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改革要建立长效机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 10:31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国际著名咨询机构埃森哲为中国银行业改革开出药方 中国的银行业中不良贷款的问题仍然存在,许多机构仍采用分散的经营方式,这都使中国的银行在实现建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世界级机构的目标过程中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中国的银行业以及其他的金融机构的改革都必须要很好地把握五个要素:管理高层的支持、变革的主力、SWAT团队、项目管理以及变更管理。
北京消息 如何疏解中国银行业改革遇到的问题?作为国际著名的金融咨询管理公司,曾为欧洲金融机构改革提供咨询服务的埃森哲是如何看待中国的"银行改革年",对中国银行业改革有哪些具体的建设性意见?中国银行业案件频发的原因是什么,并且应如何防范?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主管埃森哲金融服务业务的高级合伙人刘伟良。 银行业改革要注重基础性建设,也需要模范的带动 记者:中国银行业改革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根源在哪里?如何推动改革的进行?对中国"银行改革年"的成效您如何评价? 刘伟良:我觉得中国银行业改革遇到的问题从根本上还是体制上的因素。最近六个月来,很多客户跟我们谈希望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例如更新和新业务系统,使业务从以自身为本变为以客户为本,以市场为本,客户认为这对争取市场占有率很重要。但是由于很多银行是对内服务的,没有外部力量推动它进行改革。 中国的金融改革是最缓慢,我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是缺乏外部推动力,现在好像只有WTO是一个推动因素,另外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可能也有一些影响,但是总的来说,这个推动力还是不够大。 至于中国"银行改革年"的成效,我认为中国银行业里面也出现了一些很好的改革的措施,例如第一次引进外国人担任独立董事,但是这些改变其实对国外成熟的金融机构来说是很简单的,无非是管理团队的更替,这有归结到我上面所说的需要外部推动力来促进改革的问题。 记者:现在中国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似乎已经为大家所共知,但是却没有人能够提出比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这一点,您是如何看待的? 刘伟良:国内不缺乏懂策略的人,但是比较缺乏能具体把策略实施下去的人。另外没有实现制度化也是一个原因,在国外从事金融业需要资格认证,但是国内是各家金融机构自行进行培训,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还是需要具有实践操作经验的人,这样才能把管理层的意图真正执行下去。 另外,中国的银行改革也需要有一个成功的典范,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刚刚结束的财富论坛上称今后要有70%的城市商业银行进行改革,那么就可以先在一个省的一家银行开始进行试点改革,完成以后将成功的模式进行推广,这样可能会更好。 但是也要注意到,如果改革拖延的时间越长,参与者就会对改革的效果产生怀疑,甚至失去改革的信心,这样就导致改革无法真正实施。有一个成功的经验,会让参与者的信心更大。 银行业改革也要注意长效机制的建立 记者:最近中国的银行业出现了一些比较重大的案件,您认为是哪些环节出问题?应当如何进行解决? 刘伟良:其实国外也是时常发生金融案件的,这个问题主要还是跟体制有关。国内的金融机构需要改变目前低效率的状况,使流程标准化,提高透明度,加强岗位之间的互相监督,这样发生问题的情况就会比较少。 但是,如果内部组织有问题,就会出现风险。国内一些银行有这种情况:每个分行的业务流程和审批标准不一样,或者是审批标准一样,但没有人监督审批的执行。虽然国内的一些银行有比较好的体制、架构,但是长期的维护也非常重要,毕竟这涉及到长远发展的问题。 记者:您能总结一下对中国的银行业来说,改革的重要因素是什么?接下来该如何进行改革? 刘伟良:中国的银行业中不良贷款的问题仍然存在,许多机构仍采用分散的经营方式,这都使中国的银行在实现建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世界级机构的目标过程中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中国的银行业以及其他的金融机构的改革都必须要很好地把握五个要素:管理高层的支持、变革的主力、SWAT团队、项目管理以及变更管理。 同时,中国银行业也要多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使业务从以自身为本变为以客户为本,以市场为本;并且中国银行业也要注意到,防范金融案件最重要的是长期维护和实现银行已有的好的体制和架构,也就是建立和贯彻长效机制。 记者:在目前中国的金融业改革进程中,商业银行成立基金公司已经开始实施,您认为现在是开展银行综合经营的合适时机吗?此外,欧洲的金融机构改革能给中国的改革什么借鉴? 刘伟良:综合经营的趋势对推动银行业改革是有正面作用的,而且中国的体制和组织也在向这个方向转变,但问题在于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发展得比较好。因为业务的开展是很简单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背后的机构整合,银行的运营能力能否达到混业的要求非常关键。如果运营混乱,推销什么产品都没有用。 金融业务的交叉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但是监管一定要跟上,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这种业务交叉,防范风险。同时银行在这个过程中也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确保自己分销者的地位。 欧洲的金融机构改革和中国有差异,但是一些成功的东西还是可以借鉴的,目前欧洲的金融机构已经比较成熟,国内的一些银行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绕开很多弯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