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监会理财违规黑名单内部下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2日 07:22 理财周报

  一轮“零收益”危机和暗访风暴过后,银行理财再失方向。

  4月15日到5月初,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展开“地毯式”暗访,银监会给下属机构列了十八条“暗访清单”,对于有不符合银监会要求开展理财业务的银行,将予以通报批评。

  然而,此前银监会将于5月中旬公布暗访结果的承诺落空,时间已近6月,目前尚无银监会有关“暗访通报”公布的消息。商业银行消息人士称,目前所谓的“黑名单”实际已经下发到商业银行,但银监会采取保密措施,不对外公布出来,冀望于银监会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人再次失望。

  随着时间推移,对这份黑名单的猜测日渐增加。哪些银行在理财业务方面出现了问题和对投资者不负责任的地方?监管当局下一步还将有哪些整顿举措?这些问题都给银行理财市场制造出重重迷雾。

  “黑名单”内部下达,击中多家银行

  商业银行消息人士称,目前已经接到银监会的“通报”,但是“通报”采取机密形式,不对外公布,对于通报上的内容,据说不少银行被暗访出问题来。十八条暗访清单上关于“最低销售金额”、“预期/最高收益率”不恰当描述、对客户没有进行风险测试就销售理财产品、将高风险产品销售给保守型客户等问题都被查到。但该人士表示,被暗访到的银行有的属于二、三线城市的分支行,总体问题不是很大。

  记者询问哪些银行榜上有名,该人士称“通报”属于机密文件,不方便对外透露。而银监会对此事不予回应,称目前由于受到“5·12”四川大地震灾害影响,全国注意的重心在于当下的灾后重建工作,此时并非公布暗访结果的时机。

  银监会此前强调,对于被通报三次的商业银行立即暂停或取消其理财业务资格。

  事情也不是没有回旋余地,银监会此前还表示,商业银行自查出有问题,并向银监会或各地银监局主动通报情况,则不会有太大问题。如果被地方银监局暗访查到,则一定通报,并且三次暗访被查到,坚决执行上述整顿政策。

  从银监会方面了解到,不少银行向银监会提供其理财业务发展进度及规划等文件,详细披露在理财业务开展方面的举措,并如何依照银监会的有关指示,规范业务发展,调整产品设计以及产品宣传材料用语,如何培训员工,如何进行投资者教育等。这些是否是商业银行的“公关”措施,不得而知。

  若按该消息人士的说法,目前“黑名单”已经下发到商业银行,银监会下一步对这些已经通报的银行会有哪些整顿措施,以及被通报到的商业银行将如何调整理财业务,成为下一步关注的焦点。

  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中监管缺位

  银监会一直密切关注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及投资者的反应,根据银监会的一系列举措,监管力度在步步加重。

  2005年9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2007年11月28日,银监会办公厅又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通知要求理财产品存续期内,如发生重大收益波动、异常风险、重大赎回、意外提前终止和客户集中投诉等,银行要向银监会及时报告。

  而在去年11月28日《调整通知》公布时,不少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已经发生问题和收益风险,投资者的不满情绪逐步累积。一个月之后,12月28日,浦发理财F2产品起点金额10万,期限一年,不能提前赎回,收益支付日投资者获得39.6元的收益。投资者在各媒体掀起强烈抗议,不满浦发宣传时称该产品最高收益率16%,并将该结构性产品卖给没有理财经验的老年客户。此事件被视为“零收益”风波的开端。

  2008年1月2日,银监会发公告提示《公众理财应避免走入五大误区》,提示公众理财不等于储蓄,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口头宣传不等于合同约定,别人说好不等于适合自己,投资理财不等于投机发财。

  然而,该公告显然对于日渐增多的“零收益”“负收益”理财产品,以及投资者的不满情绪没有起到太大作用。2008年3月,不同商业银行几十款“零收益”“负收益”理财产品被投资者清点出来,并且出现投资者大闹银行网点,联名签名上书银监会等种种问题。

