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银行评论 > 正文
 

抢食银行IPO大餐 我国本土投行是否已做好准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 07:21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陈澍

  这两天有关花旗集团可能会在最后关头落选中国建设银行海外IPO保荐人身份的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也由此带出了许多之前鲜为人知的投行竞争“内幕”,从这些新闻中我们既惊讶于海外投行“抢食”中国银行业IPO大单的心态,也不禁要感叹国内投行与国外同行依然存在的巨大差距。

  面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这样动辄数十亿美元的IPO大餐,从伦敦到纽约,从柏林到香港,几乎每一家叫得响的海外投行都毫不犹豫投身其中,争相竞聘那些有上市打算的中资银行保荐人。

  境外有报道说,参与中国建设银行海外IPO保荐人竞争的至少包括5家响当当的国际大牌,它们是花旗集团、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大通和美林国际。报道还举例说,为了提高德意志银行的“竞争优势”,德国总理施罗德甚至给中国有关方面写了亲笔信,力荐这家老牌德国投资银行。

  一家中国商业银行的IPO甚至惊动了德国总理,可见海外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改革以及未来的前景有多么重视。换作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前后,海外金融界对中国的商业银行几乎不屑一顾,甚至直接将中国的银行同不良贷款和管理混乱划上等号。从海外金融界在短短10年不到时间里对中资银行态度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事实本身来看,我们的确有理由为已经取得的改革成绩欢欣鼓舞。

  当然,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从投行领域来看,中国目前还十分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投资银行,有的还只是本土券商下面一个具有投行性质的职能部门,这次有希望参与到中国建设银行IPO过程中扮演保荐人角色的本土投行也就只有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一家,该公司还是美国摩根士丹利同建行的合资公司。

  也许会有本土的投行业者对此“喊冤”,认为目前无法参与到中国商业银行IPO主要因受到监管者对于资质的认定和法规的限制,但坦白说,即便未来政策放开,本地投行按照目前的水平也显然无法同海外同行进行公平竞争。一位在本地投行工作的业内人士透露说,撇开基本的财务要求不谈,就连用官方要求的英语格式书写报告,很多本土投行都还需另外聘请普华永道等海外咨询公司操刀。

  事实上,几乎在这个行业工作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感受到竞争的迫切和监管上的逐步放宽。高盛集团已在今年早些时候正式于国内组建了高华高盛这一合资性质的投行,而包括美林和瑞银在内的海外投行也都在密切关注国内可以合作的对象,加上2006年底中国将向海外金融业者开放所有金融领域,到时候不仅仅是中外资银行将展开商业银行业务竞争,中外资投行间的竞争其实也已近在眼前。

  如果只是因为法规和资质问题而觉得中国的银行去海外上市同自己无关,那么本地投资银行就真的大错特错了。等到真的监管放开,而到时你又苦于没有真才实学,到头来还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海外投行抢食中国的IPO大单,而自己则还是靠边站。

  正所谓聪明的人创造机会,能干的人把握机会,而剩下的则是那些永远与机会失之交臂的人。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投行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