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19日15:52 新浪财经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图为陆金所董事长李仁杰图为陆金所董事长李仁杰

  新浪财经讯 5月19日消息,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主办的“首届金家岭财富管理论坛”今日在青岛开幕。陆金所董事长李仁杰在论坛上表示,财富管理从线下走到线上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李仁杰:今天的题目是“三新”,新形势、新监管、新趋势,我能不能从新趋势这个角度去思考提出一些问题?然后与大家一起来分享?因为论坛是财富管理,从财富管理我们一般对机构来讲是资金来源方和投资者方,从投资者方的角度来思考,我觉得有几个趋势我们不得不面对:

  第一,全球经济增长的速度在下降,资产的收益率必然也下降,如何应对资产收益率下降?我们对投资者来讲怎么办?无非出路一就是减少对投资者的收费,肯定收费要减少,如果还像过去传统的私人银行的那种服务模式,高收费可能有问题。同时自己的管理成本要下降,我觉得这是一个趋势,不得不面对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今天这个论坛大家提到我们原来讲的财富管理,我们原来定的一些服务客户的门坎都是为有钱人服务的,那么现在全球有一个大趋势,就是贫富差距拉大,而贫富差距拉大的过程当中我们金融机构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如果从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的高度来说,我只为有钱人服务,似乎说不过去,现在总书记提出来金融要普惠,从普惠的意义上来讲,我们原来定的财富管理的一些门坎是不是有问题?我觉得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第三,我们现在说财富管理,到底它的性质是什么?到底是属于间接融资概念?还是直接融资的概念?我觉得也必须要考虑清楚。如果这是属于间接融资的范畴,那我们整个客户服务的模式、管理的模式以及后面的监管模式都要做进一步的完善和修订,直接融资关键就是如何做好投资者的分类、投资者的教育、信息披露的透明等等,不能再按照过去间接融资的思路来做这块业务。过去银行间接融资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做信任的中介,财富管理金融机构不是信任的中介,我觉得这也必须要考虑清楚,包括监管部门对这一类业务的监管也要想清楚,不要总是把过去管银行的方式来对待这一类业务,这是第三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第四,我们今天讲技术的进步,这些年来技术进步产生的很多的技术工具,能不能为我们所用?能不能解决我们原来传统做财富管理面对的难点?当时比如说私人银行业务100万美元起,比如说银行理财5万元起,诸如此类,信托比如说100万起,当时都假设有钱人能够分享这个,因为这些产品跟存款不一样,有风险,出了风险有一些能自己担风险,但是这个判断,我自己觉得是在当时很多没办法的情况下的一个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现在技术进步了,比如说过去我们经常是用一种问卷调查,假设你有钱,但是有钱人是不是像他填得那样,往往有钱人在填表的时候没有那么多钱,没有钱人填表的时候说有钱,就像今天早上有人发言也讲到,问卷的时候对很多问题的回答,和实际操作的时候交易其实也不完全一样,所以既然要求看他的财务实力,这是真实的,而不是自己填表。然后还要看他对这些产品的理解,第三个还要看风险偏好等等,也就是看主观还是客观。

  这一些东西过去是没有办法的,但是现在大数据的产生、机器的学习等等,我个人觉得能比较好的解决我们过去的难点,也就是说我们过去经常讲的KYC,了解你的客户,过去简单的面对面的服务让你填表,然后录像都是你自己做的决策,但是我现在我们用技术的方法,用在线的方法,也许比原来线下的面对面我个人觉得效果更好,更了解你的客户,无论是他的主观的情况还是客观的情况,都可能更了解。

  总而言之,在为客户服务这方面,财富管理我个人觉得从线下走到线上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刚才说的对客户的收费降低,金融机构的成本的控制,然后更好的痕迹管理,更了解你的客户,而且通过机器学习,通过我们对客户的了解,对产品的了解,这个就是所谓的KYP,如何做好适配,投资者的教育,做好产品与客户的适配,做好投资适当性的管理,我认为在技术发展的今天财富管理线下走到线上是必然的趋势,这是第一个层面的意思。

  第二个层面,财富管理总要把钱投到哪里去?总要有一个自己底层的资产,围绕这些底层的资产也有几个东西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

