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 > 正文
 

银行大案竟要靠老外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 12:07 《理财周刊》

  这让我们看到引进外资带来都好处,至少外资在银行风险管理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经验,更强调制度化管理。不然的话,各种不良贷款不知道何时才能被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文》张学庆

  3月28日,深发展终于证实该行3月28号接到深圳市公安局通知,原党委书记周林等四
人涉嫌违法放贷被刑事拘留。

  深发展表示,周林于2004年12月离任,不再担任深发展董事长职务,不再参与银行管理,并于2006年1月被免去党委书记职务;同案中的其余人员已于2005年离职。深发展同时强调:“上述四人被刑事拘留,不会对我行当前经营产生任何影响。”

  关于周林的传言很早就出来了,但被深发展董事会否定。2006年1月5日有媒体报道深发展前董事长周林涉案“15亿元问题贷款”在北京被捕。当时,深发展发表声明说,消息失实。深发展还称,该行于2005年11月7日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法撤销北京东华广场置业有限公司向北京城建东华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转让东直门项目土地使用权资格的行为。深发展的声明给人的感觉是周林没事。

  虽然被免去了要职,但周林最终还是逃不过法律追究。“15亿元问题贷款”还是将给深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深发展为“15亿元问题贷款”计提了4亿元减值准备。

  非常有意思的是,周林是被老外送进拘留所的。2004年年底,深发展外资股东入股后,新管理层在检查资产质量的过程中,发现这几笔贷款有发放不合内部管理程序和借款人使用贷款违规的嫌疑,并于2004年11月向司法机关报案,并获立案。周林当初一定不会想到,引进外资股东,会把自己前程给断送了。

  1997年7月21日,周林被深发展董事会聘任为行长。2003年9月29日起担任深发展董事长,直到2006年1月才离开深发展。

  虽然说深发展早已是一家股份制

商业银行,但机制是否真正转变了呢?至少从“15亿元问题贷款”,到居高不下的不良贷款数额,可以看到,改制上市并不解决一切问题,国有银行身上的毛病,股份制银行也患上了。

  比如在“15亿元问题贷款”的内部审核中,深发展各级人员审批意见里多次出现这样的风险提示:“本次授信规模相对于借款人和担保人实力而言偏大,借款人承债能力和担保人担保能力有所不足”;同时,贷款报告还多次提示其他重要风险。但就是在各级审核人员都知道风险的情况下,贷款还是放出去了。显然,银行的风险控制出现了问题。可能你去问银行,风险控制如何做的,银行会告诉你它有一大套制度,但真正能执行制度吗?这就不得而知了。国有银行的坏账最终由国家为其买单,实际受损的是全体纳税人,而股份制银行则是股东倒霉。

  像深发展出现这样的问题贷款,关键还是缺乏对执行制度的人监督。像周林这样的管理者长期在位,很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什么管理制度,什么风险控制,都是由一个人说了算。虽然是股份制,但内部体系和管理制度还是没有真正改变,而要靠原来管理层来推动改革将是十分困难的。

  深发展自2004年12月引进战略投资者之后,外方组建了全新的管理团队,致力于全面改革,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这让我们看到引进外资带来都好处,至少外资在银行风险管理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经验,更强调制度化管理。从这方面看,引进外资是给我们投资者带来好处,不然的话,各种不良贷款不知道何时才能被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银行上市后,如果不引进战略投资者,不建立新的风险防范制度,只靠募集资金来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不良贷款比例,看来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重上市,轻重组”的倾向该变一变了。

  与其让那些“内部人”大幅增加坏账,不如早点把股份“贱卖”给外资吧。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