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08日14:39 新浪财经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图为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结构与金融业务评级总监李欣图为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结构与金融业务评级总监李欣

  新浪财经讯 4月8日消息,“2017中国资产证券化行业年会”今日在北京召开。图为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结构与金融业务评级总监李欣。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李欣: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感谢前面几位嘉宾的精彩分享。我想简单的跟大家分享一点,ABS和信用衍生品的共同发展、协同发展。其实信用衍生工具和ABS是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它们有很强的同质性,本质上都是去分散信用风险,实现资本的缓释,实现融资的目的,资产证券化也是包含在信用衍生品里。

  从中国市场来看,这两者目前发展不是很均衡,ABS蓬勃发展,规模已经过万亿,而中国的CRM的市场还刚刚起步。在这个背景下两者怎么样做到互相的协同发展?我想抛出两个路径。

  第一个路径,两者并肩,各自发挥所长,独立发展。CRM有其专长,针对对公贷款和债券,它不发生信贷资产所有权的转移,但是可以实现风险的转移和缓释。ABS的专长在于通过结构化的技术去实现对车贷、个人消费贷等大量同质性很强的个贷类资产的风险分散设计。两者是可以各自独立发展的并各自发挥所长。CRM侧重于对公贷款,是CLO的一个有益补充。ABS可以更加侧重于发挥它在个贷类资产上的功能。

  第二条路径是两者产品的结合融合。2016年8月份中信建投创设的CRM针对农行不良资产的优先档证券,这一单产品其实可以折射出来,ABS在蓬勃发展的过程里面,其实也产生了信用风险缓释的需求。几个方面:第一,投资人对于不良资产证券化这类新产品的风险识别和控制,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产生了信用风险缓释的需求。第二,对于RMBS这类整体风险期限很长、二级市场不是很活跃、流动性不是很好的产品,投资人也一样有信用风险的缓释需求。第三,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蕴藏着一些基础资产相对信用品质差带来的风险。所以这些都给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和融合提供了一些现实的基础。

  对于信用衍生品,不少人都觉得它是次带危机的罪魁祸首。其实信用衍生品只是信用风险和流动风险的传导者,劣质的基础资产和杠杆的滥用才是根源。ABS现在已经有了包括风险自留、信息披露等机制,信用衍生品工具在机制的建设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对基础资产资质的控制和杠杆的限制上。谢谢!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