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2006年国内理财产品市场回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 10:39 新浪财经
覃珊珊 经过2006年一年的发展,我国理财市场又朝成熟和完善的目标前进了一大步。2006年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新的面孔和新的投资理念,整个市场呈现了很多和以往不同的特点,值得我们好好的进行总结。 一、06年理财产品市场与国内资本市场关联性大幅增强,本外币理财产品的销售情况受我国A股市场走势影响较大,上半年和下半年的销售形势截然不同。 对我国投资者来说,06年最值得关注的焦点就是A股市场的回暖和多次刷新历史高点。然而对理财产品而言,资本市场的向好并不是一个“利好”消息。06年上半年,我国A股市场刚刚有所启动时,本外币理财产品基本不愁销售量,即使收益率低,投资者还是争先恐后的购买。06年下半年,市场风向急速转变,随着整个股票板块的飙红和资本回报率的增加,银行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已经无法满足我国投资者的“胃口”,投资者的收益率要求和风险偏好已经被股票市场吊了起来,直接导致本外币理财产品销售量的下滑和营销难度的增大。对人民币固定收益型产品而言,影响更加大,过往很有吸引力的3%-4%也无法令投资者动心。用“冰火两重天”形容06年上、下半年的走势有些夸张,但是也比较形象的表现了理财产品销售上、下半年冷热不均的客观情况。 二、收益很高的股票挂钩型、信托型、基金型产品“异军突起”,成为除股票之外的人民币资金的重要投资渠道。 2006年不仅我国A市场发展强健,全球多个主要股票市场的表现也不错,特别是香港股票市场,在基本面持续看好、热钱不断流入、整个香港地区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屡创新高,为投资港股的居民提供了较高的资本增值回报。全球股市的良好表现为股票挂钩型产品、股票型基金提供了绝好的销售机会。粗略统计,去年工行、光大、民生、花旗、恒生、东亚均推出过本外币股票挂钩型产品,收益率基本在8%左右;基金就更加明显,06年成立的几十只新基金其中绝大部分是投资于国内A股市场的。 一方面是本币理财产品的相对滞销,一方面是各类基金、股票挂钩型产品、信托计划的疯狂热销,理财产品的市场份额大概已经被瓜分的差不多了,因此说06年投资者的眼光已经不再局限于银行理财产品,而是多处开花,热衷于将手中的人民币资金投资到收益更高、风险更高的领域, 三、人民币升值速度微幅加快,外观政策继续放宽,居民结汇数量稳步增加,外币理财产品的余额有所下降。 从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至今,人民币兑美元的累计升值幅度约5.6%。由于人民币缓慢、持续升值的观念已经被绝大部分居民接受,加上个人外币兑换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居民已经没有必要持有大量的外币。直接导致银行的外币理财产品余额的下降和外汇理财产品销售量的减少。 四、美元、港币固定收益型产品收益率跟随市场利率,逐渐走低,吸引力有所下降。 我国外币理财产品刚刚推出时,种类比较单一,加上投资者对产品的了解程度不深,趋于保守,因此绝大部分银行的外币理财产品均以固定收益型为主。不可否认,尽管浮动收益型产品近年来不断演化和丰富,固定收益产品还是占领了市场的绝大部分分额,在投资者心目中的认可程度很高。然而,固定收益型产品的收益率与市场利率相关性很大,在市场利率上升时收益率会随之走高;反之下滑。 2006年前三季度,美联储维持升息举措,美元固定收益型产品的收益率也“水涨船高”。进入第四季度,美联储已经连续两次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市场内降息揣测更是一度沸沸扬扬,导致美元固定收益型产品的收益率持续微幅下滑。以6个月产品为例,06年最高可以获得5.25%左右的收益率,而目前大概在5%左右,下滑了25个基点。港币的情况和美元不太一样,如前面分析,06年香港地区流动性过剩,港币市场利率一直走软,产品收益率节节下滑。6个月的产品能维持在3.80%左右就不错了。 对港币理财产品另一个重大的打击是:人民币和港币的汇价已经接近1:1,钞价更是跌破1:1的关口,港币在投资者心目中已经没有原来那么吃香了,导致大量的客户开始卖出港币,换回人民币,或者投资股票,或者购买各类基金。在这样的情况下,港币固定收益型产品不再紧俏也是理所当然的。 五、大部分中资商业银行推出的与欧元汇率、黄金挂钩的理财产品基本以失败告终,体现了浮动收益型产品的较高市场风险。 据统计,06年多家中资银行推出了数期与欧元汇率、黄金价格挂钩的本外币浮动收益型产品。由于去年欧元、黄金的波动幅度比较大,特别是黄金,导致产品预设的区间均被突破。以某银行同一时间推出的黄金看涨、黄金看跌、黄金看平三款产品为例。以常理推测,三款产品至少应该有一款成功,金价非涨即跌。然而由于推出的时机不佳,黄金5月份开始了一波“疯狂”的涨势,导致三款产品均告失败。可见该类浮动收益型产品蕴含的风险较大,在市场比较波动的时候,收益很有可能是0。这也提示商业银行在产品设计和推出时机的把握上要更加的精确和合理。 六、代客境外理财产品销路不佳,投资者的认可程度较低。 代客境外理财管理办法出台时,市场曾经非常乐观的预测产品的销售前景很好,因为我国投资者终于可以通过合资格的金融机构,以理财产品的方式将人民币或者外币投资于国际金融市场。然而,市场反应说明一切。一些银行在获得代客境外理财资格后,均非常快的推出了以人民币或者美元标价的产品,但是销路不佳。不仅银行营销人员解释和卖得非常费力,而且客户也一知半解。原因大概有几点:(1)外币产品仅能保证外币本金,而不能保证人民币本金,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客户认为其获得的收益无法弥补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汇率损失。(2)政策规定商业银行的境外投资范围仅限于固定收益类证券。这类证券由于风险偏低,因此收益不高,投资者对此等收益率并不感冒。(3)投资范围单一,产品结构单一,投资者选择范围很小。上述原因造成了代客境外理财产品如同“鸡肋”,未来应该如何发展有待商业银行投资范围的拓宽和汇率风险规避工具的进一步完善。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