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银行盈利的新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 18:45 中国科技财富

  银行业“免费服务”的时代正悄然离去,这也印证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时刻的到来。

  近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交通银行相继宣布,从6月1日起,对银行卡ATM跨行查询,收取0.3元手续费。

  这一新的收费项目一出台,立即掀起轩然大波。6月2日,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寄出了一份紧急建议,建议立即叫停银行卡ATM跨行查询收费。人大代表的叫停建议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烈回应——6月6日至8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针对这一话题开展了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在9989名参与填答的网友中,91.5%的网友支持人大代表的这一举动。

  此前,现金清点费、借记卡年费、账户管理费、小额活期账户管理费、大额取现费等等,曾经免费的银行服务已经收费。此举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银行人士透露,根据有关规定,商业银行可以收费的项目约100项,目前已收费的项目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真正的收费高潮可能还在后头。银行业“免费服务”的时代正悄然离去,这也印证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时刻的到来。

  银行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民众这样小气了?拨开民众愤怒的情绪,我们不难发现,如今的银行,不论是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四大国有银行,已经开始成为真正的商业化组织,对提供的服务收费天经地义。更进一步,从金融市场的市场化进程看,长期以来,中国商业银行发展多以公司业务为主要经营模式,以利差收入为主要盈利来源。在收入结构中,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90%以上。但随着商业票据、债券市场的大力发展,尤其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商业银行经营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其传统的信贷市场受到挤压,利差空间日渐缩小。因而服务性收入正成为银行业争夺的重点。

  中国工商银行表示,2005年该行境内机构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3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0%,其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净收入的比重已经提高到8.7%。几家股份制银行的中间业务收费提升速度也较快。2005年年报显示,招商银行中间业务占比位列5家银行之首,为8.46%,同比上升了1.39%。其中间业务收入为24.07亿元,增幅超过50%。民生银行非利息收入增速为16.58%,非利息收入占比为3%。华夏银行中间业务增速接近40%,所占业务收入的比例为3.3%。深发展中间业务的比例是6.5%。其中间业务净收入较上年增长47.79%。

  银行中间业务增长较快,与先前的基数较低,在银行总收入的占比较低有关。然而中间业务的快速增长并非没有障碍。

  首先,由于仍然存在着利率管制,银行存贷利差较大,着重争夺存贷款业务仍然是这种条件下的理性商业行为,从而使银行有可能会把中间业务作为争夺存贷款的筹码而免费或低价提供。其次,中间业务收入的增加(如保险和基金产品推广),往往也意味着现有客户投融资渠道的扩展,可能会冲击银行的现有业务。再有,从金融环境看,目前中国的征信体系还不太发达,政府对金融创新管得比较严,银行开展混业经营面临监管层面的严格把关。此外,中国客户对中间业务收费的认同度普遍较低,这些因素都将制约中间业务的增长。

  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空间广泛

  如果你是一个办公室白领,你就会发现,在你工作的写字楼里,各大银行信用卡的促销活动正方兴未艾。为了拓展个人信用卡业务,各银行几乎都推出了各种优惠活动。银行对信用卡市场份额争夺,正是看到银行卡--这一零售银行业主流业务的无限商机。

  2005年3月31日,金融创新历来走在前面的招商银行推出第一张白金信用卡,在免收年费的行业趋势下,收取高达3600元年费,创国内信用卡之最。随后,招商银行又推出了号称“第三代”全新个人金融服务产品“财富账户”,并宣称“财富账目”是招商银行从以银行卡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一次战略性转移。此举表明,招商银行把银行卡竞争引向深入。

  信用卡业务在中国还处于发展初期。由于法律、个人资信信息和消费习惯等方面的条件尚待完善,比起按揭贷款来其发展会有所滞后。但是,从国际经验上看,当人均收入达到每年2000 美元~ 4000 美元后,信用卡市场就会起步。而中国已有若干城市的人均年收入已进入了这个区间,具备了信用卡市场起飞的条件。

  除了信用卡业务,值得专门一提的是住房按揭业务和信用卡业务。从1997年开始城市住房体制改革以来,中国的住房按揭市场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到2002 年按揭贷款总额已达到了8000 多亿元。但是按揭贷款仍只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贷款总额的5.9%。2005年底,按揭贷款总额增加到18366多亿元,按揭贷款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和贷款总额的比率,分别上升到10%和8.87%。相比之下,这两项比例在中国台湾分别是35%和29%,在韩国是38%和30%,在香港是50%和35%,而在新加坡更是高达65%和49%。可见按揭贷款在中国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一段时间里可望是我国银行业务及盈利增长的重要动力。

