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24日17:02 新浪财经
圆桌讨论:金融科技助力银行新业态圆桌讨论:金融科技助力银行新业态

  新浪财经讯 8月24日消息,“2017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于今日在北京举行。下午黄金老、郭田勇、金晓龙、赵卫星等四位嘉宾就“金融科技助力银行新业态”主题进行了圆桌讨论。

  以下为圆桌讨论实录:

  主持人:下面进入我们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今天我们的嘉宾是三位来自民营银行的行长还有董事长,一位是来自学术界的教授,我想先请教一下我们教授关于民营银行的问题,我们知道最近出现了一些民营银行它都不设网点,更多的是依靠互联网来发展业务,郭老师您认为这些银行或者说这些民营银行它该怎么定位?应该是银行还是互联网公司?你觉得应该怎么来定位?

  郭田勇:我本来以为我要上台讲呢,我刚才专门想了想,我先讲两句再说你这个问题,今天几位民营银行家也跟我以前是老朋友、老熟人,见到之后非常高兴,参加这个论坛我首先想的是我们这些专家其实要回述到四五年前我们都是为民营银行成立的鼓与呼的呼者,第一批搞了五家民营银行,第二批搞了十多家,民营银行相继落地,我们感觉跟我们之前在鼓与呼的时候所提出的期望还是相符合的。当时我们说中国搞民营银行三大域,一个是垄断领域对民间资本要开放,第二是引入竞争提升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第三能够更好的支持小微企业,包括这些零售客户,我们感觉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民营银行成立这三个方面的意义都在不断的得到体现,特别是第三个方面跟我们今天相关。

  我们在支持这些C端,刚才黄董事长也讲了,我们是个小银行主要在零售领域,的确它跟以前传统的银行业相比它带来了一些新东西,一些新办法。

  我们知道传统的商业银行它是一种抵押文化,刚才黄董事长也讲了,抵押文化就是你先拿抵押品我再给你贷款,这个抵押文化在控制风险上是很有利的,但是它带来两个问题:1、你要抵押物了,你定价的能力肯定比较弱,我那么好的东西都押给你了,你不是风险银行,定价不一定能上得去。2、你客户的覆盖面就很难扩大,哪有那么多抵押品?中国现在缺乏抵押物,没有那么多抵押品,你客户的覆盖能力就提高不上去。我们现在通过搞这几家民营银行以后,特别是像网商银行、新网银行、苏宁银行,在这些新型银行中我们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这一块占比非常高,所以我们通过互联网特别包括有一些强大的后台,包括电商业务、社交方面,有一个大后台,这样第一我的获客能力大大提高;第二通过这些新方式能够对客户进行一些信用方面的评估,通过大数据分析来进行风控,这样就克服掉了传统的商业银行必须依靠抵押来,我把传统的商业银行的这种弊端给大大的克服了,使得我们客户的覆盖能力,使得我们业务的触达能力大大提高了。

  回到刚才你说的问题,到底是银行还是互联网公司?这两个是相互叠加,我相信传统的商业银行在奋起直追,在马不停蹄的对自己的业务系统进行改造,在不断的引入互联网思维,再过五年或者十年以后会把传统的工农中建这些大行,五年之后我们把他们称为一家互联网公司也可能是说得过去的,互联网发展银行业务特别是推进普惠金融做小微这一块恐怕是一个重要的平台。未来传统银行都朝互联网公司走,我们这些由互联网公司发起而成立的商业银行,我们到底把它称为是银行还是把它称为互联网公司呢?这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在于什么名,重要的是它的确有效的给我们广大的金融消费者提供了高质量、高水平的金融服务。这一点是最为重要的,

  主持人:黄总您怎么定位最新出现的民营银行包括你们自己,是银行还是互联网公司?

