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银行理财:风和日丽的SPA游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 09:09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姜业庆 相较冲浪股市的惊险、刺激,银行存款的“一本正经”,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对众多投资人而言,不免有种细风送爽、沁人心脾的感觉。 不容质疑,作为理性的投资者,其资产都会在房产、股票、银行、基金、保险等领域有合理的配置,为的是其资产在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三性”之间达到完美的统一。 或许有人会说,我有钱,股市又节节攀高,我何必要把资产放到收益率较低的银行理财产品上?但是,收益总会与风险相匹配,正如人影随形一般。也就是市场上机构时时提醒投资者的“股票、基金虽回报丰厚,但风险也大”。如果想把可能遇到的风险降低到一定限度,就必须要有低风险而有一定收益的产品来对冲。也就是在投资组合中加入相对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将有效分散市场风险,做到“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而目前理财市场就风险而言,从高到低大致是期货、股票、信托、基金、外汇理财产品、人民币理财产品、国债、存款。 尽管期货、股票、信托的收益率高,但是,其风险也显而易见。现在是市场行情好,风险也没有暴露出来;但是,综观成熟国家资本市场,跳楼者有之,卧轨者也有之。有投资前辈提醒,“当市场上连擦鞋的都想进入这个市场时,这个市场离风险也就不远了”。而存款,除了收益率低外,还要征收利息税,好像是“你10000元大洋借给银行,一年后再还给你10000元,外加几杯茶钱就把你给打发了。”这合算吗? 有没有一个既能获得较高的收益,又不承担太大风险的理财产品?显然,除了基金外,银行也是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重要提供者,“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种产品一直为中老年客户所青睐,同时,在高端客户的资产配置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这类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商业银行自2004年推出以来已经逐步成熟起来。目前这类产品市场上有三种:第一种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目前在市场上已越来越少见,只有少数几家银行仍在坚持发行这种产品,年收益率一般在3%以下。在高风险市场(如股市)低迷时,固定收益类产品大受欢迎,投资者主要用它来代替定期储蓄和国债。第二种是收益率略高,但相对稳定的产品,如挂钩信托的理财产品,年收益率一般在3.5%左右。这类产品目前相当盛行,大有取代固定收益产品之势。第三种则是更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如打新股理财产品和FOF(基金中的基金)产品,这类产品的预期收益一般都能超过10%,工行、建行、光大银行等近期都推出过类似产品。据工行相关人士透露,该行前期推出的FOF产品十分抢手,几十亿元的额度提前两天便售完。 如何评判人民币理财的优劣?中国民生银行零售银行部陆天辞指出,受银行间货币市场收益率下降的影响,目前各种稳定收益型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普遍不高,只是略高于同期储蓄,无法与理财产品扮演的角色相称。近一段时间以来,受外汇挂钩型理财产品的启示,各家银行纷纷推出了人民币挂钩型的理财产品,有些与汇率挂钩、有些与黄金挂钩、有些与石油挂钩、有些与港股挂钩……,这些产品基本上脱胎于公司理财产品,经过改造后,重新包装推出,只是将原先“批发业务”转变成“零售业务”而已。 由于这些产品最早都是针对公司客户的,适合于专业产品经理与专业投资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后来虽然经过产品结构简化、律师文字的粉饰,但是如果让一般投资者独自审视产品协议,仍有许多难解之处。所以这些产品看起来既有一定的高度,又非常专业,还运用了非常尖端的金融避险工具比如使用了远期、期货、调期、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工具。然而,经过时间的检验,有些产品取得了较高收益,有些产品的收益则不尽人意。 这些貌似高、精、尖的理财产品,结果为什么会这样呢?除时机和运气之外,关键取决于各家银行的产品设计水平。有些银行直接从外资银行手里拿产品来销售,这种银行只要产品销售量,而不注重产品最终取得的收益率;有些银行是从几家外资银行提供的产品中,经过筛选确定几只进行销售;而另一些银行则对外资银行提供的产品进行比较,经过市场调查,进行改造革新,设计出新型高收益率的产品,供客户选购。 对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评判,不仅要看它的高、精、尖,更要关注其快(期限短)、准(产品推出的时机是否准确、合适)、狠(命中率高:即得到较高收益率的概率大,同时最大收益率也高,以求获得较高收益。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