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 > 正文
 

消费类信贷:利润25%的小买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8日 17:15 中国经营报

  作者:邬静娜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有人把家里的钱大部分都存起来了,临时决定去旅行需要钱,但又不想把钱从银行里拿出来。”矢野觉说,“这种时候人们就会想起我们。”

  矢野觉是日本消费类金融信贷业务的创始人,他创办的promise是目前日本第四大消费
类金融公司。该公司最高贷款金额不超过50万日元(以7月6日外汇基准价计算,约合34561元人民币)。他们的坏账率最高时仅为7.5%,一般都维持在3%左右。

  日经新闻发布的2004年度营业收入表明,promise当年利润是1300亿日元(约合92亿元人民币),但矢野觉说,2005年度的利润有所下滑。“现在竞争开始激烈。”

  市井生意

  1974年,矢野觉和另外两个合伙人创办promise的时候,这类公司在日本的形象很不好。“如果一个小孩的父亲是这种公司的职员的话,他的同学都会看不起他。”但他们却是股市的主角,并且为外国投资人所看好,promise公司超过30%的股份被外国投资人持有。

  从这类金融公司贷款不需要任何担保,他们的客户是那些年收入为400万~800万日元的工薪阶层。如果信用数据可以被迅速查到,客户在二三十分钟内就可以拿到钱。但利率比银行平均高出15%左右,而该行业的平均利润约为25%。

  业务开始早期,公司用于贷款的钱主要是股东所有,后来也慢慢向公众募集。在近年日本银行储蓄利率几乎为0的情况下,这些公司能够以大概1%的利率筹得资金。

  从1992年开始,promise公司推出无人贷款业务。这种机构就像一个小电话亭,客户进去以后在自动终端上出示个人信用信息,然后就可以贷款了:终端会吐出一张卡片,可以在普通的银行取款机上取现。

  数据“金库”

  由于日本庞大的消费类金融市场容量,很多银行都在寻求与类似机构进行合作。2004年7月,三井住友银行拔得头筹,购买了promise公司15%的股份,三井在全国范围600家分支机构中安装新的终端,以销售消费类金融公司的产品。据说,日本的消费类金融公司在街头设立的无人契约机数量可于24小时便利店媲美。

  矢野觉说,如果要向消费类金融公司借钱,个人必须提供详细信息,包括职业、收入情况、详细的信用记录、是否有诉讼等。“这些信息会被送到我们专门的数据中心进行统一管理。”根据这些数据,客户被分为A、B、C、D、E、F六个等级,“客户的借款利率和他所处的等级挂钩。店员根据新来客户提供的基本数据就大概知道把他归到哪一类,是否该贷款,该贷多少。”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promise公司已经建立了一个1600万人的数据库,相当于日本人口的16%。矢野觉说,promise公司可以用这个数据库赚钱。他们和三井住友银行合作成立了一家新银行,“资金和设备由对方提供,我们以这个数据库入股,占51%的股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