  黄金老:我赞成郭老师讲的,应该还是银行,因为它目前的业务内容都是银行业务内容,它的模式还是银行,无非是左手拿负债,右手拿资产,中间是你的风控,实际上模式也没有什么,应该说还是没有大的变化,它和现在银行的一些差别点,应该说还是出现在手段上,手段上的差别,今天主流银行的做法,如果要做一笔个人贷款,很显然它需要面对面的净值调查,需要你提供一些比如收入证明等等这一类的东西,今天像我们几家以互联网的方式来运作的民营银行,更多投入一些技术手段采集数据,用不着你提供这些东西了,我在你的授权情况下合法合规的采集一些数据,做决策,最后给你做贷款。所以我想它的差异是在手段上的差异。这可能正是我们国家所希望的,既然今天开始搞民营银行希望有一些创新的方式,同时又在银行法框架内来运行,应该是这么一种情况。

  金晓龙:我同意郭老师的意见,我觉得或者我们可以把这个机构理解为是一个叠加,当然我们首先是银行,因为我们归银监会管,我们做的金融业务、银行业务,我们按照银行业的规则来运行,所以我们当然是银行。我们当然也是互联网公司,因为我们从运营的理念、运营的手段和我们执行的效果来看、整个过程来看都是互联网公司的这样一些手段,所以我觉得应该是双方的叠加,因为没有谁规定银行不能是互联网公司,我觉得应该是我们两个的一个叠加体。我这么理解。

  赵卫星:问题是开不开网点,开不开网点跟办什么业务有关系,刚才我说了民营银行可能要做一些差异化的经营,开网点这个事情我也想过,无论是欧美国家等等的,说纯互联网银行也有,但是也还大量存在了拥有物理网点的银行,所以这个事情我觉得跟客户的体验或者业务的风险类型相关,我打个比方,虽然刚才说AI的发展已经让我们超越了很多,通过金融科技能做很多的事情,但是有些跟客户,人与人之间沟通相关的体验性,在未来的发展里面我觉得不一定能够替代,打比方说,虽然今天说人工智能项下的财富管理,我个人也认可。但是这样的财富管理还不是一个深层次的财富管理,今天我们去看一些海外的互联网银行,有一个部门特别庞大,庞大到比科技部门还多,叫客服中心。你们会很奇怪,为什么互联网银行需要一个庞大的众多人员的客服中心呢?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沟通交流会是走下去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冷冰冰的技术,我们说技术也要带着温度去做技术,所以第一方面我觉得开不开网点跟你想做什么事情有关。

  第二个我觉得跟风险的大小有关,比如说信贷业务上可能真不需要网点的设置,因为现在人民银行已经设置了二三类账户,在信贷的投放量上是你的资金给到客户,客户运用这笔资金到一个具体的场景中,这是一个非常闭环风险可控的场景,但是一类账户是客户自己的资金运用到了其他的方面,这个里面就涉及到一些很关键的核心点,我觉得部分的业务是需要有些网点配合的,也正因为这样我觉得平台化的一些发展可能是金融科技加上现在银行的一条思路,就是把风险性相对可控的业务放在金融科技,放在互联网这一头,然后再加上一些必要的线下的环节来实现这样的结合。民营银行也会这样子,选择部分风险性相对小,我说的风险性不是说信贷的风险性,相对小的业务可以来进行金融科技的运用,但是跟更多的银行合作,把这样的,彼此之间的优势相结合,我觉得更是一条道路。

  主持人:谢谢各位嘉宾的回答,其实各位嘉宾都提到一个方面,和传统银行相比,那种有很多网点的银行相比,民营银行它现在采取的是差异化的发展策略,我下面一个问题是和传统银行相比在运用金融科技方面,因为我们知道传统银行事实上新型的民营银行能做的传统银行事实上也能做,我的问题是,在运用金融科技这个方面,开拓金融服务生态圈的时候,像这种传统的、大型的、有很多网点的银行,和我们新型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民营银行有什么差异?各自在开拓金融服务生态圈的时候它的优势是什么、困难是什么?

  郭田勇:大概是大银行和新型银行。大行有大行的好处,大行它在公司端就不说了,这是它的传统强项,黄董事长以前在中国银行,在公司也当过总经理,一会儿可以听他讲讲,这一块是他的一个强端。当然在零售端,大行一个它的网点确实非常多,我记得以前我曾经有个观点,互联网金融虽然我们讲线上服务非常重要,但是也不能像天上放风筝一样,下边总得有线牵着它,你不能像没有线的风筝,没有根的浮萍一样到处飘是不行的。它这些网点,这些传统银行的营业网点在它网上嫁接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时候是它一个重要的业务支撑,我们要看到这一点。包括我们现在卖金服,搞互联网金融不也得地推吗?到县里去跟县政府、当地金融机构搞合作,我们无非就是要在物理网点上占有一些先机,这样的话来推动我们的网上业务。

