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行支付结算司:银行卡市场特点问题和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9日 12:45  《中国金融》

  我国银行卡市场的特点、问题和努力方向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 欧阳卫民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银行卡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并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如今,银行卡已成为我国居民个人使用最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成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载体和个人金融业务综合平台,成为中国支付工具体系占比越来越大的部分。总结我国银行卡市场特点、查找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对我国银行卡市场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主要特点

  历史短,发展快。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卡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而我国的银行卡在短短24年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是发卡总量已近19亿张,居全球第一位。二是银行卡渗透率从零升至27.7%,对现金在零售消费市场的主导地位形成有力替代。按银行卡消费交易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年均增长4个百分点计算,预计在2015年前后,银行卡将取代现金成为居民个人最主要的零售支付工具。三是交易额增长了4800倍,年均增速68%,2002年中国银联成立后,交易额年均增速达140%。四是实现了全国范围的“联网通用”,促进全国统一的银行卡市场的形成,并进一步实现了“出境”和“下乡”。五是打造了银行卡自主品牌。目前 “银联”卡已成为现代中国人的名片和时尚钱包,成为知名民族品牌和国际品牌。六是银行卡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显现。研究显示,银行卡支付成本仅相当于现金支付成本的38%,2006年至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银行卡消费总量累计超过10万亿元,比用现金支付节约社会成本1090亿元。

  借记卡占比高,信用卡潜力大。借记卡17.4 亿张,在总发卡量中占比92%,信用卡1.5亿张,在总发卡量中占比8%。2009年第一季度,借记卡和信用卡交易金额分别为25.7万亿元和8.34万亿元,在整个银行卡交易金额中占比75.5%和24.5%,显示借记卡占有主体地位。

  信用卡虽然占比较低,但发展迅速。发卡量年均增速达50%左右,高于借记卡15%左右的增速,且未来潜力巨大。一是从发卡主体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发卡量中占比97%,显示信用卡发卡市场向其他中小银行延伸的空间很大。二是从人均拥有量看,我国为0.11张,只相当于美国的1/40,巴西的1/10。三是从受理市场看,我国为118万家商户,只相当于美国的1/7。四是从银行卡渗透率看,我国为27.7%,而美国在60%以上。五是从信用卡活跃率(即6个月至少主动发生一次消费、预借现金交易的信用卡)看,我国为36%,而美国为80%以上。六是从信用卡应偿信贷总额看,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为1658亿元,而美国为8500亿美元,我国不及美国的3%。就我国GDP总量与美国对比看,我国是美国的1/3,而上述有关信用卡指标的对比与这一比例极不相称。

  存、取款占比高,消费交易增速快。我国银行卡从交易功能上划分,可分为存款、取款、转账和消费交易四类,其中存取现是银行卡的主要功能,银行卡呈现“电子存折”的特点。2009年第一季度,银行卡存现为8.6亿笔、8.1万亿元,取现为20.6亿笔、8.58万亿元,消费交易为7.47亿笔、1.22万亿元,存、取现业务占比高,笔数和金额在整个银行卡中分别占68%和49%。消费交易占比17.4%和3.6%,虽然不高,但增速很快,同比增速达35%和48%,远高于同期银行卡总业务笔数和金额19%和10%的增速。

  笔数多,金额小。从银行卡在整个非现金支付工具占比看,2009年第一季度,全国使用票据、银行卡、汇兑、委托收款和托收承付等非现金支付工具或方式办理支付业务量约46.68万亿笔、155.5万亿元。其中银行卡支付业务42.8亿笔、34.02万亿元,在整个非现金支付工具中占比92%和21%,而同期票据和汇兑业务笔数和金额在整个非现金支付工具中占比8%、79%。银行卡显示出笔数多、金额小、交易频繁的特点,具有明显的零售支付工具特征。从银行卡跨行支付与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业务量对比看,2009年第一季度银行卡跨行交易为10.05万亿笔、1.44万亿元,日均跨行交易1117万笔、金额160亿元,而同期大额支付业务5139.85万笔、162.5万亿元,日均跨行交易84万笔、金额2.7万亿元,银行卡跨行笔数和日均笔数分别是大额支付系统的38倍和13倍,而跨行金额和日均跨行金额分别是大额支付系统的0.89%0.59%。

  区域发展不平衡。从发卡市场看,发卡量70%分布在发达地区,30%分布在欠发达地区。从人均持卡量来看,深圳、北京、上海位居前列,人均持卡量在4.5张以上,远高于全国1.42 张的平均水平。而青海、西藏、海南等欠发达地区位居后3位,人均持卡量不足1张。从受理市场看,全国特约商户、受理终端有65%分布在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占35%。发达地区特约商户覆盖率达到40%以上,高于全国15%的平均水平,而欠发达地区特约商户覆盖率不足7%。从各地每万人对应ATM 数量来看,深圳、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居前3位,数量在5.13台以上,远高于全国1.3台的平均水平。而居后3位的为安徽、贵州、海南,每万人对应ATM不足1台。

