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04日17:30 中国金融杂志

  打造西部金融服务高地——访四川省副省长朱鹤新

  本刊记者 张 林

  朱鹤新,1968年3月生,江苏启东人,1991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系经济信息管理系统专业,高级经济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入职交通银行,历任南通分行、苏州分行、南京市分行、江苏省分行领导;2010~2013年,先后担任交通银行公司业务总监、北京市分行行长;2014年任交通银行副行长兼北京管理部总裁;2015年任中国银行副行长、执行董事;2016年6月,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负责金融、商务、投资促进等工作,协助分管发展改革工作。

  记者:感谢您接受《中国金融》采访。您曾经长期在银行系统工作,是一位资深的金融专家。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近年来四川省金融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朱鹤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金融业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勇于实践,开拓创新,金融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稳步提升,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成效可简要概括为“三个增强”“三个推进”“三个壮大”。

  首先,服务实体经济实现“三个增强”。一是融资保障服务能力增强。截至2016年底,全省社会融资余额突破6万亿元,比2012年新增3.7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新增2.4万亿元。13家大型金融机构与四川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累计授信金额超过5万亿元。积极搭建银政企融资对接平台,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有力缓解。二是重大战略服务能力增强。进一步加强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重要领域、重点项目的支持。2012年以来,金融机构累计提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贷款约1.6万亿元,支持“双七”(七大优势产业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双五”(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先导型服务业)贷款7955亿元,支持棚改项目专项贷款1392亿元,为全省500个重点项目新增贷款4489亿元。三是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增强。加大对三农、小微和贫困地区的金融支持,2012年以来新增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分别为7126亿元和11082亿元。向芦山地震灾区发放重建贷款265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562亿元,居全国第一位。

  其次,防控金融风险实现“三个推进”。一是防控机制建设深入推进。组建省级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构,出台相关工作意见和配套措施,建立健全了处非“1+X”工作机制。针对重点企业组建“债权人委员会”开展一致行动,对困难企业进行综合帮扶。二是金融风险化解深入推进。非法集资多发态势有效遏制,全省非法集资新增案件、涉案金额和涉及人数均大幅下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机构实施差异化的信贷政策,通过债转股去杠杆等措施,帮扶困难企业缓释风险295亿元,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债率下降0.7个百分点。三是风险专项整治深入推进。稳步开展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平稳有序推进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全省近6000人参与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政策高压促使互联网金融从业企业主动规范业务或有序退出,风险得以控制。

  再次,地方金融改革实现“三个壮大”。一是金融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16年末,全省金融业总资产超过9万亿元,存款余额6.69万亿元,贷款余额4.35万亿元。各类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1900余家。保险机构和保费规模居全国第五,金融资产、存贷款规模、上市公司数量和金融业增加值均居全国第七位。存贷款规模、银行业证券类经营机构数、全省已开业农商银行和上市公司数居中西部第一。二是金融产业贡献不断壮大。2016年全省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600亿元,占四川地区生产总值的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0%,成为服务业中增加值占比最高的产业。三是金融发展体系不断壮大。四川省金融工作局、四川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省级保险公司、民营银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信用增进公司等机构陆续组建。法人城商行资本实力不断增强,实现了健康发展。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55家农商行顺利开业。此外,四川还在全国率先设立科技支行和军民融合保险公司。

  记者:与全国金融业相比,四川金融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朱鹤新: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四川省金融业获得了宝贵的发展机遇,金融总体规模、社会融资规模、金融机构数量、上市公司数量、要素市场等各项综合指标大幅提升,跃居全国前列,在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突出。

  首先是战略支撑优势。国家将四川省列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是全省重大战略部署,四川金融业将在推进军民融合、区域协调、科技金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天府新区等重大改革突破过程中获得巨大发展机遇。特别是随着四川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四川企业“走出去”的空间将进一步打开,为全省金融业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契机。

  其次是地方特色优势。作为西部大省,四川特色发展优势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潜力优势。四川常住人口8200多万,市场潜力巨大,同时拥有辐射西部3.8亿人口的能力,还有继续往外辐射的力量。二是要素配置优势。四川资源富集,宜居宜业,人口红利还持续存在,劳动力薪资与房价等比较成本都比较低。三是创新承载优势。四川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优势明显,成都也是目前国内动漫产业第三大基地,手游、电竞在成都发展势头良好。四是绿色发展优势。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在环境保护发展上前景广阔。五是开放包容优势。成都是中国航空第四城,双流机场开通的国际航线过百条,国际通航城市77个,架起了“覆盖国内、通达全球”的空中丝绸之路。目前外国在成都设立的领事机构达到16个,位居我国内地城市第三位。

