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首页_银行评论 > 正文
 

商业银行运行需银行内控机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 07:05 第一财经日报

  丁羽

  一切显得那么顺其自然和井井有条。

  1月6日,黄菊副总理在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按照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两家试点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建设,加大考核和持续监管力度。

  1月9日,银监会发布消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将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办法》旨在通过加强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评价,督促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从根本上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保证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行。

  据银监会内部人士透露,《办法》从2003年年底即开始了起草工作,几易其稿,关键是如何把刘明康的“把监管水平提升到国际高度,把国有商业银行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性银行”的思路融入《办法》之中。

  从目前情况来看,在资本金补充到位、不良贷款率严格控制、资本充足率保证底线后,必须要从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入手,这也是国有商业银行改制的关键所在。

  明眼人都知道,从用外汇储备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到强调降低不良资产率,这都是简单的数字重组,而改革的关键实质就是如何根除国有商业银行长久以来形成的金融垄断行业惰性以及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弊端。

  《办法》正是切中了这一要害。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相比,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内控薄弱是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虽然经历了长期的改革积累,但是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缺乏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主动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内部控制措施零散间断、监督检查环节不到位,缺乏对内部控制持续改进的驱动力等通病。《办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这些通病和弊端进行适应性的完善甚至革新。

  当然,国有商业银行长久以来积累的国企弊端不能指望通过一个《办法》就可以根除,最关键的还在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机制的更新。当然,也需要监管部门的监管意识的更新,我们在要求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脱胎换骨的变革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切实改善监管水平,加强监管部门的内部革新,使监管水平也能够达到国际水平。

  监管部门不能再以一种国有计划经济下的惯性思维来引导和监管国有企业的发展走势,而应该更加明确地辅助、促进国有企业健康、顺利地向市场化规模转型。并且,监管的目的应该确立为保障国有企业能够适应更为激烈和残酷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在适当以行政手段保证监管目的的同时,应当给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利,这是中国金融业监管机构国际化水平的一个象征,也是监管的大势所趋。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商业银行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