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关就关了!”目前使用最多的炒股通道之一———银行与券商合作的“银证通”业务正被全面喊停。截至昨日,沪上招行、建行、中行、工行等银行已经陆续停止办理“银证通”新开户。据早报记者了解,尽管老客户还能继续使用“银证通”买卖股票,但也只是暂时的,未来“第三方存管”的新模式将可能全面取代现行“银证通”业务。
沪上多数银行停办
“目前我们只有申银万国、广发两家券商还能办理“银证通”新开户,其余和我们合作的十多家券商已经陆续停办。”工行南京西路支行一位理财师昨日告诉早报记者,即使剩下的两家券商也随时可能停掉。工行上海市分行是上海银证通业务量最大、客户最多的银行。
而早在上个月,招行上海市分行就先发布客户通告,全面停止“银证通”新开户,老客户暂不受影响。本周二,建行上海分行也宣布全面停止新开户。记者昨日到中行陆家嘴一家理财中心要求办理“银证通”业务时,被告知中行“银证通”业务已经不接受新客户申请。农行、交行等银行也只有极少数的券商的“银证通”业务还能办理新开户。
上述银行均表示,老客户可继续使用“银证通”买卖股票,但最终何去何从等候通知。
背后推手是证监会
“当初选择‘银证通’,就是看中了它的便利性,而且还能有效规避保证金被券商挪用的风险,手续费也比去散户大厅炒股便宜。做得好好的,干吗要停掉呢?”老股民奚先生对银行停办“银证通”相当不解。
对于银监会督促银行停办的说法,上海银监局一位内部人士昨天告诉早报记者,该局至今尚未下发任何有关停止“银证通”业务的文件。“据我所知,对‘银证通’业务的规范与整顿主要由证监会及各地证监局在进行。”
据了解,今年4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落实<证券法>规范证券经营机构证券经纪业务有关行为的通知》,通知中提出的五点要求直指“银证通”。例如要求证券营业机构“应当以自己独立的交易系统为投资者提供完整的证券交易委托申报业务流程,不得通过或借助其他机构的业务系统为投资者提供证券交易委托申报”,“应当完整履行资金清算交收责任,不得委托其他机构代理完成全部或部分资金清算交收”,这事实上使“银证通”业务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银证通’是一个银行和券商双方系统连接紧密合作的产品,任何一方关闭交易通道,都会使交易无法进行。”中行一位理财师告诉记者,券商把通道关闭了,银行当然也就只能停办业务了。
8年后被叫停
据悉,8年前“银证通”刚出现时,一直被视为市场自发出现的创新产品,券商能够利用银行网点来获得更多的客户和佣金收入,为何8年之后,该产品被监管部门叫停呢?
在中国社科院博士时卫干看来,证监会叫停“银证通”,主要是担心业务量越来越大的“银证通”业务,长此以往会造成证券业逐渐被银行业所蚕食的结果。
他表示,这其中还有行业利益之争。“银证通”业务之下,银行客户可以向银行递交股票买卖指令,最后的资金交收也由银行完成。对于券商而言,“银证通”可带来更多客户、得到更多的佣金收入,对于营业网点并不多的券商而言,“银证通”具有战略意义;当然,“银证通”业务会使券商损失一部分利差收入、被迫与银行分享客户资源、终端渠道有可能被银行所控制等。对银行业而言,开办“银证通”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直接买卖股票的渠道、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等,并在事实上成为一家准证券经纪公司。
不同的券商选择不同的发展战略,注定了即便是证券业内部,对“银证通”业务的看法也并不一致:中信、国泰君安、海通等券商拥有巨大的营业网点优势,无须借助“银证通”渠道;招商、平安等券商则一直希望借助“银证通”来扩大自己的经纪业务力量。
“第三方存管”浮出水面
据沪上银行及券商的业内人士表示,证监会正在研究将“第三方存管”作为“银证通”替代品,“银证通”极有可能被“第三方存管”全面取代。
所谓“第三方存管”,是指按照“券商托管证券,第三方存管资金”的原则,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交由监管部门审批指定的银行存管,由存管银行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负责投资者资金存取、转账与资金交收。
该项业务在资金的存取模式上和“银证通”几乎一致。据介绍,实施该制度的证券公司,将不再接触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而由存管银行负责投资者交易清算与资金交收。“这将有效解决目前‘银证通’业务中,有时银行与券商之间资金不能实时清算,造成的资金垫付风险。而且,现行的‘银证通’业务利益分配格局也将改变,券商将能够占据更多主动。在第三方存管的利差中,券商可以分得七成收入,银行将分得三成。”上海某大型券商人士告诉记者,对原来的“银证通”客户而言,从交易手段上感觉不到区别,主要是后台发生了一些变化,资金也更加安全。
多家银行人士表示,银行并不反对第三方存管模式,因为银行利益并未受到太大冲击,而且减少了业务交叉中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从庞大的“银证通”用户数量看,第三方存管如果得到全面推广,其总量将是相当可观。 早报记者 毛明江 祝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