  再次是规模发展优势。2016年四川经济总量达到3.27万亿元,居全国第六位,经济发展进入规模质量同步提升期。全省经济总量过千亿元的市(州)达15个,过百亿元的县(市、区)达112个,多点多极竞相发展态势总体形成,进入整体跃升期。同时,2016年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证券期货机构、上市公司数量均居中西部第一,保险机构数量全国第五,金融业增加值全国第七。目前,金融业已经成为四川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金融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前列,在西部地区具有明显比较优势。

  最后是组织保障优势。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金融业发展,出台了全省金融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五年规划,将加快金融改革创新作为全面深化改革重要内容。近年来,四川省把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作为推动全省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精心制定了《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并由省委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为了强化地方金融监管,四川成立了省金融工作局,构建了省、市(州)金融工作联动协作机制,形成了全省上下联动、协同配合、运行高效的金融工作推进体系,为全省金融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尽管四川金融发展在过去几年成效显著,但作为西部省份,四川金融业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具体来说,一是直接融资占比和国民证券化率偏低,地方金融机构小散特征明显,上市公司市值偏小,影响了经济金融的深度融合,做强做优的任务还很艰巨。二是金融辐射能力还不强,资本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不突出、功能还不健全,向外辐射和带动明显不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合作处于探索前进阶段。三是金融风险防控压力还很大,宏观杠杆率持续攀升,不良贷款持续反弹防控难度较大,交叉金融产品风险不断积聚,非法金融活动、乱办金融的风险隐患依然存在。上述问题,将是四川金融系统新时期攻坚克难的重点。

  记者:今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九大会议对我国金融业发展勾画了新的蓝图。请您介绍一下四川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

  朱鹤新:今后一个时期,四川省金融系统将按照中央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以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金融环境优化工程,全面提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服务能力,推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系,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第一,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一是构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四川金融新格局。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引导金融机构专注主业,回归本源,围绕实体经济金融需求,加强创新,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在引导银行机构保持信贷适度增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提升直接融资水平。重点实施规模以上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四年行动计划”和“五千四百计划”,推动企业到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着力打造天府股交中心融资功能。整合资源,建立天府系列基金。推动企业并购重组,逐步提高国民证券化率。实施债券优先战略,壮大债券融资规模。推动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盘活存量资产。推动“险资入川”,多渠道引导资金投资四川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加强金融与财政、产业政策的协同配合。完善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引领作用,引导更多资金服务产业发展。

  二是积极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引导金融机构落实好“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做好信贷投放。发挥债权人委员会作用,支持有条件企业加大兼并重组,加快“僵尸企业”出清。加大对各类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的整治力度。把地方国有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去杠杆作为工作重点。借鉴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债转股的成功经验,支持暂时遇到困难的高负债优质地方国有企业开展债转股。综合运用定向降准、支农支小再贷款、抵押补充贷款等政策工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采取循环贷款、分期偿还本金等措施减轻企业负担。补足金融服务薄弱环节的短板,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发挥成都市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功能,完善农村产权抵押登记服务机制。推广四川长虹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发展知识产权、订单、仓单等担保业务,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担保范围。发展农业保险、巨灾保险等保险业务,创新健康、养老保险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多样化、多层次的保险需求。加快建立全省融资担保体系、再担保业务体系,完善银担风险分担机制。

  三是围绕重大战略和重点项目做好特色金融服务。支持“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四川自贸区等重大战略实施。围绕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金融支持,构建区域协同共兴、整体跨越提升的新格局。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发挥政府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深化军民融合金融服务模式,推进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金融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申建,推广绵阳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模式,支持建立银行、证、保、担等全链条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体系。完善绿色信贷机制,探索开发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排污权抵押贷款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绿色债券,探索建立绿色产业基金;优化绿色金融要素交易,推动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加大金融扶贫力度,重点围绕“四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五个一批”攻坚行动计划,尤其是针对深度贫困地区实施金融精准扶贫。深入推进“金融支持扶贫惠农工程”,加大金融支持产业培育发展力度,大力推广扶贫小额信贷,落实财政贴息政策,管好用好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

  第二,抓好风险防控,确保金融稳定。

  一是稳妥处置突出风险。有效防范化解信用风险,支持银行机构加大不良贷款管理力度,发挥资产管理公司作用,提升市场化、多元化、综合化处置不良资产能力。密切关注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建立健全债券违约处置机制,有序打破刚性兑付。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防范地方政府债务过快增长引发违约风险,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密防范流动性风险,加强省内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适时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建立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发现风险及时处置。持续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加大依法分类处置力度,保护和规范合法,打击和处置非法。

  二是整顿规范金融秩序。健全多部门联合行动机制,对非法金融机构和活动进行严厉打击,加大对金融诈骗、地下保单以及以投资理财、虚拟货币等名义进行的非法金融活动的查处力度。出台四川省处置非法集资办法,健全非法集资处置机制,严厉打击非法集资。

