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22日10:18 中国金融杂志

参会报名:由新浪财经主办的银行业年度盛典“2017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暨第五届银行综合评选颁奖典礼”定于8月24日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大酒店举行,敬请期待。[报名入口]

  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发展

  文/霍颖励

  2009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遵循低调务实有效推动、尊重市场顺应需求、循序渐进风险可控的原则,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代表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认可,是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重要的里程碑。“一带一路”建设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的机遇。刚刚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下一步要继续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有为,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积极进展,成绩显著

  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逐步拓宽

  人民币跨境使用从经常项下货物贸易开始,逐步向服务贸易和企业对外投资使用推广,目前人民币跨境使用已经全面推广到对外贸易、跨境投融资、金融交易等涉外经济活动。人民币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帮助企业有效地减少汇兑成本、降低汇率风险,切实发挥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2016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9.85万亿元,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支比例达25.2%。人民币已连续六年成为中国第二大跨境收付货币。

  人民币跨境金融交易稳步扩大

  为了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接受程度,为海外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可投资的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是必不可少的。近几年,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进程明显加快,人民币跨境证券投融资试点稳妥有序开展。稳步推进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相关工作,进一步简化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人民币形式投资境内资本市场。目前RQFII试点已拓展到包括美国在内的18个境外国家(地区)。进一步便利了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简化程序,为境外央行、主权机构、基金等各类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人民币计价产品。境内各类市场主体赴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境外各类主体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熊猫债)。2016年8月31日,世界银行成功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SDR计价债券,进一步丰富了债券市场的交易品种。“沪港通”、两地基金互认和黄金市场国际板等业务也平稳起步、有序推进。截至2017年5月末,境外投资者持有的境内债券资产余额8534亿元人民币,持有的境内股票资产余额8054亿元人民币。

  离岸人民币市场平稳较快发展

  自2010年以来,人民币在离岸市场可自由使用程度不断提高。离岸人民币市场已形成以中国香港为主、多点并行的格局,人民币计价交易的金融产品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存贷款、债券、股票、基金等产品,又有期货、期权、远期等衍生产品,离岸市场人民币计价产品的种类甚至超过了在岸市场,人民币产品不断丰富,交投日益活跃。离岸市场的发展,有助于增加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

  央行间国际合作逐步深化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全球金融体系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困难,一些贸易和投资伙伴国家希望获得流动性支持,中国与有关国家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既提振了市场信心,也为企业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提供了便利。之后,人民银行陆续与36个国家和地区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金额超过3.3万亿元。随着越来越多的境外央行宣布将人民币纳入其储备资产,人民银行加强与境外央行的沟通和交流,全方位向境外央行类机构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以多样化的方式向境外央行宣传银行间市场的政策和操作,进一步便利了境外央行类机构投资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已有60余家央行宣布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调查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末,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币资产为826亿美元,占官方持有外汇储备的近1%。

  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为了便利海外人民币支付,人民银行先后在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覆盖东南亚、西欧、中欧、东欧、中东、北美、南美、大洋洲和非洲等地。2015年10月,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正式上线运行,建立了以CIPS为基础,包括海外清算行、代理行在内的比较完整的人民币跨境和离岸支付清算体系。2016年7月,中银香港作为首家境外直接参与者接入CIPS,进一步提升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的效率。延长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系统每日运行时间,从而满足全球跨时区投资者的交易需求。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为IMF调整SDR篮子货币奠定了基础。2015年,IMF开展了对人民币加入SDR的评估,并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将人民币纳入SDR篮子货币。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2017年6月,人民币是全球第六大支付货币(占比1.9%)、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外汇交易货币。国际清算银行三年一度的调查显示,2016年人民币在外汇市场占比超过4%,和前次调查结果相比几乎翻了一番。

  人民币国际化是顺应市场发展的结果

  人民币国际化是市场驱动、水到渠成的结果。人民币国际化最根本的驱动力是市场主体在贸易投资中使用人民币的需求。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顺应这一市场需求,从支持实体经济的角度出发,减少了过去对人民币跨境使用不必要的行政管制,清理不合理的规定和政策,充分尊重市场选择。人民币国际化源自国际金融危机提供的时机窗口,通过本币合作的方式支持了周边和友好国家有效应对危机,维护正常的贸易和投资往来。与有关国家在贸易结算中使用人民币,事实上帮助企业在当时跌宕起伏的国际市场中有效应对汇率风险。因此,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推出之际即受到市场的欢迎,并不断得以推广和拓展。在此过程中,人民银行周小川行长曾经多次强调,在货币的选择方面要充分尊重市场的选择;从政府和监管者的角度,要强调做好我们的“家庭作业”,从政策、实力和信心等方面为市场参与者创造良好的条件。

