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财富管理各擅胜场 中外资银行:比拼理财“蛋糕”(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3日 09:24 中国新闻网

  财富管理:各擅胜场

  2006年,中国银行业批准“开采”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这一“金矿”。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说,QDII是一个新兴名词,对海外市场的陌生,对QDII的挂钩品种不甚了解,再加上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汇率不断波动,导致投资者不敢贸然“淘金”。

  但从启动之日起,QDII市场就没有停止热闹过,工行、中行、交行等中资银行迫不及待推出各自产品,汇丰、东亚、花旗等外资银行也开始涉水QDII市场。

  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QDII获批的额度共计185亿美元,中资银行、外资银行获批额度分别为121亿美元和24亿美元,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获批额度分别为5亿美元和35亿美元。

  虽然动作一致,但中外资银行的首款QDII产品却是命运迥异。

  据了解,东亚银行首款QDII产品挂钩英镑兑美元

汇率,运作37天就获6%的最高年收益。而中国银行首款QDII产品则因连续20个工作日低于规定的最低份额数而惨遭“出局”。

  刚刚结束的金融年会上,有专家认为,在QDII业务上,外资银行在管理、服务、技术、风险控制等方面领先于中资银行。论经验,其开展个人

理财业务的历史悠久。论技术,产品开发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较强。而外资银行对海外市场信息的了解程度也远高于中资银行。

  相比之下,中资银行也有多网点,购汇额度较高的优势。因此,中、外资银行合作,外资银行的产品和中资银行的分销网络结合,无疑是最佳方案。

  但有关专家也建议,中资银行在大力推销QDII产品的同时,也应该加快自身研发力量、资金运作的建设,谋划发挥本土优势。

  对于投资者来说,对QDII产品的选择,在关注投资收益的同时,也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东亚银行工作人员介绍说,并不是每个投资者都适合购买QDII产品,东亚银行就有投资者风险评估测试,先进行“投资风险初步测试”,保证购买前对相应投资风险初步了解,再根据客户特点进行“客户购买合适度评估”,将可能产生的风险降至最低。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