  第一,中国经济十几二十年来,哪一类的资产增值的最快?为什么房地产其实在这么多资产当中可能从大类资产来看,它增值的最快?其实是宏观经济层面的问题。因为这十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全球化,2008年危机之后全球都在去杠杆,我们拒绝去杠杆,我们还在加杠杆,加杠杆必然的结果就是进一步扩大产能,所以就形成了整个产业当中可贸易的部分,实体经济非常艰难,汇率又高,产能又过剩,出口受阻,实体经济肯定很困难,可贸易的部分非常困难,这边儿要有增长,不断的加大货币供应量,资金到哪里去?肯定到了不动产,这里面有一个大水池,资产肯定就是在增值。

  所以有很多的金融现象实际上是经济现象的一个反映,尽管国家不断的宏观调控,越调控价格越高,这个确实是过去十几年的一个客观现象,而这些客观现象我觉得不能简单从金融上去思考,可能还要从经济的层面去思考,这是一个问题必须面对的。

  第二,为什么我们在中国特别是银行做理财的过程当中那么多的资金配置到非标资产上面去?也许刘总比我更有实战经验,这个可能也是和中国的金融体系的结构有关系,我们原来主要是以银行的间接融资为主题,银行的间接融资、银行的信贷资产占了整个金融资产的大头,再加上直接融资标准的产品不够丰富,理财的资金要配置,只有配到非标上面,而且这个非标内部收的部分的资产似乎也比较符合很多投资者的口味,但是我觉得,这既是不正常,也是正常的,所有的金融产品、所有的金融市场可能都是从不标准到标准,从不成熟到成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不断的加快比如说资产证券化,不断的培育不同的金融市场适应它,我记得那个时候资产证券化,2005、2006年开始启动,后来因为金融危机就停下了,还有一个就是资产证券化有的时候过于高大上,搞的有时候确实很难适应,我觉得对待这种经济现象可能有一定的宽容度。

  再一个,为什么我们原来讲要稳定市场,要培育机构投资者,但是我们发现机构投资者为什么也是散户的思维,都是炒概念,都是短炒,封闭的基金和开放的基金业绩哪一个好?王庆教授说肯定封闭的好,因为拿着钱时间越长越能理性的配置,如果都是短炒,这个市场真的就不一样了。其实时间拉长来看收益其实并不好。

  所以我觉得监管者也应该从鼓励培育的角度,使真正的机构投资者能产生养老金、社保金,就应该让他们入市,这些长期的资金,包括国有资产的存量如何进入市场?包括基金公司多鼓励发展封闭,少做开放,即使开放也要有一定封闭的要求,让我们的操盘者能够真正去做价值投资,而不是那种跟风短炒。

  比如跟风市场上,蓝筹股肯定都有溢价的,这些垃圾股肯定是折价的,我们中国是反过蓝筹股、大盘股是折价的,小盘股所谓的创新股都是溢价的,实际证明,不一定对,我个人的看法,在数据的真实性、数据的造假方面,我认为大盘股、蓝筹股,特别是过去都在体制内做的,也是做过上市公司的领导,我们绝对不会造假,它的大盘股、蓝筹股这种造假的几率一般很小,反而那种小股,炒概念的股造假的可能性真是非常大。也见过过去在国外、香港市场、欧美市场很有名的所谓的基金管理人,最后一站输在中国,就是买了大量中国的东西,尽管也找了很多的企业家,最后讲的都是假的,都认为是真的。

  最后,我觉得从长远来讲,我非常同意刚才刘总讲的,做投资,从长远来讲一定是被动投资可能打败主动投资。要做好被动投资,也有几个条件,也有几个因素,我觉得监管者、市场的主体都应该努力去培育,比如说数据的真实性,比如说衍生品工具的不断推出等等,都要努力的往前走。比如说一些衍生品的工具因为金融危机就停下来了,我觉得这是不对的,没有这些工具如何去做风险的对冲?还有数据的打假要持之以恒,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智能投资才有更好的用武之地,从长远来讲我非常赞同刘总的观点,也许机器会打败人,在投资这个领域,谢谢。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