  存在的问题

  犯罪形势日益严峻。随着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快速发展,银行卡面临的风险形势日益严峻,信用卡套现、伪卡欺诈、ATM资金诈骗、短信和电话转账等风险案件已呈高发势头。据统计,2008年各发卡机构报送中国银联的欺诈交易损失达2.21亿元,同比增长97%。欺诈损失季度平均环比增幅达31%,远高于同期银行卡跨行交易量5.4%的季度环比平均增幅。如果不进一步提高认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处理,将对银行卡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根据当前银行卡风险特点,商业银行至少要树立三方面的风险防范和处置意识。一是由于银行卡产业已成为与持卡人切身利益和经济金融秩序密切相关的产业,商业银行必须从维护持卡人利益出发,充分认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重要意义,全面解决银行卡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由于银行卡犯罪关系到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敏感度高,商业银行必须妥善处理有关纠纷和投诉,协调好持卡人的利益,把握好媒体宣传和报道尺度。三是随着电子支付系统的建成运行和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广泛应用,我国正快速进入非现金支付时代,商业银行要防止不法分子从现金犯罪向非现金犯罪转移,从现金条件下的偷盗、抢劫向银行卡条件下的窃取信息用于制造伪卡(伪卡欺诈)、利用终端机具盗刷资金(ATM作案、信用卡套现)转移。

  法规制度建设滞后。现行银行卡法律规章沿用的是10年前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存在效力层级偏低、调整范围偏窄的局限,无法对银行卡市场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现象进行定性和规范,不利于银行卡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银行卡已从银行的单一业务发展成为由发卡机构、收单机构、清算机构、持卡人、特约商户以及相关外包服务机构构成的产业链,需要对各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明确;二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发卡、收单市场竞争不规范现象日益突出,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约束,银行卡风险事件频频发生,而且对于各种违法活动缺乏打击手段。三是随着银行卡与持卡人关系的日益紧密,必须从法律层面对持卡人权益保护提出要求。四是对市场自发产生的新事物或代表银行卡产业发展方向的新现象,如非金融机构收单、成立信用卡公司等问题进行法律定性和管理。五是需充分考虑借记卡和信用卡的不同运营模式,对借记卡和信用卡业务规则做出相应的调整。六是在银行卡监督管理体制、市场创新等方面都亟需法律明确和规范。

  信用卡业务规则有待改进。我国信用卡实行固定利率,由此决定了其核心规则相对简单,但仍有可以改进的余地。如在信用卡计息方面,目前我国发卡行普遍对持卡人设置免息还款期,如果持卡人在免息期内未还款,就按照日息万分之五收取利息。实际上,发卡行也可以不为持卡人提供免息还款期,而是从交易日起就按照消费贷款利息计息,给消费者多一个选择,避免一些消费者忘记在免息还款期内还款而不得不面临较高的罚息。再如,对于信用卡超限问题,发卡行应在协议和系统设置上明确禁止持卡人超限,如果发卡行同意持卡人超限并对超限交易予以授权通过,就不应对持卡人收取超限费。

  农村地区银行卡市场建设滞后。近年来,农村地区银行卡发卡业务得到很大发展,农行、邮储银行、农村信用社是主要发卡主体。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开通后,农村信用社银行卡业务得到很大发展,农行“惠农卡”也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但与城市比较,农村地区银行卡应用发展明显滞后,在金融网点分布、产品创新、受理终端布放、银行卡服务专业水平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同时,也缺乏对农村使用银行卡的支持政策。

