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银行个人人民币业务运行情况及效果分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9日 15:44 《中国金融》 | ||||||||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行长 罗伯川 2003年1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决定为香港银行开办个人人民币存款、兑换、汇款和银行卡业务提供清算安排。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订合作备忘录。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作为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为参与个人人民币业务的香港银行提供清算服务。同日,中国人民银行深
发展情况 香港个人人民币业务启动以来,各项业务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目前,除汇兑业务规模较小外,银行卡业务特别是“北卡南用”业务发展较迅速,存款业务增长平稳。 香港人民币存款业务情况。到2004年11月30日,清算行在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的存款余额为104.75亿元,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定期存款比例不断上升。 香港人民币现钞回流情况。截至2004年11月30日,清算行向深圳人行发行库累计净缴存现金22.78亿元。尽管进入2004年第三季度后现金回流量维持在低位,但现金回流机制始终在发生作用,现金流动并未脱离正常状态。 内地银行卡使用情况。内地银行卡于2004年1月18日获准在香港使用后,业务量迅速增长,目前已达到较大的规模。截至2004年11月30日,内地银行卡在香港使用累计清算金额折合人民币25.93亿元。从2004年4月30日起,香港银行正式发行人民币卡,可在内地银联覆盖的网络内使用。至2004年11月30日,累计交易金额为人民币0.49亿元。该项业务虽然总量较小,但却表现出快速的发展趋势,每月平均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 汇兑业务发展情况。至2004年11月30日为止,香港汇往内地的正常汇款累计人民币2.16亿元,内地汇往香港累计人民币0.07亿元,净汇入内地2.09亿元,相当部分的跨境资金流动已逐步纳入银行体系之中。香港金管局的数据表明,2004年9月份,香港客户以港币或其他外币从银行兑换人民币4.30亿元;用人民币兑换港币或其他外币折合人民币2.52亿元,其中商户兑换折合人民币0.58亿元。人民币现钞净兑出1.78亿元,兑换量与前两个月基本相当,处于正常范围中。由于配套措施的积极作用,香港人民币市场并未因利率的差别和汇率预期而出现波动。 积极效果 便利两地的消费者,推动香港旅游业发展,带动香港经济走向复苏。2004年香港旅游业和零售业的强劲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内地“个人游”的实行和香港银行个人人民币业务的开展。香港零售管理协会数据显示,目前在香港整体零售销售总额中,本地消费者支出占五分之四,游客消费支出占五分之一,其中游客消费又以内地游客的支出为主,达到游客消费支出的六至七成。与此同时,香港银行个人人民币业务的开展也大大增强了内地消费者赴港消费的积极性和便利性,对香港快速回升的旅游消费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将两地间银行体系外流动的资金逐渐纳入银行监测体系之中。目前,关于香港人民币现金存量的规模众说纷纭,但人民币在香港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流量却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是内地赴港游客数量飞跃式的增长导致香港人民币流量大增。据香港旅游发展局统计,2004年1~9月,内地访港旅客为89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59.3%。按每人限额携带人民币现金6000元计,资金流量已达到一个可观的规模。另一方面,香港发达的找换店体系与内地地下金融汇兑机构之间事实上存在的资金流动渠道,也为人民币资金大量进出香港提供了便利。香港找换店体系由1283家(2004年11月统计数字)找换店组成,有很强的资金运作能力。如果客户在这些找换店存入港币,它们即可按客户的要求将相应的人民币汇往内地任何地方;客户如果将人民币存入找换店在内地银行的指定账户,则可凭银行存单在香港提取港币。创办于1930年的“牛记找换店”最具代表性,70多年来其业务已覆盖香港及整个东南亚地区,有时甚至连银行的人民币头寸都要到“牛记”平盘。这类银行体系外的资金流动完全处于监管的真空地带,为洗钱等各类非法活动提供了便利,也对金融稳定造成了损害。香港银行个人人民币业务的开展,为这些资金进入银行体系开启了大门。至2004年11月30日,内地银行卡在香港清算金额累计折合人民币25.93亿元,而这些资金原来都是以访港旅客携带现金的形式进行流动的。同时,清算行净回笼现钞22.78亿元,香港汇往内地的正常汇款累计2.16亿元。虽然这些资金的规模并不能完全说明人民币在香港流动的总量,但也充分体现了在相当审慎原则下启动的香港银行个人人民币业务应有的效果。 对内地制定金融政策提供参考作用。由于香港银行人民币存款业务的利润来源主要是转存款利差,而非存贷利差,所以其利率并非真正意义的市场化利率。