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评论 > 正文
 

伙计身股与员工持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1日 14:09 金时网·金融时报

  郭树清委员日前透露了建行全球30万员工的持股大计:建行将在香港设立一个职工投资基金会,让建行全球30万员工都能持有建行H股。

  听到这一消息,不禁令人联想到刚刚热播完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中一场戏:大东家乔致庸在平息包头“高粱霸盘”生意风波后,为了留住自己的伙计,破除了只给东家和股东分红的陈规,给伙计们每人每年分一厘“身股”,结果人心重新聚拢,并为其他商家
纷纷效法。

  郭树清透露的这一消息,与150年前乔家大院里发生的故事如此相似,可能纯属偶然的巧合,但是细想起来它们却又存在历史的必然。无论是过去声名远播的晋商,还是今天正在改革的中国金融企业,都有怎样留住人才的问题,都有如何让自己的“伙计”分享经营成果的问题。市场经济的最大奥妙和最核心的秘密,就是因为它有一个明晰的产权关系和明确的分配规则。它们是社会经济关系中最核心、最有力的规则。建行通过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无疑将使旗下30万员工在物化了的股权关系中风雨同舟,真正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建行通过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可谓是金融体制改革中的一大创新。乔家伙计与股东是雇佣关系尚且能得到“身股”,现在金融员工是社会主义金融企业的主人,怎么就不能有一种在物质上生死与共的实现方式呢?无怪乎会有员工感觉,无论怎样改革,只是国家的事情,只是企业管理层的事情,改得再好也不过是自己手头上能增加点“现银”,如果不满意了只能跳槽。为什么有的

商业银行上市后往往只是加了顶股份公司的帽子,工作却还是那个效率,官商作风依旧,服务水平一仍其旧,违规甚至违法案件照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员工与企业之间没有实际股权利益关系。创新的激励机制,将唤起每名员工真正关心自己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把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直接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又怎能不使企业蒸蒸日上呢?

  总体来看,当前金融矛盾已经由原来企业贷款难、给农民打白条、金融秩序紊乱等比较表面化问题,已经转移并广泛融入诸如建设新农村、教育、医疗、住房等许多新领域中。应对这种非常复杂的发展环境,金融业尤其是作为融资主渠道的商业银行不仅要在其产品、服务上创新,更重要的是要在股权制度和分配机制上创新,这是一条必须要走的路。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