  渣打银行“聚通天下”金猪宝产品年损失5%;中国银行汇聚宝0703B理财产品收益为零;深圳平安银行预期最高收益率是28%产品零收益;花旗银行2007年“挂钩5个股票组合的正数优异表现”人民币结构性投资账户超额收益率低至-3.01%;建行“海盈”1号QDII产品投资8个月来亏损达7%,另一只“亚洲创富精选”QDII产品半年来亏损11%;民生银行“港基直通车”亏损50%清盘。东亚银行一结构性产品账面浮亏60%。这些只是“零收益”“负收益”产品大军中的一小部分。

  2008年4月11日,银监会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要求各商业银行于近期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自查,部署各银监会派出机构采取暗访的形式对辖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调查。4月15日,银监会通报部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问题,商业银行六大主要问题摆上台面,产品设计管理机制不健全、未有效开展客户评估、产品宣传中风险揭示不足、未能建立完整的事前、事中、事后信息披露机制、销售人员管理存在漏洞、投诉处理机制不完善。4月16日,全国范围内的“地毯式”暗访展开。而上述出现各种收益问题的银行是否在这次“黑名单”中,不得而知。

  银行理财业务再次陷入困境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从2005年至今,经历了飞速发展的时期。2005年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达2000亿元人民币,2006年达到4000亿。根据银监会公告显示,到2007年9月末,全国6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中、外资商业银行共销售1643只、2836款个人理财产品,销售总量近6000亿元人民币,2007年全年销售总量近1万亿人民币。

  而2008年初,根据各家商业银行一季报显示,众多大型商业银行一季度理财产品销售额就接近去年全年水平,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售额就将超过1万亿。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成为居民投资的重要手段,工商银行是去年理财产品销售额最多的银行,其对个人的销售部分占到销售总量的91%。

  从4月15日银监会展开暗访以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生强烈逆转行情。4月15到5月初,记者走访多家商业银行,只在销售柜台看到寥寥数款保守型理财产品,部分银行因为要将产品拿回去重新做,或者害怕被监管当局查到,将理财产品撤下柜台或者暂停了理财业务等待风波过去。

  从二季度理财产品销售状况看,由于银监会要求对于理财客户,商业银行必须先对其进行风险测试,风险测试不是简单的口头询问或者大致了解情况,而是要对客户资产、风承受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并要求客户在网点最评估结构进行签字确认。这样一来,所有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工作全部暂停。渠道的限制对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销售产生极大打击。光大、民生、招行、工行等银行网银理财产品销量锐减。此前,三分之一的理财产品是通过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销售出去的。

  另外由于不能随便提“预期收益率”或“最高收益率”,以前零售银行通过收益率刺激投资者的方式不管用,给出的测算依据又让一些投资者不明就里,银行前端销售人员的解释水平参差不齐。

  清淡的行情还反应在产品类型上,根据《理财周报》自4月11日以来的不完全统计,7大主要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152款,其中70%为信托贷款类低风险产品。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北京银行为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最多的三家银行。此前发生“零收益”“负收益”的产品类型,如结构性理财产品、资产管理类理财产品、QDII海外投资类理财产品几乎从市场上消失,鲜有新产品推出。当前市场上产品几乎只剩下低风险低收益产品,和少数高风险为高端客户定制的产品,中间一大块中等风险中等收益理财产品出现断层。如果说,去年理财产品销售火爆得益于打新股产品,在资本市场繁荣时为客户带来10%以上收益率,那么今年,10%以上收益率的产品几乎没有。

  不少银行从4月中到现在只发行了几款产品,虽然目前还不能统计二季度的理财产品销售量,但是根据目前各银行发行的产品种类、数量,可以判断,二季度是理财产品销售、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最惨淡的时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

    整肃银行理财市场 银监会拟近期通报暗访结果

    银行理财清查本月收官 银监会设定出局红线

    应付银监会检查 银行停售理财产品

    银监会规范后发行降三成 银行理财产品改头换面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