但人民币业务参加行在0.99%(人民银行提供清算行的利率)扣减0.125%(清算行手续费)上限之下,仍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自行制定客户的存款利率,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市场的因素。内地银行目前已可以在贷款利率方面作出一定浮动,但对于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却十分谨慎。香港人民币业务开展后,其人民币存款利率走势必将受到资金流动、汇率变动的影响。通过香港这个试点,观察人民币存款利率波动的情况,可以给未来的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此外,虽然香港人民币兑换业务进行得相当审慎,但这毕竟意味着人民币向自由兑换的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存户每人每天可兑换不超过等值两万元人民币、非存户每人每天可兑换不超过等值六千元人民币”的限制下,人民币兑换业务被控制在较小的规模,但只要存在兑换活动,就会与汇率产生互动,市场的作用就可以体现。因此,这个市场将对我国实现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提供一定参照。 有助于加强人民币的地位,推动人民币向区域性主流货币发展。香港人民币银行卡业务的开展,在旅游和消费领域提供了规范的银行间结算渠道,提高了使用人民币的便利性,加强了人民币在香港的地位。而香港作为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也会把这种作用辐射到整个区域。这对于人民币成为区域主流货币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贸易和旅游活动的迅速发展,人民币在港澳及东南亚的流通范围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了“人民币区域”。目前,在东南亚许多国家的机场都可以将人民币兑换成当地货币,香港的许多商店也直接收取人民币。同时由于内地经济突飞猛进、对外贸易快速扩张,人民币在周边地区已逐渐成为强势货币。尽管强势人民币会直接带来汇率和出口方面的压力,但成为地区主流货币后的巨大效益也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人民币在区域贸易中能够承担计价、结算等功能,将对我国的国际贸易(特别是边贸)提供极大的便利,交易成本也可以明显降低。届时,我国不仅能够从人民币的国际化中获得可观的铸币税收益,而且将扩大在本地区的经济政治影响。 政策建议 考虑到我国目前外汇管理体制的特点、货币政策的要求和宏观经济调控的现实,香港银行个人人民币业务选择了对现状影响较小的四项个人业务来启动。随着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开放度的提升,香港人民币业务应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首先,要增加银行体系对资金的吸引力,减少银行体系外资金流动量。目前,香港人民币资金在银行体系外流动仍然十分普遍。据香港金管局估计,目前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商户人民币现钞流回银行体系,其余人民币现钞仍通过找换店渠道流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找换店具有价格和服务方面的优势,同时无需商户提供收入证明,甚至可以提供无限额转入内地的服务。为了增强银行体系对银行体系外流动的资金的吸引力,可以择机扩大存款的服务范围,如将服务对象从仅限于香港居民扩大到有合理来源的商家甚至企业;也可以考虑为商家和企业提供正常贸易的结算服务,为合理的资金流动增加一个选择渠道。 其次,应扩大人民币存款业务的盈利空间,避免出现业务萎缩。目前香港人民币存款依旧保持增长的态势,但增速已相当平缓。主要原因在于香港人民币存款业务形成的资产运用形态过于单一,仅能通过清算行存放内地央行获得利差,人民银行所确定的存放利率是其盈利的关键。目前,各银行吸引客户的存款利率在0.65厘到0.75厘之间波动。从香港金管局披露的利率数据来看,从人民币业务开办以来,除了储蓄存款利率微降以外,其他各类定期存款利率均在上升,可见各银行对人民币业务还是相当重视,也作出很大努力。然而存款发展形势并不令人乐观,同时,近期香港的消费物价指数连续上升,对存款增长构成了进一步的挑战。对此,可以结合内地存款利率的浮动情况(如最近内地进行的加息)以及香港物价指数的波动等因素,对香港银行人民币存款安排更为敏感和有弹性的转存利率。待条件成熟时,可允许香港银行扩大人民币资产应用范围(如购买人民币债券),以促进香港银行人民币资产的多元化,从而保持香港人民币业务的稳定运行。 再次,可适时推进兑换业务的发展,创造银行与客户双赢的局面。内地通过提供兑换平盘机制,支持香港银行办理兑换业务,主要是满足个人旅游消费需求,暂不支持香港银行为企业办理大额经常项下的交易的兑换业务,也不涉及资本项目交易。从当前兑换业务的开展情况来看,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规模还十分有限。如果将企业的实际贸易支付也纳入香港银行人民币兑换范围,则既为与内地有贸易联系的香港企业提供便利,同时也将增强香港银行的盈利能力。由于我国已实现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实际贸易支付的兑换行为不过是将结汇环节提前,对我国的国际收支基本没有影响。 (责任编辑 张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