  传统银行其实它在这一块,在线下点上的确有先天的优势,它的劣势可能就是在互联网运用上,我们知道传统商业银行它的获客主要是通过物理网点,好比咱们以前没有互联网金融的时候,我们每天听到新闻报道说银行排大队,队排的非常长,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这些客户只能到传统银行网点去进行金融服务,所以说它的物理网电气石就是它的一个获客通道,因为你只能到那儿去办业务。那么互联网金融起来以后,发现使得这种传统的获客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我搞电商了,在网上购物了,这么一批人在网上,如果我电商同时提供金融服务这些客户自然会转化为我在金融方面的客户。

  去年我看到一个报道,在去年双十一的时候,通过花呗刷卡,通过花呗直接借钱消费的人中有60%的人都没有过信用卡,他并没有通过到银行去办信用卡,就直接通过花呗借钱消费了。传统银行反思,这批人的确本来可以形成,给传统银行提供一批信用卡客户,但是它通过互联网渠道,这些其实等于直接转化成这些新型金融机构的客户了。包括通过社交渠道也是一样,因为我这儿能够汇聚大量的人流,在网上进行社交。当他提供金融服务的时候,这批人因为它的活跃度很高,也容易转化为我所提供的这块金融服务的用户。所以我想总结什么呢,我们看到其实互联网公司也好、互联网金融业务也好,它起来以后使得传统的获客方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我不用去网点了,通过各种东西都能够实现我所需要的那种金融服务,这就形成了一种非常大的变化。

  当然,如果再加上不同的机构给这些潜在的金融消费者,给他们提供的这种金融服务场景,这种金融服务的体验又各不相同,可能又会有差别,给我的场景好的,给我们体验好的,这些客户自然会对你给我越好的体验和场景的服务机构就形成更高的黏性,可能成为我的一种有效客户了。

  我说这个是想讲什么呢?我们看到这些新的互联网金融业态所从事的业务,他们所带来的新东西确实跟传统商业银行不太一样。但是虽然互联网金融的银行比较多,但是传统银行也无需妄自菲薄,其实传统的线下渠道是有我们的优势的,包括我们通过线下的方式做一些社区银行类的业务,即便是有互联网的覆盖情况下,我这块业务仍然是有空间的。刚才赵行长也说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很多东西是通过互联网上难以完全替代的。这一块仍然是有空间的;它最为主要的是,真正要把互联网这一块技术和这块业务,是一块短板,要真正的给它提高,要补足这块短板进而跟它传统的物理优势相结合,我们相信传统的这些商业银行未来仍然还是会有它的发展空间的。

  主持人:黄总您怎么看?新型的民营银行和传统银行相比在运用金融科技方面优势或者劣势是什么?

  黄金老:这里面确实有两个需要考虑一下,传统银行和现在新型的互联网银行,一个问题是二者的动力不一样,传统银行已经有了比较多的网点,很多网点有了比较好的位置。第二它已经有了庞大的客户群,基础客户、富裕客户都有,客户已经很丰富了。第三它也有充足的资本金,可以做大业务,可以做一笔50亿甚至100亿的大业务,它有这个能力。对应的它也有三个方面的人才,国立网点的人才、服务的客户经理也有做大企业服务的风控技术。对应我们新型的民营银行来讲,互联网银行来讲,它现在没有那么多的网点,可能也就是一两家网点,它也没有那么多的存量客户,第三它没有那么多的充足的资本金,所以它现在不可能做大业务。言下之意,在动力这一块,对于主流银行来讲,它今天不去大量的应用金融科技它仍然可以有一个发展。就是我们教授刚才讲的不需要妄自菲薄的可以发展。

  对于一个新的银行来讲,你要不用金融科技的话,今天的发展就不用说了,你的生存可能都是个考验。比如说你也想服务一百万个人群,需要有一万名员工,你没有这么多员工,你需要在一个省或者全国开展业务,但是你没有这么多的网点,必须要通过这种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使你拓展你服务的地域、服务的边界、服务的方法。所以一个是可为和不可为的关系,一个是不得不做的关系,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基础不一样,我们今天讲的是多数立足于以互联网的手段来提供银行服务的这些公司,基本上都有了一个比较好的科技的基础,我想无论是今天在座的三家,本身它大的股东就有比较强的科技实力,像苏宁我们也有六千多人的IT队伍,本身它比较庞大,把这些技术转化过来支持金融科技的发展,这是它的一个优势。

  我们现在的主流银行它也有一个好的科学技术,只不过它的科学技术主要力量是投放在核心系统和运维系统基础上,并没有太多力量投入到今天这种比较时兴的金融科技领域来。基于这两点来讲,我们应该可以判断,至少我是这么判断的,将来金融科技这个东西会在一些新银行里用的更好、更发达。

  我们现在虽然是个新银行但是对员工的吸引力蛮强的,我们几家。

  主持人:工资高?

