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八 展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5日 17:12  新浪财经

  (一) 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及银行业应关注的主要风险

  2010年,世界经济有望实现低速增长,贸易量将稳步回升,但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主权债务危机加剧,就业压力严峻、贸易摩擦增加、财政赤字攀升、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美元汇率、大宗商品价格和资本流动震荡可能加剧,各国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时机和策略选择不同,协调难度加大,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将缓慢而曲折。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逐步稳固,市场信心明显增强,但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外需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可能持续低迷,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对银行业而言,虽然2010年经济发展环境可能好于2009年,但经济运行和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中的新老矛盾相互交织,不确定因素较多,银行业稳健运行仍面临风险和挑战。

  1. 不良贷款双控压力加大

  2009年,银行业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元,同比增速达31.7%,创近十年来的新高,同时贷款期限结构以中长期为主,投向也比较集中。随着整体经济运行环境常态化以及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2010年部分信贷资金形成实质性风险和损失的可能性增大。

  2. 房地产行业贷款风险隐患上升

  2009年,房地产市场逐步复苏,房地产贷款的投放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09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7.33万亿元,同比增速达38.1%。随着房地产市场不确定性逐步增加,2010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中的不审慎行为可能加剧,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链条效应或将重现,信用风险隐患可能上升。

  3. 重点领域信贷风险显现

  在新一轮投资快速增长过程中,一方面,产能过剩与重复建设问题出现反复,“高碳”产业比重偏高,部分中低端产业严重依赖国际市场,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相关行业信贷风险暴露可能加快。另一方面,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各级地方融资平台授信总量较大,集中度较高,贷款“三查”不严,风险管控不足,地方融资平台信贷隐藏较大风险。

  4. 案件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案件防控工作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的认识依然不足,案件防控基础薄弱。案发根源仍在于制度执行不力,个别银行业金融机构缺失基本的内控管理,对风险不敏感、行动慢,员工激励约束、教育培训与业务发展脱节,经营目标和考核指标异化,诱发案件的负面因素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银行业案件防控任重而道远。

  5. 资产表外化潜藏风险

  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规避资本监管、计提拨备等要求,通过设计发行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将存量贷款、新增贷款等转出表外。虽然贷款已转出资产负债表,银行依然承担贷后管理、到期收回等实质上的法律责任和风险,却因此减少资本要求,并逃避相应的准备金计提,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6. 输入性风险不容忽视

  国际金融危机难言见底,国际经济金融领域的不确定性依旧可能对我国金融体系造成较大冲击,有必要密切关注主权债务评级有下调趋势的国家和地区风险,以及部分高风险外资银行在华子行风险。此外,相关国家货币的超低利率令国际市场中套利交易(Carry Trade)行为异常活跃,引发反复无常的资金流动,如果此类国家收紧宽松货币政策并提高借贷成本,借贷资金将从新兴市场迅速撤出,造成资产价格泡沫破裂,从而影响全球金融体系稳定。

  7. 流动性风险压力增大

  尽管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但部分单体机构的流动性风险仍需关注。在2009年信贷投放量猛增的背景下,应高度重视影响流动性的风险因素,包括国际资本大进大出、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集中到期、贷款中长期化使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加剧、存贷款集中度上升影响资金稳定性、信贷风险上升可能影响资金按期收回等。

  (二) 监管展望

  2010年国际国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复杂,针对经济发展和银行业运行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银监会将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保持监管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工作针对性、有效性,提升监管服务水平,引领银行业金融机构认清形势,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优化信贷结构,提升信贷质量,增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维护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 坚持“有保有控”,推动经济和银行业发展方式转变

  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满足有效需求,继续支持小企业发展,加大对涉农信贷的投入,积极支持扩大内需;严格控制“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中优化信贷结构;着力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

  2. 坚持强化重点风险管控,严守风险底线

  全面评估和有效防范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按照“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要求做好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控工作;做到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并基本完成对坏账的核销,做到“账销、案存、权在”;持续关注时效,在有效期内保全和回收。针对房地产信贷风险,积极贯彻国家调控政策,加强土地储备贷款管理,严控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实行动态、差别化管理的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继续要求各大中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按季度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工作。

  3. 坚持探索创新,加强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监管

  提高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效能,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实施动态拨备和动态资本监管要求,督促商业银行提高资本质量,关注商业银行利用金融创新规避资本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加强综合并表监管和跨境监管合作,继续探索完善具有前瞻性的审慎监管方法。

  4. 落实贷款新规,健全风险防范长效机制

  着力推动贯彻实施“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改变信贷管理模式,实现精细化经营。抓紧修订合同文本,细化贷款管理流程,规范合同约定、专用账户、受托支付、支付审核、贷后跟踪等关键环节;加强组织领导、关键岗位设置和培训教育,全面树立“实贷实付”信贷管理理念;广泛宣传实施贷款新规对加强信贷管理、堵塞风险管理漏洞的重要作用,做好客户沟通工作;从源头上防范信贷资金挪用,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满足有效需求;加大对已发放贷款的风险排查力度,努力化解历史包袱。

  5. 进一步改善银行公司治理,强化案件防控工作

  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完善公司治理架构,明晰各治理主体职责,强化发展战略管理,转变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科学设计薪酬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规范关联交易,加强信息披露。与此同时,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到案件防控“四到位”,即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到位、激励约束机制到位、监督队伍建设和覆盖面到位、岗位责任追究到位。

  6. 深入推进银行业改革创新,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在坚持“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信息充分披露”的前提下,支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提高银行业经营服务水平,维护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权益,开展金融消费者教育,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促进银行业和谐健康发展。

  7. 密切关注输入性、流动性风险,有效防范风险跨境传递

  继续完善跨境风险传递应对机制和危机应对“工具箱”,强化跨境监管合作,加强与外资银行母行监管当局的沟通交流和信息共享,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跨境跨业风险管理能力。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流动性风险管控水平。密切关注国际资本流动、宏观经济走势及政策调整可能对市场流动性造成的冲击,加强流动性需求预测,分币种做好流动性计划安排,合理安排贷款期限结构,完善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