  人民币国际化也离不开国内、国际宏观形势的支持。近年来,中国经济是全球增长的稳定器,2010~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年均拉动全球经济增长1.3个百分点。2016年,中国经济占全球的规模约为15%,但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却高达33.2%,仍居首位,中国经济增长使全球经济避免了进一步衰退。此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改进,汇率弹性逐步提高,国内物价水平稳定,政府债务率低、政府债务可持续,金融市场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这些都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信心,提升了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可接受程度。

  从国际上看,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很高,要求更多发挥新兴市场货币的作用。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情况下,积极倡导自由贸易,倡导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人民币加入SDR,一方面顺应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正如IMF总裁拉加德所说,“人民币加入SDR将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里程碑,这也是对中国政府过去几年在货币和金融体系改革方面所取得的进步的认可”。

  人民币国际化坚持服务实体经济

  人民币国际化从便利贸易和投资起步,始终强调坚持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人民币在进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中使用,为我国节约了大量的外汇资金,降低了汇兑成本和汇率风险。截至目前,已有94个国家和地区接受了人民币贸易与直接投资,我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额超过2万亿美元。如果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发展,我国未来的进出口和对外投资可更大量地使用人民币,这意味着我国不需要太多的外汇储备来保证支付能力。

  我国进出口商大量依靠短期外债叙做贸易融资,出口商借短期外债作为流动资金支持进料和生产,用出口收汇去偿还。过去这种贸易融资均是美元或欧元等货币,在人民币国际化取得进展后,目前短期外债中很大一部分是以人民币借的,这意味着偿还可以直接使用我们的本币,是不需要消耗外汇的,这也是人民币能够成为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的市场支撑。此外,大量的出境旅游、留学等服务贸易支出使用了人民币,不仅降低了居民的汇兑成本,提升了居民对本币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也会明显减少对外汇使用的依赖。

  人民币国际化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伴随着资本账户可兑换的进程,不断改进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对已实现可兑换、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项目,不设置事前行政审批,而是压实银行柜台展业的要求,要求银行在“了解你的客户”基础上加强真实性合规性审核。对尚未实现完全可兑换的项目,采取逐步分项推出、适度准入。与此同时,加大对跨境资金流动的事后监测分析,探索构建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措施和框架,尝试运用逆周期宏观审慎调节跨境资金流动的规模和速度。转变跨境资金管理方式,简化业务办理流程和繁琐要求,能够便利企业以更低的成本从事贸易投资活动,为企业营造友好的营商环境,也有利于境内外投资者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从国际经验看,货币国际化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典型的例子包括美国马歇尔计划和日本“黑字还流”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以对外援助方式为欧洲国家提供美元资金,其中大部分资金又用于进口美国生产的产品,既以此促进了欧洲经济复苏,又奠定了美元在国际贸易投资中的主导货币地位。日本“黑字还流”计划以对外援助和商业贷款名义对外投资,推动了日元“走出去”,也使日本获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

  2016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出现了贬值压力,人民币在跨境收支中的使用有所放缓,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出现下降。有关方面对人民币国际化放缓有所担忧。周小川行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本身会是波浪型前进的,如果观察到投机成为外汇市场中的主要矛盾,就重点应对投机,等市场逐渐回到相对稳定状态,人民币国际化还会继续前进。”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形势总体趋稳,截至7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3.28%,CFETS指数贬值1.57%。我国经济基本面向好,是支持汇率的基本因素,此外,美元指数走弱,中美保持一定利差,跨境资金有序流动等都是影响汇率的重要因素。

  近期我们看到,离岸人民币存款开始企稳并略有增加,海内外企业人民币开户数量增加,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中的使用份额也有所回升,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仍然比较坚实。人民币加入SDR,为不断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带来了机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也对人民币跨境使用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如果说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从根本上取决于综合国力,那么以我国现有的综合国力来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的水平还远未达到要求。总之,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趋势没有变,对外开放的大格局没有变,人民币国际化蕴含巨大潜力。

  加入SDR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动力

  人民币加入SDR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声誉,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向纵深发展。

