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需要平衡长利与短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 18:08 《新财富》 | |||||||||
银行业是可以均衡分享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行业之一。充足的拨备不仅增强了银行业的经营安全,在宏观经济调整时期也使它们的业务保持了稳定增长。新兴业务占比逐渐增多和混业经营的大趋势,将使投资中国银行业具有长期利好的特征,而近期需要平衡的则是传统业务收益率下降和新兴业务投入加大等短弊。 励雅敏/文
新兴业务改变增长方式 混业经营吸引产业资本 国内产业资本早在10年前就对投资金融企业产生了浓厚兴趣。尤其近5年,金融企业的股东中不断出现产业资本的身影。第一家由企业投资组建的招商银行和第一家由民营企业投资组建的民生银行即是产业资本投资银行业的典型案例。之后,在部分地方性银行的股权向各类企业开放后,产业资本对银行的兴趣有增无减。 2005年,不论是国际投资人还是国内投资人,不论是法人股市场还是流通股市场,不论是A股市场还是港股市场,对国内银行投资的热情创造出一个个资本市场的神话,而这个神话迄今为止几乎让所有融入其中的参与者满载而归。 民生银行发起人股东的投资已经由1996年的1元增长至年初的接近15元,美洲银行2005年投资建设银行的价格为每股1.16元,其价格今年初超过了4元;2005年初投资浦发银行A股的投资者获取了约40%的收益,而参与交通银行H股IPO认购的投资者获得的收益更是高达60%。 如果单看国内银行的报表,优势似乎并不明显,比如资本充足率偏低、不良贷款率较高、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很低、个人金融业务占比较小等等。还有很多评论把国内银行和管理水平低下、创新能力薄弱、金融腐败严重等等联系在一起。但是,这些并没有黯淡银行业无可估量的网络优势、客户优势、资金优势和信息优势,也不能掩盖中国银行业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内融资体系高度依赖银行间接融资的现状虽然使风险积聚在银行体系,但在经济繁荣时期,同样也把收益留在了银行体系。在过去的10多年里,中国的银行赖以生存的存贷款业务增速始终高于GDP增长速度(图1)。近几年信贷增长有所降低的原因主要来自于银行对资本金运用的再认识和对企业实体贷款的谨慎,而这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银行业为化解风险作出的相应努力之一。 国内银行在目前狭小经营领域的基础上,具有很大的扩展空间,中间业务、资金业务、个人业务、中小企业业务等占比将逐步增大。在我们看来,新兴业务带来的不止是盈利能力和安全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这将改变目前银行不断消耗资本金来扩张、增长的发展模式。 作为国内最重要的融资平台和结算平台,国内银行通过上万个物理网点,以及Internet、电话、手机等无形网络,为上亿个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服务。很多评论认为外资金融机构参股国内银行看重的是其遍布全国的网络,而更确切地说,是这些网络背后的客户资源、信息资源和资金来源。客户、信息、资金同样吸引着产业资本,并将通过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发挥更大的规模效应。 2006年银行业经营环境面临短弊长利 在宏观经济迅猛增长的过去3年,银行业并没有像很多行业那样出现净利润的迅猛增长,那是因为原先拨备不足的银行在加速计提呆账准备金。充足的拨备不仅给银行提供了经营安全的保障,对部分已经充分计提的银行而言,在减缓或者平稳计提力度的现阶段,也成为平滑利润的有利工具。这个特征在2005年的前三季度已经有所体现,并且在2006年将继续发挥作用。在宏观经济调整的时期,这种稳定增长的特征正是投资者所需要的。 基于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虽然近期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都有上升,但其资产质量未来不会显著恶化(图2)。宏观调控时期不良贷款暴露是正常现象,只要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即可以接受。银行收益率在存贷款期限结构变化、货币市场资金充裕的背景下将有所下降,存款保险制度的可能实施和部分银行向个人金融业务转型初期的投入加大都将增加费用,但新兴业务的兴起将使中间业务占比上升而使总体收益率得到部分弥补。总体来说,2006年银行业面临着短弊长利的经营环境(附表),从这一角度看,投资者需看得更为长远。 存贷利差收入基本稳定。存贷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约80%。短期融资券对优质贷款客户的挤出效益将迫使银行寻找部分高风险高收益的贷款,但企业业绩的下滑又使得风险定价能力并不高的银行更倾向下限贷款,具体将视各家银行的策略而略有不同。低通胀下定期存款比重将略有上升,但金融债的发行又使银行可以替代部分高利率的大额协议存款。 债券收益率下降。债券投资收益占总收入的比重约10%。当期债券收益率在2005年出现显著下降。由于银行在规模扩张中需要不断补充债券作为必要的资产配置,因此随着高收益老券的到期和低收益新券的购买,银行在债券投资方面的收益率将逐步下降(图4)。 金融机构往来收益率下降。金融机构往来收入占银行约5-10%的比重。这部分资产的收益率同样因为2005年货币市场资金的宽松而出现下降。与债券收益率下降不同的是,这种下降幅度将直接体现在当年的收益中。 对于2006年的收益率,我们认为将在2005年的低水平上企稳,虽不会出现大幅上升,但也不会因为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可能的再次下降而再次大幅下滑(图5)。 收入费用比稳中略升。虽然面临IT和人员费用的巨大投入,但银行业近年来在费用控制方面卓有成效,收入费用比一直保持小幅下降的状态。不过,这种趋势对于部分试图进行业务转型的银行来说,2006年将有所改变(图6)。这是因为个人金融业务或中小企业业务在拓展的初期将直接面临费用的大幅增长。 新兴业务兴起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我们相信随着金融深化的过程和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不论是银行主动增加的结算业务和资金托管,还是被动接受的短期融资券承销,银行的中间业务占比有望继续实现增长(图7)。 作者为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