  银行内控管理较为薄弱。一些银行的内控制度设计未体现风险管理的要求,员工业绩考核指标偏重发卡量,未与风险责任挂钩。有的银行对外包服务商缺乏约束,特别是对银行数据信息保密等关键内容没有进行有效约定,导致信息泄漏事件时有发生。还有的银行不重视对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员工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薄弱,甚至丧失职业道德,致使内外勾结成为银行卡案件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关政策支持不到位。一是缺乏对银行卡产业的财税扶持政策。在商户采用现金结算条件下,看似无需付任何结算手续费,实际上有很大的社会隐性成本,包括现金生产、运输、清点、保管、销毁等在内的各环节都需要投入,商户也要付出与现钞清点、保管、运送等有关的劳动成本和时间成本,有时还面临收取假钞的风险。此外,商户采用现金结算,为逃税、漏税提供了可乘之机。据测算,现金的交易成本是银行卡的2.6倍,每100元的交易,使用银行卡可比现金节约社会成本1.09元。如果加上现金结算带来的税收漏收部分,成本更高,而这些成本都是由国家承担的。为降低现金成本、防范假钞风险、增加国家税收,需要国家运用产业政策扶持、推动银行卡发展。二是现行信用卡呆坏账核销政策不符合信用卡发展的特点。信用卡业务具有单笔金额小、交易频繁特点,小额核销占比较高。现行信用卡呆账核销政策比照一般抵押性贷款设置信用卡核销条件,要求按照“严格核销条件,确凿证据、逐笔核销”的原则,并以法律行动作为无法收回的证明,导致核销成本往往大于核销金额本身,以至于很多发卡行从未对信用卡呆账进行核销处理。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信用卡逾期6个月贷款金额近50亿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多年来信用卡呆账未加以核销处理而累计的结果。

  努力方向

  多管齐下,严密预防、严厉打击银行卡犯罪。在技防方面,要提高防范银行卡风险的技术水平,对银行卡业务处理系统的物理设施、内外网络连接方式、应用软件、系统维护方式等各方面进行经常性检查,及时消除技术上的安全漏洞。要跟踪新兴技术发展动向,尽快研究银行IC卡推广问题,提升卡片安全能力。在人防方面,要加强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强化制度建设,并增加执行力。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发卡和收单的实名制,防止不法分子通过虚假申请卡片或POS机实施犯罪。此外,在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保护持卡人信息安全、强化商户和终端机具管理、建立风险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安全用卡宣传等方面也要加强工作力度。除了预防银行卡风险外,还要对银行卡犯罪重拳出击,保持打击的高压态势。目前,人民银行、公安部已组织成立了联合整治银行卡违法犯罪办公室,商业银行和中国银联应充分依靠该办公室在加强警银协作、疏通情报信息中的桥梁枢纽作用,及时进行案件报送,加强协作,切实做好违法犯罪防控工作。

  加快银行卡法律制度建设。要尽快制定、出台《银行卡条例》,为银行卡产业发展提供基本的法律保障。该条例的制定应体现以下内容:规范银行卡各环节的行为,明确各有关主体的责权利;保护持卡人权益;允许信用卡发展模式的重大创新;防范银行卡风险;明确银行卡业务的监督管理权限等。

  完善信用卡业务规则。一是继续加强对信用卡业务的政府监管,引导和促使信用卡经营模式从片面追求市场份额转向有效提升消费频率、贷款质量,强化信用卡风险监测。二是以维护消费者权益为出发点,加强透明度建设,发卡机构有关信用卡产品的设计、描述以及信用卡协议的拟订必须简单、通俗易懂,并要向客户全面、充分、及时揭示和预警相关风险,尊重客户的选择自由权,增强客户规避风险、合理消费的能力。三是增加规则的灵活性,对有关透支期限、利率、收费等重要制度设计进行改进,满足持卡人的不同需要和财务安排。四是强化持卡人教育,引导持卡人理性消费。

  加快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人民银行总行已发布了加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有关工作目标、方针、原则和步骤。各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各商业银行也已制定了明确的落实措施,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加快农村银行卡支付环境建设,要进一步巩固扩大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成果,通过扩大宣传、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业务管理等措施,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特色服务。要推广农行惠农卡业务模式,切实满足农户需求。要创新支付渠道,积极推动手机、电话支付业务。要研究出台对农村地区的银行卡支持政策。要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尤其是县支行的作用,加强对农村机构网点、人员的培训和辅导,扩大宣传,为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建立健全内控机制。要加强借记卡、信用卡及风险管理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协调配合,建立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风险管理体制,从业务风险产生的源头就进行有效控制,实现风险管理意识在业务部门的前移,推动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同步进行。要强化从业人员的诚信品质和职业操守,防止由于内部人员的不道德行为造成银行卡风险。

  完善政策环境。出台银行卡财税支持政策。韩国的做法值得借鉴:韩国要求公务支出单笔交易超过50万韩元、工商企业招待费单笔支出超过5万韩元的都必须使用银行卡结算,否则不能计入成本;年营业额超过3亿韩元的商户必须受理银行卡,商业流通行业要普遍受理银行卡,否则将对其进行税务重点检查。此外,要修改、完善我国现行信用卡呆坏账核销政策,简化核销手续,适当放松核销条件,给予发卡行一定程度的自主核销权,变个案核销为批量核销,将逾期6个月作为损失认定标准。■

  (责任编辑 张林)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