  一是有助于人民币逐步由计价结算货币功能向国际投资储备货币功能拓展。人民币在SDR篮子中的初始比重为10.92%,位于美元、欧元之后,英镑、日元之前。成功加入SDR意味着人民币获得了IMF及其成员国的认可,各国官方机构在其储备构成中将考虑增持人民币资产。近期,欧洲央行宣布首次对人民币进行相当于5亿欧元的外汇储备投资。明晟(MSCI)也宣布将中国A股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由此将带动指数追踪投资者投资中国股票市场。此外“债市通”于7月初顺利开通,也将有助于中国债券市场纳入国际债券指数。这些都将激发境外各类主体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意愿,境外主体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有望稳步增加,从而进一步增强人民币作为国际投资和储备货币的功能。截至2017年4月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资产合计3.47万亿元,其中持有的人民币股票和债券稳步增加。总体来看,人民币作为投资储备货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是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金融市场标准,更好地促进金融改革开放。加入SDR后,全球投资者持有、投资人民币资产并开展相关金融交易的需求将继续增加,这就要求我国顺应市场主体需求,继续完善金融市场标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在正式加入SDR之前,我国已在推动金融市场改革开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推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对更多境外投资主体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采纳IMF的SDDS标准公布相关数据等。未来,我国还将继续推进国内金融市场改革,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有序推动人民币资本项下跨境使用,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进一步提高金融统计数据报送标准并增强透明度,提高会计审计标准与国际接轨程度。

  三是有助于不断完善人民币国际化相关基础设施,为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夯实基础。加入SDR将会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接受程度,激发市场对人民币资产和负债的潜在需求,这对人民币跨境清算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为境外机构开展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和结算便利。CIPS一期已经顺利上线运行,目前正着手深化系统功能,为人民币跨境支付提供更加安全、可靠、便捷的服务。

  四是有助于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增强市场主体对人民币的信心。加入SDR后,客观上要求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201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不断取得了新进展,目前已初步形成“前日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逆周期调节因子”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将有助于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提高人民币汇率透明度,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增强市场主体持有人民币的信心。

  继续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货币国际化是国家综合实力和金融市场发展的结果。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速、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发展动力都在发生重大变化。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后,人民币国际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国内经济周期性、结构性和不确定性变化的影响,需要不断适应国内外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将继续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有力支撑。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经济发展的质量提升,结构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提高可兑换、可自由使用程度,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人民币资本走出去”。

  夯实制度基础,巩固人民币支付和计价货币地位

  在本币优先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现有政策框架,形成相同且有区别的本外币政策协调机制。尤其是考虑到人民币成为SDR篮子货币后,境外交易者使用人民币计价支付、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趋势变化,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投资者优先以人民币实现跨境支付和投资,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

  加快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推动人民币资本项下跨境使用

  随着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步伐加快,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跨境金融交易中的使用。一是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使用人民币投资国内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在会计、审计、税收、信用评级等方面逐渐与国际接轨,不断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二是在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框架下,支持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到境外发债,拓宽境内主体融资渠道。三是在现有“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与国际金融市场互通互联的机制,支持金融市场进一步双向开放。四是支持人民币用于“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创新,更好地发挥人民币的作用,通过银银合作、银企合作等多样化的方式,带动人民币“走出去”支持“一带一路”投融资,并“走进来”采购我国的产品、设备和服务,从而实现“资金流出、贸易回流”的闭环。

  稳步推进货币合作,便利境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

  继续利用各种多边、双边对外金融合作机制,加强与相关国家央行的沟通协调,发挥货币互换资金便利和支持跨境贸易和投资的作用,提高互换资金使用效率。对于仍然存在汇兑管制的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双边货币合作,从政策层面扫除人民币在这些国家开户以及使用的障碍。进一步提高政策透明度,简化程序,减少不必要的限制,为境外央行和货币当局优化外汇储备资产配置提供更多选择。

  完善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设施,构建安全、高效的全球人民币清算网络

  切实发挥人民币海外清算行在组织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中的作用,提升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在进一步完善现有清算渠道的基础上,加快CIPS二期建设,切实发挥CIPS在人民币全球清算体系中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开发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逐步完善人民币“出得去、回得来、留得住”的循环机制,加强对离岸人民币市场的研究和监测,促进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

  加强监测分析和监督管理,构建全方位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一根本原则,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在加强真实性、合规性管理的基础上,有序推进人民币跨境业务发展。同时,切实加强对人民币跨境资金异常流动的监测、分析、预警,构建全方位、逆周期调控的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防范系统性风险,为人民币国际化营造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司长

责任编辑:李艳霞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