  黄金老:工资高是一方面,薪酬确实应该高,更重要的很多年轻人觉得到这儿来能学习到一些新的技术,比如我们一些新的员工去现在的一家主流银行,惯常的做法,先要到支行、去柜台、去大堂磨炼个一到两年,很多人认为对他来讲这个时间是可惜的。

  主持人:而且是过时的业务。

  黄金老:到我们这儿来直接接触到最前沿的,所以现在优秀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他更愿意加入到这些新领域、新银行,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好的开始。所以刚才讲了我们有这样一些优势还是能够做好的。

  主持人:金总,新型银行如何运用金融科技面对传统银行的挑战和竞争?

  金晓龙:这个问题两位老师都说了,我觉得还是围绕网点的事,前面两位说的很清楚了,通过各个省市铺设网点来服务客户应该说是三五年之前的商业银行普遍的业务。

  主持人:是不是认为过时了?

  金晓龙:不是过时了,这跟银行的定位,比如银行服务哪个客群,经营管理方式是怎么样的,客户的交付方式是怎么样的,跟这个有关系,包括跟风控技术有关系,我觉得我们作为互联网银行有时候我们也很羡慕有庞大网点和人员队伍的传统银行,但是像黄董事长讲的,民营银行起步的时候已经错过了通过网点铺设来获取客户这么一个阶段,如果说民营银行成立的时候还是以这种方式来打市场的话它就很难生存发展,很难能够有很好的发展。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正好民营银行起步起来的时候互联网已经很好了,互联网已经生态、人群很庞大了,第二个移动互联技术,特别是移动技术已经很普遍了,差不多有移动智能手机的占到中国的一半以上,具备这样一个条件,所以民营银行选择了这么一个捷径或者渠道来发展自己的业务。未来发展大了是不是业务模式有变化了,客群有变化了,多设一些网点也是有可能的,我觉得一切还是以你的经营方式、商业模式和你服务客群的感受为中心来取舍。

  主持人:赵总,你觉得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不是未来网点都会消失了?

  赵卫星:怎么说呢,第一点我觉得人类生产力的每一次发展真的跟技术的突飞猛进是密切相关的,这已经多次的验证。在技术的突飞猛进里面,今天真的到了一个时间点,这一点我觉得是非常显现的。金融在这个时间点里面确实要运用到科技的发展,尤其在这个时间点上刚才说了,比如说移动互联已经普及,数据化已经散布在各个领域,建模的这种能力越来越成熟,我相信各家也越来越成熟,不断的,人工智能的修正已经越来越完善,在这个时期里面确实运用这些方面来实现金融的一个大跨越的发展,我觉得确实是到了一个时间点。

  第二项,主流银行要不要运用这样的金融科技,我觉得主流银行一直以来在金融科技的运用上还是比较的愿意运用这样的金融科技的。打个比方,不在这个时期里面。我记得最早的时候主流银行是分布式计算的,怎么说?就是各家支行都是自己独立机器、自己运算,然后月中、季末、年终要进行年终结算、汇总到进行总账,其实当年就叫分布式计算,但是走着走着发现这样的效率、这样的分支机构服务的标准不能够达标,所以当年主流银行做了一件事情,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听说过叫“大集中”这就是一种金融科技的发展,它把所有的账户、账务全部集中到总部来统一管理,提高了分支机构的效率,自此之后所谓的年终结算不需要了,分支机构里面从来没有听说过年终还跑到那里结算,主机已经全部完成了,其实主流银行已经经过了那个时期。

