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评论 > 正文
 

城商行覆辙在前 三峡银行且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0日 04:03 每日经济新闻

  马红漫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下,如果企业遇到了融资难的问题,首先会反思自己的投资项目为何不具备资金吸引力。但是,如果是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遭遇资金瓶颈,且政府手中又握有大量资源,解决的方法就可能大相径庭:无需自我反思,只需运用行政力量把资金“截下”、“调动”过来,最简单而有效的办法就是——“自建银行”。

  重庆市就遇到了融资难的问题:由于各大商业银行大举撤销区县商业网点和上收信贷权限,导致企业融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重庆市政府毅然决定筹建“三峡银行”,专门为解决三峡库区融资问题。而该银行“就是要把库区的资金、市民存款流转在库区之内,成为真正为库区的项目‘造血’”。

  建立一个为地方经济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专门银行,并不新鲜,但可惜的是,中国银行业尤其是城市

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已然证明,以行政手段调配金融的出发点是错误的。

  1995年国务院决定,在城市信用社清产核资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地方财政、企业入股组建城市合作银行后改名为城市商业银行),而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就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个出发点与今日之“三峡银行”如出一辙。

  但是十年过去了,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城市商业银行不但没有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龙头,反而成为地方财政日益沉重的包袱。数据显示,近些年来10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全部资产利润率低于1%,其中有相当一批银行利润为零,历年累计亏损的有50家,占城市商业银行总数的45%,处于高风险状态的城市商业银行有20余家,其中半数账面已资不抵债。

  据媒体报道,在谈及三峡银行的设立初衷时,地方领导分析到“如果让外地的金融机构到库区开银行,方案也可行,但钱一存进去就会流向外地;如让重庆本土的金融机构去开,则面临赢利等压力。”由此可见,理想中的“三峡银行”是一个资金投向全部留存重庆当地,投资方向完全按照地方政府意愿,而且不考虑投资收益的政策性银行。

  这样看来,拟议中的“三峡银行”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地域性和政府色彩。值得警醒的是,导致城市商业银行盛名难符、亏损累累的,正是这两个原因。

  其一,城市商业银行直接受到地方控制。各地方政府在城商行的平均直接持股比例是24.2%,基本拥有控制权。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必然会导致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比如,银行的主要管理职位都是由政府推荐并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个别情况甚至是地方政府直接委派。正是因为这种行政干预,导致各城市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的设计无法体现商业化原则。

  其二,区域性的机构设置导致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小、竞争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不仅导致其经营风险高,而且阻碍、牵制了业务开拓发展。

  政府看重商业银行聚沙成塔、汇聚资金的功能,但是商业银行更大的特征在于它首先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其经营管理和资金投向必须符合一个标准,那就是经济利益。只有选择符合商业银行经济利益取向的投资项目,才能够引来银行资金的青睐。而忽视商业银行的这种本性,运用行政力量干预银行运营,试图使银行变成“第二财政”,最终只会因为行政干预的先天不足而导致结果的南辕北辙。不但无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最终的结果反倒只能是累及地方财政,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看看已经处于窘境的城市商业银行,笔者建议三峡银行还是不要浮出“平湖”为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