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假洋酒泛滥成灾 葡萄酒打鬼刻不容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9日 16:44 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息网

  摘要:近年来,假冒洋酒、半汁葡萄酒、假年份酒充斥着我国葡萄酒市场,给消费者及正规经销商的利益带来很大的伤害,行业整顿已经势在必行。整顿中,小作坊、小企业首当其冲,因此,建议银行减少对该类企业的授信额度,避免信贷风险的发生。

  近年来,我国葡萄酒行业发展迅速,但伪劣产品、“三精一水”的半汁葡萄酒、假年份酒也随之而来,维护市场秩序,打击那些土洋“李鬼”,还葡萄酒市场一个清洁公正的竞争氛围已刻不容缓。

  土“李鬼”花样繁多

  除了公然造假酒外,还出现了许多疑似“李鬼”更让人真假难辨。本来只有三家

长城(烟台、华夏、沙城),泉州市场却出来30多个品牌的长城,各种“世纪长城”、“长城金世纪”、“经典长城”等品牌纷纷出炉,并借着“长城”的名称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据说全国市场上的各种“长城”品牌达100多种。

  此外,国内一些小

葡萄酒企业急功近利,为一些商家贴牌生产葡萄酒,这些似乎是正常渠道,实际是更隐蔽的李鬼,比如商家让生产成本是10元的酒,市场上他要卖到几十元,说是有50%的葡萄汁,可能连10%都没有。

  洋“李鬼”真假更难辨

  据来自宁波海关的统计,一季度浙江省进口葡萄酒783.4千升,价值113万美元,而去年浙江省进口的葡萄酒587.4千升。今年一季度的进口量就超过去年全年进口量的33.4%。每升均价1.442美元。实际还有更便宜的进口葡萄酒,每吨约合人民币7000多元,每升单价只有3元到4元。如灌装成所谓的法国正宗葡萄酒,其利润绝对是暴利。据有关数据反映,东南沿海一带有1000多家小作坊式的洋葡萄酒灌装企业。

  今年3月,国家工商总局对北京、广州、成都、杭州等4个城市市场上的洋酒进行了质量监测。共抽取了19家经销单位销售的40个样品,主要以轩尼诗、人头马和马爹利三种品牌的XO为主,兼顾人头马CLUB特级、VSOP及部分苏格兰威士忌等。经检测,共有23个样品为假冒产品,占全部样品的57.5%。19家经销单位中仅有4家销售的洋酒全部为真品,经销单位合格率仅为21.1%。

  打鬼任重道远

  土洋“李鬼”对市场的冲击十分严重,而有些企图却用掩盖的方法来得过且过,只能助长那些“李鬼”们的嚣张气焰。一些走正当渠道的经销商对此很有感触,销售假酒利润要高的多,而风险成本很低,如此下去葡萄酒市场将更加混乱。

  银联信分析:

  中国是个新兴的葡萄酒市场,大多数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识还处于初级的感性阶段,远比不得西方一些葡萄酒发达国家的消费者理性,消费者在屡屡上当之后,将逐渐丧失对葡萄酒的消费信心,从而引发消费需求下降。

  同时,国内的葡萄酒生产企业聚集的区域也正在演变成萌发悲剧的公有地,产业集群最典型的缺点已愈发凸显出来,即产品同质化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个体存在的企业往往没有维护公共集群品牌的积极性,而一旦某个企业有了“败德”行为,却往往会被无限地扩大化,进而污及整个集群的品牌。在这种情况下,整个产业集群所付出的群体成本将大大超过企业付出的个体成本,势必造成集群内的一些良好性企业为此而被株连,导致由个别企业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被暴光而引发的整个产业集群的信誉危机。

  因此,在整个行业内掀起整顿狂潮已经势在必行。对此,银联信提出两点建议:

  一、健全葡萄酒业的诚信体系。打鬼首先要自身硬,或者说不给土洋“李鬼”钻空子的机会。中小酒企的合格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来自企业主观方面的因素则主要表现出一种浮燥心态,随意地“贴牌”,以低质低价来占领市场。以诚信为本,用优质的葡萄酒来塑造品牌,占领市场才是企业长久兴旺的正道。

  二、加快各项法规制度落实进度,提高门槛,从源头上肃清“李鬼”。目前《食品质量认证实施规则——酒类》、《酒类商品批发经营管理规范》、《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等

政策法规都已经颁布实施。作为食品质量监督的机构一定要加大对不规范食品生产企业、不安全产品生产、不道德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取缔那些违规操作非法生产的小作坊、小企业,正本清源,使中国葡萄酒业有一个健康发展的环境。

  在整顿酒类市场的过程中,小作坊、小企业必然成为首选对象,因此,建议银行减少对该类企业的授信额度,避免信贷风险的发生。

  [本文由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息网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