  那么今天又到了一个什么时期呢?又到了一个零售、小微、农村在大面积的互联和物联的基础上大面积爆发的时期,这个时期用主机运算的这种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因为它更个性化,延伸的更长,已经突破了网点所在的一些区域,一些客群,这时候又要回来讨论所谓的分布式运算,把所有的结点下放到所有的细枝末节的环节里面,比如说货币的一些变化在区块链技术等等的,能让很多原来没有办法验证的东西通过分布式来实现公正性和公允性的验证,所以在这个时期又有了一个新的变化项下,我相信主流银行一定在服务这个领域里面就要运用大量的金融科技。今天民营银行只是先行了一步,既然让你试点,我们就在这些领域,在原先刚才说的可得性比较差的领域,我们先行了一步,先行进行了一个试点。因为国家主流经济的重要性银行,如果走的太快可能对金融经济会产生一个比较大的波动,大家也比较清楚。但是民营银行自身民营的资本来抗击这样的风险,同时小幅度的波动我觉得是一个很聪明的方式,让我们先行一步,然后我们再链接给所有的主流银行,在愿意从事的大量的农商、农系、城市商业银行里面不断的加上金融科技来服务,同时不断的到中大型的银行这是有国家策略,是有一步步的战略性考虑来实现的。

  所以我觉得金融科技一定是各家银行也好、金融机构也好非常关注的领域,但是跟它的定位,跟它这个时期服务的客群是密切相关的,什么时候上什么样的金融科技一定是大家非常有节奏的去把握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我下一个问题是关于银行和金融科技企业的,我们刚才主要比较了民营银行和传统银行,现在这个问题是银行和金融科技企业。现在各类的金融科技企业风起云涌,从提供支付手段、信息平台的搭建、信用风险评估、金融科技的智能化,各方面的金融服务都有提供,这都是过去很多业务都是银行来提供的一些服务,也就是说这类的金融科技企业事实上对银行形成了一些全方位的竞争,我的问题是:银行包括民营银行和传统银行,和这些金融科技企业相比的时候或者进行竞争的时候它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什么?银行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这次从黄总开始。

  黄金老:因为现在确实从美国、中国都出现了大量的金融科技公司,目前对于金融科技公司的定义也是比较宽泛的,我想您理解的这类金融科技公司是不直接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还是为新业务的金融服务业包括银行机构提供某一方面的服务,比如风控服务,比如提供一些客户关系管理的系统,这可能是这样一种关系,所以金融科技公司它对银行服务的替代,它更多的是一种新的形式来做服务,像刚才大家提到的,比如通过区块链,进行跨境的汇款,各种汇款特别是跨境汇款是两个主体、两家银行之间。

  主持人:理论上是可以绕过银行的。

  黄金老:实际上还是没有绕过银行,那个资金还在银行,只不过是在区块链技术的情况下,本来我汇给你变成了不是我汇给你了,我在国内找一个人你在美国找一个人,我们俩互相,你需要美元,那个人给你美元,我需要人民币那个人给我人民币,这样他俩相互把这个账记了,过去是由中央银行记,现在是区块链记,但是最后账还是在银行手里,你的美元还是在某家银行手里,我的人民币还是在银行手里,它背后还是银行服务。就跟今天讲的第三方支付一样,市场也很看好,觉得第三方支付大力的发展好像绕开了国家央行的监控,实际上不是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它每一笔资金都是存放在一家银行的,它每笔资金的流转也是通过银行来进行的,所以它并没有摆脱也没有超越现在中国整个央行和商业银行这套体系,它无非使消费者更加方便。

  主持人:您的观点是银行只是把部分的服务外包给这些金融科技企业了?

  黄金老:他们做了银行的一部分,应该是这种关系。

  主持人:不能完全取代银行。

  黄金老:是的。

  主持人:赵总你的观点如何,您觉得金融科技有没有可能在提供金融服务的时候绕开银行?

  赵卫星:这个事情我还是想举个例子,在欧美国家银行的服务很多项,因为服务的领域很广,每一项具体的金融产品的流程很长,是一个长线条的,非常长的线条,拿信贷举个例子,从申请、授信、审批发放、用款、回收、催收,在中国更多的是比较后端的部分是跟合作机构合作的,虽然不叫金融科技公司,但是实现了合作。比如说信用卡里面催收的这个部分,各家银行已经和各种催收机构来合作,提高整个服务的效率和提高服务的质量这是一种趋势。我们看欧美其实每一项业务,国外的银行跟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是非常非常广的,比如说财富管理领域,几乎从产品的制造到客户的信用风险分析判断,到营销、到售后的管理是拆分成无数细分领域里面跟各种公司来合作,我曾经拜访了大概十几家比较大型的国外的银行,会发现国内不可想象的一件事情就是产品层这一层都能够细分出十几个环节跟不同的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在信用风险层拆分的更细,跟非常多的我们甚至知道,国内经常听说的四个信用分公司,其实它已经根据信用分,只不过是各家银行取哪段来进行服务,所以这些都表明了未来的一种趋势,我觉得中国也会到这个趋势,就是在所有的金融服务里面我们拆分很多的细项,然后银行选取其中细项中合适自己、合适自己服务客户的金融科技公司进行合作,来实现金融效率和风险管控的这个方面。觉得这个趋势已经慢慢的、慢慢的看到了,今天在这些金融科技公司里面我们发现了很多佼佼者,其实走的非常棒的一些金融科技公司。

