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宪容
交通银行IPO全球路演反应热烈,建行财务重组完成、业绩创出历史最好水平,中行与工行股份制改造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已经向纵深发展,成绩斐然。
近年来的国内金融业改革无不是围绕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来进行。从不良贷款的剥离
,到国有银行改革的注资及股份改造,再到择机上市都是如此。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银行占整个融资比重在90%以上,而几大国有银行在银行业信贷比重又在70%以上,这样一种金融结构,国有银行改革不能够有大的突破,肯定会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政府要下大力气来改造国有银行的原因。
对于国有银行改革,国际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西班牙模式,即一次性补充资金,将不良贷款剥离给专门的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实行银行私人化。一种波兰模式,即有限注资,不良贷款在银行内部处置,但要提出银行重组的时间表。中国在两种模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汇金模式,走了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当然,这种模式效果如何还需时间来检验。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已经迈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只有迈出这一步,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才可以完善,不良贷款才能寻找出路,银行上市才有机会。交行之路,应该是其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最为重要的示范。
虽然交行的破茧之旅尚令人满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今后的路会轻松一点。随着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深化,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漏洞与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无论是交行,还是中行、建行都是如此。而这些问题的根本就在于国有银行十分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即以严格的激励约束机制来保证国有银行每一个人行为都在委托人设立的目标内行动。反之,一些国有银行的工作人员都在利用其制度不足来侵蚀国家之财富。最近,有国际评级机构指出,尽管这几年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不断在下降,但是三年后国有银行新的不良贷款高潮又可能出现。这是因为,2003年至2004年银行出现了一轮放贷高潮,为日后不良贷款反弹埋下伏笔。这几年的国有银行改革,尽管取得不少成绩(至少从报表上来看),但真正转变了机制的不多,有的银行是以财务技巧来提高短期业绩的,特别是下级单位更是如此。比如,2004年的建行年报就明确地把个人住房贷款与基建贷款看成了优质资产,而不是根据这些贷款持有人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其贷款之质量。这种做法不仅是短期的,而且是以未来的房价不下跌为前提。如果国有商业银行都这么干,那么潜在风险就会变大。这样,银行的信贷就会纷纷流入住房信贷市场。比如,上海1-3月份新增贷款有87.7%的进入房地产信贷市场。
目前交行即将上市,而中行、建行及工行都会紧随其后,这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大事,也是事关中国金融业改革的大事。它们的成功可能重造中国的金融体系,形成国内金融业新的格局。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意义,不仅在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冲出国门,融入到国际经济一体化中,而且可能促使国有商业银行的脱胎换骨,形成新的运作机制。但是,我们应该对改革保持高度的警惕。这不仅在于现有的金融生态环境或银行文化下,不可能让移植过来的新机制或新体制立即生根开花,而且现有的、强大的企业文化与旧有运作机制可能使新机制异化。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已经有很多了。
总之,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上市也是国有银行改革重要的一步,但国有银行上市并不是国有银行改革结束,而是国有银行改革的开始,国有银行上市后同样要面临着许多以往没有碰到的困难与问题。比如汇金公司定位、所有者权益问题;国有银行有效的公司治理确立的问题;国有银行注重的财务重组、短期行为及真正地落实问责制等问题,这些都关系到国有银行上市后能否成功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