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财周报记者 尹娜/文
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中资银行QDII产品跌幅远远低于外资行,最大经验是“不进入不熟悉市场”
去年底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代客理财产品刚面市时,投资者需中签后才能买上,且中签率较低;如今这类产品从发行上看几乎消失。一年时间,金融风暴让QDII理财产品从巅峰跌入谷底,让投资者坐了一次过山车。
普益财富的最新研报称,10月份QDII理财产品仅发行了4款,几近消失。理财周报记者综合多方数据分析发现,QDII产品主要栽在三大标的上:第一港股、第二大宗商品、第三海外基金。
港股狂泻2万点,跌幅达66.66%
香港资本市场,是QDII理财产品出海的第一站,最初的QDII类产品都是与港股挂钩的产品。而从去年10月30日香港恒生指数最高31958点,到今年的10月27日恒生指数触及10676点的最低点位,一年间跌去21282点,下挫66.66%。港股的暴跌引发了出海的QDII类理财产品第一轮暴跌。
根据普益财富对正在运行的253款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的跟踪研究,截至10月31日正收益的QDII理财产品有3款,一直处于领跑地位的中国农业银行依然独揽前三甲,其余QDII理财产品均进入亏损状态。
东亚银行“利财通1期”,该产品2007年9月10日-27日全国发售,通过瑞银结构性票据投资复星国际(0656.HK)、大唐发电(0991.HK)、中国人寿(2628.HK)及招商银行(3968.HK)4只中国概念股。只要投资期内上述股票均未曾下跌超过30%,投资本金获100%保障。但到今年初,这4只股票就已分别下跌57.55%、46.36%、37.29%和20.64%。有投资者计算,若提前赎回该产品,将面临超过60%的亏损。
东亚银行内部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银行也不希望客户亏损,但市场遭遇大幅下跌,产品也不可能逃过此劫。“这款产品最长是3年期结构性票据,投资者可持有到期再看是否亏损。”
除市场波动,挂钩股票结构性QDII产品另一亏损要因,是产品设计问题。最早曝出零收益的浦发银行“汇理财2006年第九期F2计划”在所挂钩4只港股表现都不差的情况下出现收益为零。浦发银行之后表示,自己没设计,而是从国际投行购买的产品,反映出银行在结构性产品设计上有待加强。
原油7月至今跌68%,大宗商品急挫
不少外资银行挂钩大宗商品的QDII理财产品,自去年开始到今年初也十分火热。当时的口号是,“让国内投资者参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投资,分享近年以来大宗商品上涨收益。”
普益财富研究报告显示,从今年7月份,代表19种大宗商品的CRB指数达到历史性高位473点,随后则一直下降,10月CRB指数下跌幅度超过20%。
从年初至12月初,国际油价从不到100美元/桶攀升至7月份的147.25美元/桶,然后一路狂泻至46.31美元/桶,累计跌幅约50%。而7月份最高点至今,已跌去100美元,跌幅达68.55%。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下滑以及经济活动前景疲软,也致使QDII亏损进一步加剧。
例如,荷兰银行“全球能源系列石油挂钩澳元12个月”产品,投资期内,原油期货价格涨幅超过20%,则投资者可以获得18%的年收益率,但如果原油期货价格下跌或者涨幅小于等于20%,则投资者可以获得6%的最低收益率。
遗憾的是,这款产品推出的时间并非是石油暴涨期,而正是石油见顶回落的阶段,投资者获取的收益只能是后者。再加上澳元汇率损失,该产品目前实际收益为负。
挂钩海外基金最大亏损达70.55%
而与大宗商品也有关系的是投资这些产品的基金。QDII理财产品中有很多产品属于投资海外的基金,特别是海外商品基金。它是用购买的资金全部投资于石油相关的品种,属于非保本产品。
例如,施罗德环球能源基金、东亚环球资源基金、美林全球矿业基金等。这些原本是上半年的投资明星,眼下却是损失最惨重的产品。如果投资者在高位进入的话,套牢程度与石油暴跌60%相当。
除了这类大宗商品基金之外,投资港股的基金也同样跌幅较大,如兴业银行环球理财2号——港股基金宝,其美元、港币、人民币产品的净值分别为0.5891、0.5891、0.5352。
据普益财富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中资银行46款QDII理财产品中,正收益的3款,全部是农行的产品;亏损超50%的15款,占比近三成五。其中4款产品累计亏损超过60%。
而外资银行亏损更为严重,207款QDII理财产品全军覆没。其中,汇丰银行的贝莱德美林世界矿业基金挂钩产品累计亏损达70.55%,净值最低。总体来看,亏损超50%的97款,占比近一半;亏损50%-60%的22款,60%-70%的64款,另有11款亏损超70%。
相关报道:
    新浪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