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最近,中国各种理财新品种层出不穷,这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营造出一种全新的竞争格局。《市场报》日前刊文,剖析了各类理财新品的特点。
近期,国内一些理财新产品的推出,银行、基金、券商、信托等各种金融机构对储蓄资源的争夺正变得越来越激烈,并直接导致了它们之间竞争格局的变化。
●券商集合理财计划
近日,两大证券商相继宣布,准备推出全新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无论从资产管理方式还是风险程度上来看,该类理财计划都更像一个基金产品。证券公司在去年试水搁浅之后,已经重新开始加入到争夺储蓄资源的行列中。
去年3月,有券商曾通过银行向其储户销售过“理财计划”,此举可被视为券商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目标转向一般储户的开端。随即,一批证券公司纷纷联合银行推出类似产品,并且销售业绩都不俗。然而,此举因为缺乏规范而很快被监管部门叫停。
●银行争推新理财产品
作为金融机构中的老大,银行也正在改变过去一份储蓄打天下的做法,不断推出新的理财产品。
某银行从10月1日至今,连续推出4期名为“阳光理财”的产品。最近推出的第四期,期限一年,年收益率2.89%,比同期储蓄的税后收益高61%,起购点为1.1万元,到期比同期储蓄的税后收益高119.9元。
据悉,各家银行的人民币理财正在批复之中。业内人士预测,人民币理财将成为银行今后一个常规理财品种,与客户常常见面。
●基金公司主打低风险品种
基金公司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宠,几年来从储蓄资金中挖走了相当一块。
下半年股市进入低迷期之后,许多基金公司开始调整营销策略,保本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低风险基金成为主打品种。从最近正在发行期的几只基金来看,这两大品种占了一半。其余的基金中,债券等低风险投资品的资产配置也占了相当比例。
●信托产品更为灵活多样
信托公司由于受到规模、渠道等诸多限制,在这场竞争中只能是弱势群体。不过,若论产品的运用范围和创新程度,信托则是各类金融机构中当之无愧的急先锋。信托产品特有的灵活性,吸引了部分金融意识较强的储户。信托产品近年来的增长速度十分迅猛,尤其是一些兼具安全性和收益性的信托品种,往往在无需大量宣传的情况下就被一抢而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11月24日 第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