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监会致力于完善银行资本补充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7日 06:18  金融时报

  记者 李倩

  9月3日晚间,银监会有关负责人“拟对银行间相互持有的次级债务资本工具分年从附属资本中扣减”的一个明确表态,打开了多日来缠绕于市场各方的“心结”。采访中,来自银行的人士纷纷对本报记者表示,监管当局在政策执行力度和推出时间上的弹性微调很有必要,对银行间互持次级债扣减问题给出一定的宽限期感到“欣慰”。

  之前的8月底,银监会在下发的《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商业银行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应从计入附属资本的次级债务及混合资本债券等监管资本工具中,全额扣减本行持有其他银行的次级债务及混合资本债券等监管资本工具的额度。该《征求意见稿》发出后立即引发市场反应,银行压力倍增。

  提高资本充足率以降低金融风险

  众所周知,今年前7个月7.73万亿元人民币的巨量信贷投放,使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降低。尤其是一些中小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存贷比等指标都接近“监管红线”。银行业的平均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降低至11.4%和8.8%,其中股份制银行则降至9.7%和6.7%,而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今年下半年将资本充足率提升至10%。14家上市银行2009年半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资本充足率低于9%,其中浦发银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11%、4.68%;民生银行分别为8.48%、5.9%;深发展则分别为8.62%和5.08%;另外,兴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9.21%,也接近受限之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透露,银监会已对几家资本充足率低于9%的银行暂停新业务、新机构审批。多数银行因此也具有了再融资需求。按照巴塞尔资本协议要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监管部门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对资本充足率监管渐趋严格。有消息称,银监会加强监管的内容除了银行间交叉持有的次级债不计入资本金外,还要求核心资本充足率低于7%的银行不能进行次级债融资,且中小商业银行须将资本充足率上调至12%。

  显然,为了改变信贷扩张造成的资本充足率下降局面,提高风险抵御能力,扩大业务拓展空间,达到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开始采用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的途径补充资本金。由于包括增发和定向增发在内的股权融资方案在制度上有相对较为严格的要求,商业银行往往不能在急需资本的特定时间恰好完全满足增发的条件,因此次级债作为发行简便、快捷、低成本的补充附属资本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手段,越来越频繁地为银行所采用,成为银行补充资本金的重要途径。

  有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商业银行已发行次级债(包括混合资本债)总量达到2316.5亿元,而2008年该数据不过724亿元。今年尚未结束,但各商业银行次级债的发行量已是去年的3.2倍。

  新规为还原银行真实资本充足状况

  然而,正如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李刚博士所言,次级债券只是在一定期限内具有资本的属性,并非银行的自有资本,最终仍须要偿还。因而,次级债券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它只不过给银行提供了一个改善经营状况、调整资产结构的缓冲期。另外,按照次级债券的定义,除非银行破产或清算,否则次级债务不能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的经营损失,即在正常的情况下,次级债务不能用于冲销银行的坏账,从而也就无法替代核心资本的功能。这正是巴塞尔委员会在规定资本充足率指标的同时,又单独规定核心资本充足率指标的初衷。从国外银行业的现状来看,他们更加看重核心资本充足率。统计数据也显示,国外大银行的核心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占比高达70%左右。这充分表明,次级债券无论如何都不能替代核心资本的功能。

  申银万国的分析师表示,交叉持有的次级债券从附属资本中扣除将使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约0.8个百分点。截至2008年末,上市银行发行次级债规模为2508亿元,对资本充足率的贡献为1.33%。依据银监会调研结果,有51%的次级债券为银行间交叉持有,扣除这部分将使资本充足率下降0.68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2009年新发次级债,次级债券对资本充足率的贡献将进一步提高。如果全额扣除,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将从原先的12.1%下降0.8个百分点至11.3%。

  "由于资本充足率反映的是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而交叉持有次级债不仅不能真实反映资本充足状况,而且可能造成风险在银行间的相互传导,因此银监会出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考虑,还原银行真实资本充足状况的目的,才准备进行相关监管政策调整。"李刚说,实际上年初银监会对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的要求也作过调整,从原来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双降"调整为"严格控制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

  保障金融安全是监管的终极目的

  李刚认为,支持经济复苏、保障金融安全才是监管的终极目的,而不是单纯控制信贷额度或者迫使银行从资本市场融资。在上半年大规模放贷情况下,加强银行自身抗风险能力有利于银行对资产质量的把握,进行更加健康的扩张和发展。银行的估值优势、净息差回升、资产质量稳定等有利因素将在下半年更加明显。今后随着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的优势减弱,银行应该会更多考虑股权融资。比如增发和配股以及引进投资者等,这将有助于银行提高核心资本。实际上,减少对次级债的附属资本补充路径依赖,减少互持,力求更多补充核心资本,正是监管层本次修订意见的初衷之一。但是,之前发行的次级债、混合资本债利率较高,如果现在降低比例,则需要忍受原来较高的成本,可能会对部分银行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9月5日也公开表示,银监会目前征求意见的制度涉及到资本充足率的计算,相互的持有、扣减等,主要目的还是让银行有一个"高质量的实实在在的资本",提高资本质量、增强资本约束、提高抗御风险的能力,"资本充足率应该有一个比较高的要求"。

  谈到对市场的影响时,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这一规定意在遏制银行风险资产的扩张,但不可避免将约束银行规模扩张与放贷。据中信证券测算,资本充足率下降1%,目前大约会影响3.5万亿元左右的信贷投放。建设银行研究部高级经理赵庆明则认为对银行业整体影响不大,毕竟上述银行以及一些触及"红线"的非上市银行占整个信贷市场以及银行业总资产规模比例不大,不会影响到整体信贷与货币供给。

  同时,由于股份制银行在总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方面都要低于国有银行和城商行,因此未来融资压力最大,转让手中次级债的动力也会最强。由于次级债的体量非常大,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在短期内承接会有困难。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如果银行交叉持有新发的次级债不再计入银行附属资本,发债银行为了成功发行债券,必然会将债券收益率提高,可以预见未来银行发债成本必将上升。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