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17:47 新浪综合

  玉见”设计

  文/本刊记者 何映霏

  让文物活起来,进而让博物馆“活起来”,是近几年博物馆界都在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当古代玉器遇见现代视觉艺术,会发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今人又能从古人的设计思维中获得哪些灵感和巧思?

  震旦博物馆9月欢庆四周年,重磅推出“玉见设计——中国古玉形纹设计特展”,从策展理念到展示手法,都令人脑洞大开,俨然穿越时空,和古人一起思考设计,探索古玉的庞大信息,重新认识古玉形纹设计的新价值,创造古今对话的新连结,带来引人入胜的新意,也给观众全新观展体验。

  古史新说

  玉见,谐音“遇见”,更指称“从玉器上看见中国设计发展”。同时,玉与见,在字型上,即合成“现”,表达了“遇见古代设计”与“现(当代)设计”的两种寓意。

  “设计”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从个人的发型、妆容到鞋帽服饰,从居家用品到环境空间,随处可见设计的身影。然而,“设计”其实并非现代才有的观念,它从很早就存在于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古人的字典里没有“设计”这个词汇。先民是以务实的态度,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思考,如何运用现成的珍贵的、有限的材料和技术,制作出符合功能所需的器物。

  此次“玉见设计”展览分成两大部分,一为精选的玉器形纹设计品展示,通过剖析各类玉器的设计思维,以此探访数千年前的形纹设计,感受古人的巧思;另一部分则通过三大多媒体互动展区,运用光影投射、扫描互动,让观众在色彩光影中仿佛置身历史长河。震旦博物馆馆长赖素铃称,这是首次有博物馆将多媒体艺术深度融合到古代艺术作品的展示。

  一般而言,“古玉”是指两汉以前的玉器,大多出土自考古发现的古代墓穴,数量非常稀少,流入民间藏家手中的可能性极低。鉴赏古玉,博物馆是大众接触真品的最佳去处。这次展览展示的古玉精品均为震旦博物馆馆藏,按照古玉纹饰设计的四大工法:依料施工、角度取象、样稿组装和一元多式来一一布置陈列,并依此在博物馆的多层展区进行规划。

  依料施工:省工省料、物尽其用

  玉是珍贵的美石,硬度偏高,不易雕琢,玉匠为了省工省料,会在制作与其之前先行“相”料,观察玉料形状与所需器形是否相符。如何切割才能减少耗材,做成所需的器物?据此,发展出“依料施工”的方法:将各式器物依照形状大小排出主次之别,以决定用料先后的顺序,体现了古人省工省料、物尽其用的智慧。

  角度取象:视点变化、随形设计

  古代玉器的角度取象,与玉料形状和审美观念息息相关。简单的角度取象采用单一视点设计,如正面、侧面或俯视像三类;稍有变化者则是双视点,以左右两个侧面结合为正面,或以正面和侧面、侧面及俯视来表现动物的姿态与特征;较复杂者,则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多种视点,这可使得平面或静态的动物玉饰产生立体生动的效果。

  样稿组装:时代纹样、巧智组合

  古玉的动物纹饰具有时代特征,但会随着器形而改变,显示当时存在着基本的样稿,可依形制而作调整。如西周的人纹和龙纹,在玉璜和玉玦上作左右对称或环状排列;春秋时期的虺龙纹,有如寄生一般隐身于动物玉饰上,战国时期的蛇身龙纹以依附、交叠、共身及双身等形式,构成群体动物纹的组合。

  一元多式:题材相同、料形变化

  “一元多式”是指同一题材、形式相异,或同一品类、纹饰有别的情况。如西周玉鸟有长方形、三角形及圆形之状,也有多色玉料的巧雕制作。玉料较厚者可制作高浮雕动物纹,玉料宽薄者制作出廓式的动物纹边饰。一元多式的变化,突破传统造型的制约,是古代玉器更具创意。

  “用料和工具是外在限制,体现能力高低的是造型纹样。展览归纳出的这四法,其实和现在的设计思维是相通的,所谓一法通,万法通。”赖素铃说。

  以古人思维见现代设计

  “由浅入深的玉器设计史,让观众一秒懂古器物学”是此次展览的目的。震旦博物馆的古器物学研究中心常年以“料、工、形、纹”为核心方法论投入学术研究,已成为博物馆发扬的特色。料,是器物材质的基本特征;工,是制作器物的工具和基本方法;形,从工具痕迹入手了解器形的成形方法;纹,则是纹饰、符号。其中关于纹饰所涵盖的信息量非常庞大,但也最具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件器物从材料到成形,到成形之后的流传过程,蕴含了人为的选料、设计、施工与人际间的流转等因素,并非单纯的风格鉴别可以概括。这样的器物设计过程,其实与目前当红的“设计思考Design Thinking”所讨论的概念如出一辙。“设计思考”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方法论,从人的需求出发,为各种议题寻求创新解决方案,并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回到“设计”的本源,就是为了解决问题。

  古代的匠人在设计玉器造型及纹饰时,会面临各种物料、使用需求、美感追求等问题。匠人需要一一面对、解决。从这里出发,便衍生出此次展览的核心,即纹饰设计的四大工法,依料施工、角度取象、样稿组装、一元多式,其实就是古代匠人们的“设计思维”。

  通过展品理解古代的设计思维,这些远古的器物,就不再只是展柜中的“藏品”,而是具有设计理念,一件件鲜活的作品。

  为现代设计创造新灵感

  策展人吴棠海于1995年~2000年受聘北京大学考古系,为国家文物局鉴定班讲授古玉鉴定、古陶瓷鉴定;2012年规划上海震旦博物馆,现为上海震旦博物馆研究员。主要著作有《认识古玉》《中华五千年文物集刊·玉器篇四》《中华五千年文物集刊·玉器篇五》等。

  “我们要了解古人的思维,不是模拟古代,学习不是照抄,不是完全倒回历史,而是用现代的方式创造未来。这次我的展览施工也从中得到不少启发,虽然展览空间比较小,但如何通过空间去呈现?这就需要处理料跟形之间的关系。”吴棠海表示,展览的目的并非仅仅回到历史,而是通过深刻了解古人的设计思维和思考方式,让这些看起来很遥远的古文物再度鲜活起来。同时,运用古人的智慧,也将为现代设计创造新灵感。另据介绍,至明年10月展期结束后,“玉见设计”中国古玉形纹设计特展还将面向公众举办相关的文创设计比赛。

  展览名称:玉见设计-中国古玉形纹设计特展

  Jade Design - Chinese Pattern Design Exhibition

  展览时间:2017.10.19 - 2018.10.18

  展览地点:震旦博物馆,上海市浦东新区富城路99号

  参观时间:周二至周日 10:00-17:00/周五延长至21:00/周一休馆

责任编辑:杨群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