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系QDII 三大因素导致门庭冷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4日 04:04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高改芳 上海报道

  比起基金公司备受追捧的QDII产品,银行的QDII产品就显得有些受冷落,目前各大银行推出的产品销量都没有突破百亿。据了解,第一代产品的低收益、银行自身推QDII产品的热情有限、产品结构相对复杂等因素,导致了银行系QDII的尴尬地位。

  低收益印象难改

  “作为我国金融体系最重要主体的商业银行,为了维持稳健和信誉,必然要以牺牲利润为代价。”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表示,不论是否允许银行系QDII投资海外资本市场,其受到的限制都要比基金公司多得多。

  银监会2006年6月颁布的《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商业银行通过综合理财服务方式开展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时,应按照审慎经营的原则,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包括具有固定收益性质的债券、票据和结构性产品。不得直接投资于股票及其结构性产品、商品类衍生产品,以及BBB级以下证券——这些规定使得银行系的第一代QDII产品几乎谈不上什么收益。

  今年2月,中国银行在其网站披露,其首款QDII产品中银美元增强型现金管理(R)自2007年1月12日起,产品份额数已连续20个工作日低于2亿,达到了产品说明书中规定的产品终止条件,管理人宣布终止产品。而截至终止日,该产品的单位累计净值为1.0050。即在2006年9月18日至今年2月9日的140多天时间里,该产品给投资者带来的回报仅0.5%,年化收益率不到1.3%,甚至比货币市场基金2%左右的收益率还要低。

  银行第一代QDII产品的失利大大打击了投资者购买此类产品的积极性。

  银行动力不足

  今年5月,银监会发布《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规定,银行QDII产品投资的境外股票市场与境外基金必须被与中国银监会签订境外理财谅解备忘录的境外机构所认可。而目前,仅有香港方面与中国银监会建立了合作关系。

  虽然此限制并不意味着银行系产品只能投资香港市场,因为其可以借道基金或结构性票据进行全球投资,但正是基于此特点使银行系QDII产品的收益大打折扣——国内银行不是直接投资全球其他资本市场,而是购买香港市场上投资全球其他市场的基金产品,重新组合后再卖给国内投资者。这样一来,不仅QDII投资者收益不高,国内银行做这样的买卖也只是赚小头,实际上国际投行才赚了大头。

  产品相对复杂

  除了收益率不高,相关投资限制也使得银行QDII产品的结构比较复杂,这就造成投资者因对投资标的物不够了解而失去兴趣。

  比如渣打中国瑞银“平衡高增+”开放式结构性投资产品,其核心投资为美林国际投资基金—全球配置基金,这只基金所占投资比例为40% 。其它四项投资分别是瑞银中国水良机指数、瑞银彭博固定期限农产品超额回报指数、景顺亚洲栋梁基金和金牛基金,各占15%的投资比例。对于后面四只基金,大多数投资者恐怕是第一次听到它们的名字,更谈不上了解他们的投资表现了。

  尽管如此,理财专家仍然认为,相较于基金QDII,银行系QDII有其独特魅力。例如,银行与海外投行合作推出的结构型产品一般采用到期约定比例保本机制,这是基金公司不具备的。此外在费率方面,银行QDII比基金QDII总体水平也要低一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