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03日15:20 金融时报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两会访谈|唐双宁:加强顶层设计 防范金融风险

  周萃 金融时报

  2016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国光大集团向市场交出了一张亮丽的成绩单——截至2016年末,光大集团资产总额达到4.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5%;净资产达到3600亿元,增长12%;实现利润总额542亿元。经过10年改革重组,曾经长期亏损、资不抵债、人员外流、业务下滑的光大一去不复返,今天的光大发展规模相当于当年7个“光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团。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光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唐双宁如何谋划光大未来?他会在今年的两会上提出什么建议、议案?就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唐双宁。

  记者:作为光大的“掌门人”,您如何“盘点”2016年的光大?又如何展望2017年的光大?

  唐双宁:2016年,光大集团有四件大事值得铭记,一是经营实力跨上新台阶,资产规模突破4万亿元,10年改革重组,发展规模相当于当年7个“光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团。二是品牌实力得到新提升,在世界500强的排名跃升至313位,上升107位,上升位次居全球金融企业第一名,这在光大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三是经营发展开创新局面,由过去坐等被并购到积极“走出去”主动并购经营,成功收购一批境外企业。四是召开光大集团历史上第一次党建工作会议,是集团党建工作力度最大的一年。

  2017年,光大集团将按照“坚定信心、沉着应对、稳中求进、把控自己”的总体思路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巩固体制基础、管理基础、人力基础、文化基础和外部环境基础。在具备条件的前提下,在优势领域实现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在集团择机整体上市上迈出步伐。对光大集团来说,整体上市将推动光大集团向真正成为一流的金融控股集团目标迈进。

  记者:您曾长期担任中国金融监管部门的领导,又是国有大型金融企业负责人,如何判断当前金融风险防范面临的形势?有什么建议?

  唐双宁:金融是高风险行业,防范风险,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今年全国两会,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建议》。当前,中国金融风险防范面临新的挑战,诱发金融风险因素复杂化、多元化;部分金融领域风险持续聚集、隐患突出;金融风险之间相互交汇、相互叠加,大大增加了风险的复杂程度和处置难度。因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中国金融风险的新特征、紧迫性与复杂程度,从构建国家金融安全顶层设计、健全和完善金融体制、深化国有金融企业改革、做好金融心理疏导等方面多管齐下,综合施策。

  具体建议是,首先,要加强国家金融安全的顶层设计。建议成立由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的“金融安全委员会”,从国家战略安全层面把握大局,相机决断。同时,有关部委办局在金融风险预测、分析、评估和防范方面,形成常态化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作机制,制定金融风险应急响应机制,发挥综合防范金融风险的“拉网式”安全平台作用。其次,理顺影响金融安全运行的监管体制,下决心改革当前各控一域的金融监管体制,尽早解决信息分割、功能分离、决策各异的局面,提升监管效能,防止单体风险演化为系统性风险,防止单一领域风险演化成全局性风险。再次,建议加快国有金融企业深化改革步伐,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在执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上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同时,要加强社会心理疏导,防范“对恐慌的恐慌”,多管齐下,构筑健康的金融心态,保持定力,增强处置金融风险的“艺术”性,防止由于心理恐慌诱发本可避免的金融危机。

  记者:您曾说过,“如果把金融比喻为一棵大树,业务是叶,管理是枝,体制是干,文化是根。”金融风险和金融文化有什么关联?在加强金融文化建设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唐双宁:金融文化薄弱是金融风险的根本原因。近年来,我国金融创新明显加快,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更加复杂多元,但金融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诚信缺失,金融文化薄弱,金融价值观扭曲,威胁中国金融安全。

  基于此,今年两会,我提交了《关于建立金融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我认为,解决金融业的问题有三个基本要素:“体、境、魂”。“体”指金融自身物质层面,包括深化改革,加强监管,完善体制机制等等;“境”指社会环境,包括经济的稳健发展,法制的健全,社会信用状况的改善等等;这个“魂”就是金融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在规模、效益、技术、监管等硬实力上实现长足发展,但尚未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金融文化。因此,我建议构造金融文化指标体系,通过建立金融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将抽象的价值观转换为可观测、可评价的行动指南。指标体系的建立可将“形而下”与“形而上”有机结合,反映党和国家经济金融政策导向,适应经济社会和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引导金融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建议由“一行三会”牵头,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高校、企业共同参与,组织成立“中国金融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研究力量编制微观“金融机构文化评价指标体系”。联合金融机构设立“中国金融文化发展研究基金会”,作为非营利公益组织,支持金融文化的研究、学术交流以及公益教育活动,促进强化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微观层面金融机构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可包含金融文化建设的理念体系、制度体系、效率及质量体系、责任文化体系4个一级指标以及更细的二、三级指标。根据指标体系,编制形成相应的“中国金融文化指数”和《中国金融文化年度报告》,按年度向社会公布。微观金融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行完善后,再推广和扩大到宏观金融文化环境领域,编制相应的指标体系,并纳入指数计量。

  记者:去年两会,您关于长征路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长燃圣火的两项议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今年在这方面,您有什么新的思考和研究?

  唐双宁:今年,我提交了《关于推动中国红色旅游事业发展的建议》。旅游业是无烟产业、无耗产业、无周期产业。加强红色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既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又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有助于让后人更好地铭记历史、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28年,留下了宝贵的革命遗迹和精神财富,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首要资源。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红色旅游,对红色旅游发展给予极大的关心和支持,但红色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红色旅游开发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和审查;发展红色旅游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尚未形成配套支持政策体系;一些红色旅游景区发展思路陈旧、基础设施落后、资源整合亟待加强;传统的红色旅游产品内容简单、形式单调,缺乏深度和广度的挖掘,难以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特别是年轻游客群体的旅游消费需求等等。

  因此,我建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组长单位)等有关部门牵头负责,研究出台相应措施,进一步推动红色旅游的全面发展。具体建议比如,成立“中国红色旅游发展促进会”,围绕红色旅游宣、教、游职能的实现,进行理论研究和方法创新;为红色旅游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加大对红色旅游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为红色旅游景区“创A升A”等提供政策支持;成立国家级红色旅游发展引导基金;在投融资、企业上市等方面为红色旅游相关企业提供大力支持等。

  记者:作为国家改革开放初期的重要桥头堡,光大集团发源于香港,如今业务范围横跨境内外,在香港拥有多家上市公司,实力、影响不断扩大。您是否对香港有着更深一层的缘分和感情?

  唐双宁:光大源于香港,努力回报香港。2013年,光大银行H股上市,我向联交所赠送的礼品就是我的书法“回报”二字。近年来,光大香港依托光大控股、光大国际等上市公司的稳健经营,业务取得长足发展。2016年,香港企业合并实现税前利润10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46%;合并总资产123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25%。在取得靓丽经营业绩的同时,我们认真履行“在商言政”职责,为香港繁荣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我们去年还在港收购了大新金融中心,这也展示了我们对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信心。

  另外,我今年还提交了一项《关于增强香港文化认同的建议》,提出增强香港市民文化认同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建议在香港尽快落实国学、中国历史、普通话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一国两制”精神落实到教育环节之中;发挥媒体作用,鼓励支持香港有经验、有活力、有能力、热爱祖国的年轻人,发展和经营爱国爱港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发挥驻港机构与当地社团作用,组织更多香港人回内地考察,体验社会、了解国家;加强内地和香港有关部门、机构合作,通过建立研究机构,设立协会、论坛等方式,培育香港社会正能量增长点。

责任编辑:张彦如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