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沪上个人支票使用萎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5日 11:24 每日经济新闻

  卜春艳

  京津冀沪粤深等六省(市)支票互通使用,使得个人支票普及的话题热起来。但银行业内人士称,个人支票的使用目前在沪上呈萎缩现象。

  沪上某银行200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该行个人支票开户数不足200户。交行上海分行会计结算部副高级经理何乃隽告诉记者,“近年的业务量呈萎缩迹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社会信用程度不高。”据他介绍,香港或国外对个人支票在一定金额下不审核即由银行付款,如有的规定为2000美元,而国内即便50元的票据也要经过相同标准的审核。

  按照现行做法,银行先审核个人支票的出票人账户内是否有足够资金。上海每天有2次银行间交换,如上午给银行的支票,次日早上才能够使用。若错过交换时间,还要往后挪。只有收款人与付款人是同一个开户银行,才能够马上进账。在此情况下,商家通常自设门槛,规定支票购物的提货日为T+3。

  何乃隽分析认为,客户选择结算手段有趋利性,更喜欢带来方便的工具。个人支票业务由于受到私金业务手段增加,卡类结算业务增多,以及支付速度慢、携带不便等因素的影响,发展相对较为缓慢。“

信用卡有免息期,消费者当然倾向于使用贷记卡。”

  另外,现行规定要求申请开立个人存款账户的和使用个人支票的客户,提供有关开户资料并存入不少于5000元的保证金,并提供担保,有不少个人支票使用者认为开户手续与担保手续较为繁琐。

  从业务对象看,一般都为贸易对手,用途以货款、劳务费等居多,其他消费类结算使用较少。

  对于央行正在天津试点的支票圈存,何乃隽称,工行、交行都已尝试,交行于2004年在对公支票中推出了“支票快捷通”业务。

  但从实践来看,支票圈存碰到了叫好不叫座的烦恼。通过支票圈存把信息传到银行,银行把账户内的资金先“圈存”下来,并把信息反馈到收款单位,收款单位发货后再通过正常渠道收款。对于这种方式,银行比较看好,因为支付密码更能保障资金安全。可从客户层面而言,传统支票确认客户身份采用印鉴,而支票快捷通改用支付密码,增加了相应成本,每套需要500多元投入。支付密码还不能用在其他结算中,现行法律及结算制度规定,除支付密码之外,必须使用印鉴。客户在此麻烦下,大多不愿意使用支付密码,支票圈存也就难以推广。

  若支票圈存推广到个人支票的使用中,其普及仍可能效果有限。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