款飙升,更应该促使我们重视的是这一现象背后的因素。只有通过降低教育费用、医疗费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才能使居民存款向消费领域自然流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