  三是强化风险源头防控。加强市场准入管控,加强省内法人金融机构准入管理,查处无牌照、超范围违法违规经营活动。优化省内法人金融机构股权,强化股权管理,防范股东对金融机构的不当干预和控制。压实省内法人金融机构风险防控主体责任,细化完善内控制度。严格内部问责,加大对内部员工违规行为的查处,强化股东、实际控制人风险救助责任。加强金融风险教育,多渠道开展投资者风险警示,引导投资者树立“买者自负,风险自担”意识,提高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

  第三,深化改革、做强地方金融。

  一是构建四川特色的金融机构体系。培育壮大地方金融机构,推动四川金控深化改革,力争到2020年实现“双万亿”目标,稳妥推进省联社改革。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银行业机构到县域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支持省内证券、期货法人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组建健康和养老保险机构等地方法人保险机构。打造全国一流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机构。创造条件,吸引有行业竞争力、综合实力强的全国性证券、期货、基金、保险公司在川设立总部基地或后台服务中心、结算中心。规范新型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起设立民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整合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规范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

  二是塑造健康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健全完善要素市场,落实好鼓励直接融资财政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到天府股交中心挂牌融资,推动天府股交中心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极。打造运行规范、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打造西部碳交易中心和西部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搭建全省统一、集中、规范的国有产权交易平台,打造有特色、有影响力的金融资产交易市场和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升级配套金融服务,规范发展会计、法律、审计等中介服务机构,支持各类证券服务机构、评估机构等集聚发展。围绕金融服务后台共享服务、金融信息技术外包服务、金融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和金融外包创新服务四大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建立健全再担保资本金补充和风险补偿机制,推动建立覆盖全省的再担保业务体系。

  三是建立高效安全的金融监管体系。厘清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坚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权的前提下,认真履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地方金融风险防范处置职责。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建立健全省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统筹全省金融稳定发展监管重大事宜和地方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处置。建立部门间金融监管协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推动市县两级金融监管机构建设,充实监管队伍。强化地方金融监管问责。制定监督问责办法,定期开展考核评估,并依法依规问责。

  第四,加快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是四川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不移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三大任务的重大抓手,也是四川从金融大省向金融强省转变的必然要求。按照2020年基本建成的目标,我们将加强统筹协调,建立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推进工作机制,统筹西部金融中心建设重大事项。从当前成都可行的资源条件及政策优势看,打造西部金融中心,要坚持“一主两辅”的路径,即以总部基地为主,资本市场、结算业务为辅,通过吸引金融机构总部聚集,汇聚金融资源、机构与高端金融人才,为资本市场发展储备人才,为金融结算业务提供金融源泉。

  一是打造金融产业集聚区。依托自贸区政策优势,以更加优惠的条件,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尤其是法人机构入驻,打造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东大街金融服务集聚区、成都中心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天府国际基金小镇、环西南财大财经智谷、成都金融高科技园区,优化金融载体建设,形成聚集效应。

  二是打造中西部区域资本市场高地。从完善地方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入手,全力推动企业境内外上市、多渠道融资,打造资本市场“四川军团”,打造天府股交中心精品工程、西部创投融资基地、财富管理基地,形成中西部区域资本市场高地。

  三是打造中西部金融结算高地。立足“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依托总部金融,提供结算服务,打造区域性结算中心,重点探索开展“一带一路”国家人民币结算业务,建立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推动成都建设“南丝绸之路”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城市,形成中西部金融结算高地。

  第五,构建地方金融良好生态环境。

  一是优化金融法治环境。推动四川省地方金融条例出台,加快完善金融业法律规范。针对新的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建立健全监管办法,逐步建立适应四川省地方金融改革发展的规章制度体系。统筹加强金融执法力量建设,规范金融执法行为,加大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力度。探索在金融案件较多的市(州)法院设立金融审判庭或者金融审判合议庭,探索建立金融案件审判“绿色通道”,依法、公正、高效处理金融纠纷。探索将金融知识纳入教育体系,在全省中学和大专院校进行金融知识科普教育。

  二是完善人才培育制度。加强干部人才培养,将金融知识培训纳入全省干部培训计划,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实施天府金融人才工程,加大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金融高端人才的引进。探索打破干部系统化、部门化倾向,推进优秀金融干部在金融机构、金融管理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和地方之间有序流动。持续开展金融挂职干部引进与下派,从中央引进优秀金融干部来川挂职,统筹安排省内金融人才到金融管理一线岗位挂职,选派优秀金融干部充实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健全与金融市场相适应的金融企业工资决定和增长机制,增强关键岗位薪酬竞争力,完善国有金融企业负责人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留住和吸引人才、符合金融管理部门特点的薪酬制度。

  三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整合相关部门信用信息资源,建立畅通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全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培育规范信用评级市场发展,提高信用评级行业市场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支持征信企业和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发展。全面推进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两大专项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对守信者联合激励、对失信者联合惩戒的奖惩激励机制。

责任编辑:杨群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