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石油和化工投资增幅偏高 产能过剩波及相关行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0日 11:44 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摘要:2006年仍是我国石油和化工产业较快的一年,固定资产的投资增幅偏高,加剧了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如果不注意协调发展,部分产品将可能出现产能过剩。而近几年由于我国化工行业发展稳定,部分子行业投资过热,给化工机械设备制造行业带来了短暂的繁荣,我们认为生产企业应即时调整销售路线,避免化工行业部分产品产能过剩带来的市场风险,银行系统应给于重视。

  根据最新统计,2006年仍是我国石油和化工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的一年,石油和化工产业的投资增长位居各行业前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李勇武9日表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偏高,加剧了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如果不注意协调发展,部分产品将可能出现产能过剩。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最新统计,2006年中央石油石化企业实际完成投资3955.8亿元,超出计划18.8%,同时中央电力企业实际完成投资比计划投资多2.7%,这两大行业企业占全部中央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63.6%。另据记者了解,在石油和化工产业较为发达的山东、河南、辽宁、浙江以及天津等地,200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都在30%以上,尤其是内蒙古、江西、山西和重庆,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分别增长了97.6%、87.5%、80%和66.2%。

  近几年,石油和化工行业掀起了投资高潮,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37%。特别是中、西部拥有丰富

能源和资源的地区,正在规划和建设的大型化工基地比较多,导致石油和化工行业效益受到一定冲击,节能和环保压力加大。如果这种态势继续增强,一些子行业将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同时,由于
原油价格
持续在高位震荡,煤炭和电力价格上调,有机化工产品、合成材料等下游产品成本加大,对高能耗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影响较大,特别是氮肥、电石、黄磷、烧碱生产企业利润空间不断下降。2006年,石油和化学工业全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2.75%,比上年下降1.16个百分点。

  近日在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了解到,近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设备出口取得了高速增长,但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赵志明介绍,2006年行业外贸整体特点为出口稳中略降、进口平稳增长。行业进出口总量为93.07亿美元,其中进口设备25.46亿美元,出口设备为67.61亿美元,进出口贸易顺差42.15亿美元。出口设备中,石油钻采设备出口额为42.77亿美元,占63.26%;石油化工设备为5.76亿美元,占8.52%;压力容器、管道及配件设备为19.17亿美元,占28.35%。石油钻采设备的出口形势好于炼油化工设备行业,石油钻采设备进出口顺差37.62亿美元,压力容器顺差为12.41亿美元,而炼油化工设备逆差为7.79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我国在原油、

成品油轮和海上石油钻探生产等设备出口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我国已基本掌握了国际先进的石油钻采设备制造技术,可以成套出口较先进的6000米以上变频驱动钻机和适应极地-60摄氏度的车装钻机,出口地区也主要是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等经济发达和石油技术成熟的国家,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经济效益好。而炼油化工设备由于不掌握众多工艺流程技术,多年来关键工艺设备、专利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出口的设备相对技术含量不高,设备价格相对较低,加工贸易比例高。压力容器及管件、管附件设备主要是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利用的是国内廉价的劳动力和低价资源,稍有技术含量的产品所占比例仅为8%左右。

  银联信分析:

  目前,石油和化学工业部分传统产品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迹象,而一些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还难以满足需求,市场存在空缺。为防止出现大起大落,石油和化学工业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平稳发展,政府加强了节能减排的力度。

  石油化工设备还需要优化出口结构,减少类似于资源性出口的初级一般设备出口,鼓励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提高出口效益,减少贸易摩擦。总体而言,国内目前高技术含量的石化和化工设备,尤其是关键设备和专利设备,出口比例严重偏低,出口产品结构亟需优化。

  目前国内一些骨干设备制造企业对产品出口的态度还比较保守。主要是应为其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对如何开拓国外市场还没有太多的考虑。这种状况存在的隐忧是,一旦国内高速增长的石化项目投资出现降温,设备制造企业有可能错失当前的出口主动权。

  [本文由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