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银行评论 > 正文
 

花旗因何接连落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 07:47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陈澍

  这两天,美洲银行的高层们应该可以找到100个甚至更多的理由,来欢庆他们成功购入中国建设银行9%的股份,而同样是来自美国的花旗银行却将无奈地面对诸多令人郁闷甚至困惑的理由。

  尽管花旗是最早一批入股中资银行的外资银行,但从目前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布局来看,花旗和它的竞争对手们的差距正在毫无疑问地拉大。这家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不仅在最后关头落败于“迟到的”美洲银行,而未能成功入股建行,就连建行海外上市的保荐人身份都恐怕不保。

  花旗的全球CEO普林斯在一个月内从纽约连飞北京两次,拜访建行新任掌门人郭树清。虽然我们不知道花旗和建行在谈判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但这次入主建行失败显然值得花旗对其过去和将来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做一次反思。

  撇开“迟到的”美洲银行不说,花旗在中国市场的业务竞争上,历来同英资背景的汇丰银行可谓“誓不两立”。两家银行不仅抢着号称自己是第一家发行带外资银行标识信用卡的境外机构,甚至曾几何时连同城网点竞争也是如同麦当劳和肯德基一般较劲:你开一家,我就在你隔壁也开一家。

  但在竞争策略上,汇丰似乎要比花旗精明许多。拿信用卡为例,尽管花旗和汇丰几乎同一时间发卡,但汇丰基本上没有在卡片发行上投多少钱,而花旗从一开始就大把烧钱,究其原因正是在于对自己品牌以及对中国市场的了解过于自信。

  从外资银行在华的同业竞争上来看,细心的人们也许会发现,2004年堪称是花旗和汇丰在华竞争的一个“拐点”。这一年的8月,汇丰银行高调宣布与中国第五大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完婚”,汇丰的这一招把花旗给完全“震”住了。在此之前,汇丰也仅拥有上海银行少数股份,并间接通过其集团下属恒生银行持有兴业银行股份。

  事实上,翻开过去的历史我们有迹可寻,汇丰并非交行的“初恋”,早在汇丰之前,交行就已经和花旗有过谈判,但谈判的结果是,花旗当时未能在一些细节问题上与交行做出妥协。中国人常说要“门当户对”,对花旗来说,错过交行的“婚约”,它亦非常渴望能够在四大商业银行中选择一家,作为它在中国的一块重量级基石。

  从早些时候花旗在中国投资银行部门发生的“任克英事件”,到如今入股建行失败,尽管像花旗这样的庞大机构,成败绝非一两个管理者说了算,但眼下显然已经是一个值得管理者们对花旗在华战略进行反思的时候了。

  同样的反思也应该引起外资银行业者的重视。入股中资银行究竟是为一时哗众取宠,追捧所谓的“中国热”,还是踏踏实实,不仅仅对股东负责,更为选定的合作伙伴负责,这绝对是一个问题。此外,过于自信也是一些大牌外企在中国遭遇“滑铁卢”的原因之一,中国的银行业质量的确较国际标准差许多,但即然你认为这将是一座“明日金矿”,你就有理由做出一些妥协,甚至奉献。

  当然,入股建行失败并不意味着花旗将彻底落后于外资同行们在中国的竞争。我们也注意到花旗已经从新加坡调兵遣将,前来中国支招,对于一个发达成熟的银行业体系来说,无论是监管者还是市场参与者,都希望看到百花齐放的场景,换句话说,反思之后的花旗当然还是有机会的。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花旗银行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