  打个比方,金融科技中生物识别的这些公司里面,我们今天发现了很多运用的非常好的佼佼者,说一家银行花了非常多的投入,投入产出也要进行进一步计算的前提下,还不如跟在这个领域里面已经达到国际型标准,国家非常认可的一些金融科技公司来合作,我相信在座的一批民营银行也好、主流银行也好,其实在生物识别这个领域,你说是自己的技术吗?绝对不是。一定是寻找到一个匹配自己风险技术的金融科技公司来进行深度的合作,把自己对客户的理解,对风险的防范,加到那个环节里面,来形成这样的合作。所以我觉得这个是趋势,是不需要去阻挡的,只是大家拥抱好了,然后寻找好自己紧密的金融科技公司来合作。这是第一点。

  我还要多说一点,今天我们还看到,很多的银行已经衍生出了一些金融科技公司,比如打比方说平安、兴业、新网银行,它会衍生出在这种细微末节中,在科技应用领域里面觉得自己特别强的那个部分,衍生出金融科技公司来实现更多范围内的对接,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趋势,大家拥抱就好了。

  主持人:您觉得进行和金融科技企业在竞争的过程中是怎样的环节?

  金晓龙:目前来说应该是合作大于竞争,这种竞合关系是很健康的,在这种竞合关系中所有的各方都应该得到相对应的收益,比如从金融机构来讲、从银行来讲,它可能存在科技上的短板,通过金融科技公司的支持把这个短板补起来,而且利用一些比较少的成本和比较少的时间补起这个短板,对于金融科技来讲有更大的应用市场,因为金融科技公司有些牌照能力是不具备的,没有这个牌照以后它施展自己能力的空间是受限的,如果和银行合作,和其他金融机构合作的话,它有更多的用武之地。

  主持人:如果牌照放开呢?

  金晓龙:我先说完,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被服务的人,比如我们的企业、我们的消费者、我们个人,金融服务的对象。通过这样,银行和金融机构合作起来以后可能会得到更便利、更低价的优质服务,这些方面都是好的,所以在这些竞合关系当中不同机构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包括未来他想要去什么地方,比如现在我有些地方有长处、有些地方有短处,但是我这个短处是通过外部机构合作迅速补上还是要把短板的地方要以后逐渐自己补足并且打造自己的核心能力,我觉得这个机构自己要讲清楚,因为在任何的竞合和长远发展过程当中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自己的结合点,这样在大潮往前走的时候才不会被裹胁着,才不会过一段时间就被抛弃掉。

  主持人:您觉得银行会不会有一天被金融科技企业完全取代?

  郭田勇:想起一个事,说这个问题我跟黄金老以前在人大读硕士,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一块读硕士,那个时候某一天上课,货币学,以前有一章叫商业银行,当时人民大学当校长的黄教授坚持把那章改名叫存款货币银行,现在不叫商业银行了,这一章叫存款货币银行。为什么叫存款货币银行呢?他讲这个银行的标志性特征是能够吸收存款的机构,我能够吸收存款。刚才讲银行跟金融科技公司最重要的区别,我们所有人兜里有钱,你的存款把钱一定要存到商业银行里,不能存到金融科技公司里,这可能是银行最大的竞争力。哪怕你要去炒股票、买基金、买理财、干任何投资首先要把你在银行的存款向外转,炒股票,卖了股票,别人买了股票这个钱还要回到别人在银行的存款账户上。所以说我们讲这个道理是什么呢,其实银行对社会来讲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这个只要是我们在没有实现共产主义之前还是要用货币,我们银行这个机构肯定是在的,否则的话财富没有办法计量了,大家的钱放哪儿去?它会长期的存在下去。

