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QDII冰火两重天 基金系一票难求银行系乏人问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7日 05:27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港股基金一票难求银行理财少人问津QDII产品何以冰火两重天?

  证券时报记者张若斌

  同样是发行抢占港股投资先机的QDII产品,基金公司可以在一天内吸引1000亿元的认购资金,而商业银行3周下来却始终筹不满30亿元的份额。QDII产品为何出现如此严重的两极分化?记者调查后发现,“冰火两重天”的原因在于以往业绩、产品宣传和发行渠道。

  随着内地居民投资港股的热情高涨,基金QDII近来越发“一票难求”。昨天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发布公告称,10月15日开始发行的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在发行首日就获得了各个销售渠道投资者的热烈追捧,截至当天17时,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的认购申请金额已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打破了由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基金所创造的首日吸引900亿元认购的基金首发纪录,成为国内第一只认购申请规模超千亿的基金。新发基金的配售比例也因此降至27%,投资者需要动用4万元以上才能配售到1万份亚太优势基金。

  事实上,基金QDII产品的认购规模是次第走高的。南方QDII基金发行首日认购规模接近500亿元;此后华夏QDII基金认购规模超过600亿元;嘉实QDII基金认购规模超过700亿元;本次上投摩根QDII再将基金发行史的认购纪录重写。

  与“炙手可热”的QDII基金相比,银行系QDII

理财产品却出现了认购不足的清冷场面。与上投摩根同日发行的兴业银行“港股基金宝”产品,在首发当天只收到10亿元不到的认购份额,不及基金公司的1%。同样,光大银行QDII产品的认购也不足。从9月下旬开始,光大银行就开始发行投资于“A股+港股”的“同享二号”QDII产品,准备在筹集满30亿元之后中止认购。但3周时间过去了,该产品的认购还在继续。

  同为QDII产品,银行与基金为何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记者采访多名投资者后发现,原因大致有三:

  首先是以往业绩的引领效应。很多认购基金QDII的投资者就是该基金公司的“基民”,对公司的投资业绩和理念都十分信任。而银行QDII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管理低风险低回报的投资产品,其中不少产品的收益率甚至低于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幅,出现了略微跌破面值的窘况,失去了投资者的信任。例如,2006年推出的银行QDII产品预期收益一般在7%-12%,但如果剔除人民币2006年下半年以来的升值幅度5%,再考虑换汇成本,第一批QDII的实际收益率就很低了,从而导致银行系QDII产品受青睐程度大打折扣。相比之下,基金公司近两年来年收益率超过100%的骄人业绩,无疑成为基金QDII的最大卖点。

  其次是发行渠道不同。基金QDII通过工、农、中、建、交等各大银行柜台以及网上银行的多渠道发行,而近期发行银行QDII的都是光大、兴业等中型股份制

商业银行,在网点和销售队伍上远不如五大行。同时,银行QDII发行渠道只能通过自身网点,且无法通过网上银行认购,投资者感到非常不方便。

  三是银行QDII的宣传力度不够。在新基金发行的前一周,基金公司就在报纸上披露信息、宣传产品,所以首发之日能一炮而红;而银行QDII的宣传投入则远远不及。很多投资者表示,如果事先知道有银行系QDII产品存在,或许会改变投资方向。

  面对基金QDII的强大攻势,兴业银行向记者表示,该行将采取扬长避短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实际上,相比公募基金QDII一味做多的单一投资策略,银行QDII在产品设计上的发挥空间更大。银行可以使用金融工程方法,利用各种金融衍生品和杠杆效应,设计出更契合居民理财需求的结构性产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