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4日17:51 中国金融杂志

  中国消费增长驱动力

  赵萍

  今年年初以来,我国消费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消费增速保持在较快的区间,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达10.4%,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4.5%,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

  消费结构升级的三大驱动力

  收入增长提升消费能力

  我国消费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力来自于我国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虽然当前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经济运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世界经济将在新旧矛盾的交织演进中前行,逆全球化潮流涌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危机进一步演化,但是中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深化改革创新,振兴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风险,强化预期引导,国民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态势,居民收入增幅加快。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比人均GDP增速快1.2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收入增长更快。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1019元,增长8.8%,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7.0%。

  收入的稳步增长带动消费者信心指数走高。消费者的支出预期更加乐观,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一是传统消费占比下降,能改善生活品质的消费需求明显增加。其中,食品类、服饰类等生活必需品所占比重降低。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3847元,增长5.0%,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9.2%,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衣类支出增长3.1%,鞋类支出增长0.7%。而化妆品类、家具类、装饰装潢类等体现生活品质的消费品增速较高。前三季度,化妆品、家具、建筑即装潢材料零售额分别增长12.1%、13.3%和12.6%。二是服务消费增速和占比上升势头明显,消费者更加重视精神方面的满足。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前三季度,全国居民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1.2%,比上年同期上升0.2个百分点;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3%,比上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

  技术创新增加消费对象

  从消费渠道看,网上零售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4.2%,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3.8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8.5%,消费规模位居全球之首。在生活服务方面,机器替代人工,生活用机器人逐渐普及,解决家政服务等行业价格持续上升导致的消费抑制问题。传统生活服务通过互联网平台,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打破了原有商圈半径的限制,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送货上门、送餐上桌、上门接送、上门洗车、上门理发、上门医疗保健等服务业客户不断增长。旅游、娱乐、养生、教育培训、美容等互联网服务消费的大幅崛起。

  从消费对象看,无人机、VR、扫地机器人等创新产品成为消费热点。中国VR技术的发展和使用速度全球领先,但其应用领域才刚刚打开。凡是能够提高生活质量、节约消费的时间、提升消费体验的创新产品,都将受到消费者追捧,未来消费增长空间可期。

  从消费方式看,实体零售企业探索互联网的经验不断累积,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模式逐步走向成功,消费者对于能够提供线上线下全渠道服务的零售商更加青睐。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二维码支付等第三方在线支付服务等成为非现金支付方式首选,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在支付方式上最先打通,传统的信用卡的支付占比逐步下降,现金交易回落到拾遗补缺的地位。

  深化改革完善消费制度

  关键性改革激发新的消费需求。通过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释放政策红利,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特别是通过补短板,加快提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创新发展、资源环境等支撑能力。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创造了更多的消费机会,增强了消费便利,降低了消费成本,激发了新的消费需求,有效对冲了传统商品消费增速的下降趋势,使消费增长保持在较快区间。

  鼓励创新政策促进消费潜力释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带动互联网技术、商业模式的创新,使消费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促进消费品和服务的供给与消费需求结构更加匹配,由于供给不足而受到制约的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完善服务产业政策满足消费需求。2017年,我国将围绕加快发展服务消费,推动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教育、文化、养老、医疗等服务。推动服务业模式创新和跨界融合,发展医养结合、文化创意等新兴消费。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扩大数字家庭、在线教育等信息消费。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整体出游意愿均保持在80%以上。其中,第三季度中国城乡居民出游意愿更是高达84.9%,创14个季度新高。根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今年暑期全国城市影院暑期票房同比增速超过30%,观影人次约4.7亿,增长26.7%。促进电商、快递进社区进农村,推动实体店销售和网购融合发展。特别是要在网络提速降方面取得成效,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通信支出增长2.2%。

  加快消费结构升级的对策建议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要推动制造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紧紧围绕消费升级需求,大胆进行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支持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扩大新产品和服务供给,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适当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和日用消费品进口,多渠道增加有效供给。以创新质量供给来创造质量需求,引导消费者消费。二要通过大力发展生活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供给能力的提升。丰富健康、家庭、养老、长期护理等服务产品供给。三要通过扩大公共服务投入力度,促进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的提升,继续稳妥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促进养老、教育、文化、体育消费增长。四要通过加大市政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鼓励支持地方和企业加大宽带乡村、中小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等建设力度,推动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消费增长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扩大对内开放。一方面要打破教育、医疗等服务业的行政垄断。放松准入,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疗,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服务业,尤其是高端医疗服务业;打破教育垄断,鼓励民营资本办学校,完善民办学校收费政策,扩大中外合作办学。另一方面,要瞄准弥补市场空白点,增加供给引导。针对当前需求旺盛、市场供给严重不足的养老家政健康消费,以及教育文化体育消费,要出台行业扶持政策,促进行业发育,探索建立产业基金等发展养老服务,制定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的税收政策,民办医疗机构用水用电用热与公办机构同价。对于增速较快且潜力巨大的旅游休闲消费,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简化出入境手续,使旅游休闲的消费愿望容易实现。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内“自贸实验区”自主开放为契机,推进跨境电子商务规则、条例的研究和制定,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合作机制,为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创造必要条件,也为食品、农副产品、高端消费品等的进口提供更好的贸易环境。加快电子口岸结汇、退税系统与跨境电商平台、物流、支付等企业系统联网,实现口岸监管的前推后移、分类通关管理。为居民消费高品质的进口商品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渠道。

  为创新创营造宽松规范的环境

  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增加消费便利、释放消费潜力、激发行业活力的重要作用,着力加快传统商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强化金融对消费的支持力度,鼓励线上线下流通企业完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支持企业根据品质服务需求的发展趋势,创新服务方式、服务内容。

  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保险、价格补贴和消费者补贴等一系列政策,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渠道、更多商品、更多服务和更多选择。加快制定电商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供应商和电商平台的行为,推动包括电子商务法、税收征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广告法等相关法律的制定、修订和司法解释工作,为消费者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总结、推广有关地区和部门追溯体系建设经验,积极推动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完成对重要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全记录,实现重要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保障消费安全。

  作者系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

责任编辑:杨群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