  所以我们并不担心金融科技公司,除非金融科技公司它也获得银行牌照,它也变成银行,我们可以把钱存到金融科技公司去,那金融科技公司对银行带来实质性的冲击,属于银行间的同业竞争了,它自己变成银行了。所以说我们并不担心银行会消亡这一说,因为银行消亡了大家的钱,不知道你们要把钱存哪儿去,我们也不知道了,所以这个我们不是特别担心。

  但是这些金融科技公司包括第三方支付,包括刚才讲的各种银行外包类的科技公司,它的确使传统银行的竞争优势不断被摊薄了,我们讲个最简单的道理,银行本来说没有发展资本市场的时候天下都是我的,所有企业贷款,所有企业把钱存到银行,所有企业用钱都是银行发放贷款,所有金融都是我一家独大没有第二家。有了资本市场,人家发股票了,不从银行贷款了,肯定把银行业务分流到一块了。寄付领域也是一样的,现在有了第三方账户了,从支付宝账户这个支付宝到那个支付宝,虽然最终支付宝也关联银行账户,但是两个支付宝账户之间互相转账可能导致银行所谓跟客户发生失联情况了,银行都跟银行账户捆绑,但是从支付宝转到支付宝银行可能并不知道,绑定账户的钱只知道少了一块不知道钱到哪儿去了,不知道这个问题。

  我前两年有一次来参加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我说要警惕银行业务被通道化,银行被通道化了,银行虽然在支付也好、账户功能也在,但是大量的上层业务或者科技含量更高的业务都被其他机构给蚕食走了,这样的话等于本来你是挣大钱的机构变成挣小钱甚至不挣钱了。甚至上次我提出要禁防银行业成为新时代的三农,三农产业了,你属于利益非常薄了。我讲的是这么一个道理,所以刚才金行长讲的一点非常重要,银行什么事情跟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合作到什么度?当然一方面我要利用别人的外脑提高我的水平,第二我也不能像利用后结果业务都被别人给蚕食走了,最后被别人所裹胁。这样的话在合作中把握这个度这也是考验各家银行,考验银行家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是跟民营银行有关系的,今年我们知道第一批试点的五家民营银行已经发布年报了,包括网商银行,请问金总你们对未来业绩有什么期待?作为一个新兴银行你们在企业银行运营的初期更看中什么指标?比如是营收、利润、不良?

  金晓龙:我们成立两整年时间,应该说效果还不错,首先回答你,我们可能没有太重视盈利。首先重视客户数,所以我再前面开场跟大家的汇报里面我们也很自豪的讲,我们成立两年服务客户数超过400万,目前有信贷余额的客户280万左右,应该说这个还是非常难得的事情,我们认为我们这家银行应该讲摆在第一的还是它的使命和情怀就是服务小微企业,虽然我们的户均余额不大,但是这是社会底层的微型经营者最难获得贷款的客户群,对这个客户群我们是以百万计的单位来服务,我们感到是非常自豪的,这是第一个要我考虑,我理解我们这家机构的最重要的第一个就是服务客户数。如果能够服务好这么多客户数也可以看出我们能力。

  第二在于我们的不良水平控制,我们目前不良水平控制是非常好的,两年下来以后我们的不良率在1%左右,所以如果说我们客户数有了,我们的不良水平控制的很好的话,其他也是在情理之中,但是我们并不是特别关注。我们以后的方向可能还是在这两个方面是最主要的。

  主持人:赵总今年对业绩有什么期待,你们关注的焦点是什么?

  赵卫星:首先成立时间不长,去年12月份才成立的,半年的时间。我们说不考虑盈利、不考虑生存的问题也不现实,一家机构要长期的服务客户,首先它要健康,但是有一点,半年的时间里讲盈利过早了,我们也知道传统机构非金融机构也要有几年的投入期才能产生回报,所以今年我们更加看中的是科技方面的投入,作为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尤其是我们内部定了一个专利申请的指标,也是显示出科技能力的一个主要的方面,我们核定了一个全年专利、科技专利的指标数,把这一项作为一个非常关键性的指标来实现。

  第二个确实稳健经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稳健才有可能服务更多的客户,所以我们也把不良作为一个稳健经营其中一个主要的指标来衡量,到现在为止半年过去了给大家汇报一下,也非常好。按照五级分类几乎是零不良的情况;

  第三确实考虑发展我们也会,就是刚才的可得性,服务客群的考虑。所以三个方面是我们这个机构最重要的考核方面。

  主持人:今年会开始盈利吗?