  而且,与其它贷款种类相比,住房按揭贷款在世界各国都是风险较低的。即使在高失业率(如2002年的美国和香港)、房产价格大跌导致房产市值低于按揭贷款余额(如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和1997年后的香港)等不利条件下,按揭贷款的坏账率和损失率也普遍较低。比如,据香港金融管理局2002年的一项统计,香港当时24%的住房按揭贷款的余额已超过房产市值;尽管如此,香港住房按揭贷款的坏账率一直维持在1.5%左右。当然也应该看到,住房按揭贷款在中国还面临着一些特定的风险。中国的住房二手市场还刚刚起步,有关抵押物业处置和债权人保护的法律及其执行也尚待完善,这些因素都将增加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

  中国银行业对零售业务的追捧,是符合全球银行业发展潮流的。国外经验表明,公司客户(尤其是大型公司客户)所能带来的盈利日益趋薄,以大型公司业务为主的银行普遍面临生存危机。美国20世纪90年代发生多起银行并购,就是因为公司客户的融资能力和投资能力提高,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争夺优质客户竞争加剧,导致公司客户业务的盈利水平下滑。从而使银行在公司业务上的定价能力和盈利水平不断削弱,生存空间萎缩。在中国,银行业内对优质大客户的激烈争夺,已经有所表现。

  相比之下,面向个人客户的银行在世界各国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公司业务相比,个人业务上收入和盈利较为稳定,规模经济和网络作用也更为显著。但一家银行只有在网点覆盖率达到了一定程度,才能有效地吸引个人用户,降低综合资金成本。对网络的要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个人业务的门槛,也相应地限制了个人业务上的竞争。

  银行个人业务重要性的一个很好的反映,就是最近在美国连续发生的两宗重大银行购并事件:先是2003 年10 月美洲银行宣布以400 多亿美元购并Fleet Boston Financial Corp.,短短三个月后,摩根大通银行2004年1月宣布以500 多亿美元购并Bank One Corp.。这两次购并都是出于发展个人业务的考虑和网络互补的要求。 在此之前,这几家银行都曾尝试过重点发展其它业务(如公司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但事实证明,个人业务盈利较好、增长较快且较稳定。所以,这几家银行都逐步把重心重新放回到个人业务上来。这两宗购并完成后,重新调整了美国银行业的格局:在总资产上,花旗、摩根大通和美洲银行将分列全美前三位;在信用卡业务上,花旗与摩根大通旗鼓相当,美洲银行较落后;但在网点数量上美洲银行遥遥领先,是摩根大通的两倍多,更是花旗银行的七倍多。

  在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由于其规模、品牌以及政府的隐含担保,在个人业务的竞争中同样占有优势。但个人业务市场的扩张也将为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契机。个人业务所需要的网点覆盖率,主要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的网络密度。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相对集中,银行的网络建设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也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所以中小银行可以把网络建设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从而以较有限的投入弥补其在网络上的不足。

  发展住房按揭、信用卡业务,对于中小商业银行的业绩会有更明显的作用。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银行规模较小、历史包袱较轻,同样规模的业务起的作用更明显;另一方面,按揭贷款和信用卡业务将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且对网络覆盖率要求较低,这些银行尤其是其中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得以在相对平等的起跑线上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竞争。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可望完成经营模式上的转型,成为公司、个人业务并重,甚至以个人业务为主的银行。

  提升资产收益率还有待时日

  中国银行业的持续增长主要反映在规模的扩大,资产收益率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有显著的提高。四大国有银行的平均资产收益率约为0.18%,而根据五家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开的信息,其资产收益率大约在0.3%到0.7%之间。

  我国银行资产收益率偏低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利率管制和中间业务发展上的种种困难,制约了银行在一定资产规模下的利润增长空间。第二,银行的税收负担相当沉重,其中包括5%的营业税、按总收益缴纳的附加费和33%的所得税。此外,银行对呆账的核销也受到税务部门的严格控制,从而间接地提高了税率。第三,四大国有银行和许多中小银行需要消化大量

不良资产,中小银行还普遍要在网点等方面大量投资。

  另外,我国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和资本约束力方面还普遍不足,资本回报的观念还不够。

  追求规模、过度竞争是中国许多行业的普遍问题,这种倾向在银行业也同样存在,低资产收益率便是其自然后果。

  上述因素在近期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仍将限制我国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水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