  赵卫星:绝对不会盈利,因为在科技的投入上是花了一点心血的,因为第一方面科技人员占到我们全行已经达到了3/5的比例,几乎全是科技人员,我们也很年轻,才28.5岁的平均年龄,全是码农,全是写代码的,甚至跟大家说一个比较有趣的事情,我们做风险管理的全体人员都会自己写代码,这个在主流银行里面真的是不多见的,我们招聘的唯一的条件就是你写代码一段给我瞧一瞧是不是能够过关。不瞒大家说我们风险领域里面无论是中后台的运维、金融市场、审计全部都会写代码,这是很有意思的。所以是人员的投入;

  第二确实系统投入上我们创造了开放式平台的架构,刚才提到快速的对接、快速的风险控制也是需要大量的开发和科技投入的,所以今年绝对不会盈利,未来也很长时间里面不盈利,但是我相信也是那句话,自然,水到渠成。

  黄金老:我想短期我们希望成为一个金融技术应用最多的银行,中期希望成为客户数量最多的银行,我们数量是千万甚至上亿级,长期还要成为一个盈利丰厚的银行。无论是短期、中期、长期都希望追求成为一家最安全的银行,还是一个基础目标。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希望大家用一句话来回答,关于金融科技的未来,我们知道金融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大家认为金融科技的下一个焦点在哪里?尤其是在银行领域,您认为哪一技术会大放异彩得到非常重要的应用?大家发挥你的想象。

  赵卫星:其实刚才在台上的时候说了,就是人工智能,我真的觉得到了这个时期里面,大家已经看到了,比如说工厂,现在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智能化的设备来取代人工的部分,我们甚至连高速路上越来越少看到有人给你发个牌,现在全部都机器化、自动化来识别。今天来这场会之前我还跟这方面的同学一起交流,今天我们做到了大量主流银行比较可惜,大量存量的客户。但是今天你不知道存量的客户想要什么东西?今天它可能已经在互联网端搜了4S店了,他特别想要购买汽车,但是你不知道,他去了4S店买了车反过来找银行说我要申请一笔汽车分期,这时候你才知道,其实你可以走在更前面,真的是这句话,人工智能在这个时期里面一定会大放异彩。

  第二人工智能在风险控制、建模这里面其实已经运用的,我个人认为新网银行已经运用的非常好,我们不断的,很多模型非人工干预,机器自动学习,自动根据客户的情况和风险状况每天迭代我们上了第二版人工智能迭代的体系,几个月的实践下来看,真的未来会大放异彩。

  金晓龙:我也认为是人工智能,这一块我们业务还是比较多。

  主持人:你们公司有什么这方面的动作?

  金晓龙:可能从前端的营销获客,中端的风险控制,包括后端的资产管理都会用到人工智能,用的效果不错,未来这块空间会很大。

  黄金老:虽然金融科技还是一个整体,如果从现阶段来看,还是在大数据风控这个领域应该还是用的更多一些,当然人工智能本身也成为大数据风控的一个部分。整体上是这样。

  郭田勇:人家说技术叫ABCD,可能人工智能是A,我是希望在大数据、云计算这块把风控这个问题好好解决解决,人工智能我相信,一提到人工智能我不希望它发展特别快,因为把员工都替代下来大家都干啥去,大家都失业了,开个车到收费站都没人,人都在哪儿?人都在家里,出趟门都没有人。我看有资料说,人类马上要活到150岁了,科技进步了,以前是四世同堂现在六世七世同堂,人都不死了,想想这个后果。有时候人工智能,有些该让人干的事还是应该让人来干,这是我本能的想法,所以我还是希望在大数据与云计算领域把我们传统的银行风控方面的短板好好补一补,希望在这一块做好。

  黄金老:主要是人工智能能不能超越人,如果不能超越人,过去是大量的人做风控,做的很不完美。如果人工智能超越了人,比人还强,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主持人:非常感谢,金融科技助力银行新业态我们上半场的讨论到这儿就告一段落了,感谢各位嘉宾,感谢各位听众的耐心等候。谢谢。

责任编辑:梁焱博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