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05日 14:44 中国银行业 

  文/岳磊 中国银行总行,中国精算师、CFA

  不可否认,我国商业银行养老金业务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业务模式零散化、产品碎片化;面临多头监管和业务资质限制;银行考核体系制约养老金融业务的发展,养老金融与金融同业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60岁以上老龄人口总量超过两亿的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将带来消费结构、投资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转型,推动包括养老金融、养老地产等养老产业的发展。对于正在面临诸多转型压力的商业银行来说,养老金融业务机遇尽显,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有利于推动银行自身业务转型,提高银行综合收益,从而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不可否认,我国商业银行养老金业务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业务模式零散化、产品碎片化;面临多头监管和业务资质限制;银行考核体系制约养老金融业务的发展,养老金融与金融同业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对于我国养老金融业务发展来说,前路依然漫漫,未来仍需要在完善组织架构、丰富人力资源、争取更多业务资质、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方面加大力度,为养老金融业务发展拓展更多空间。

  据了解,中国人民银行[微博]正按照国务院部署要求,会同民政部及相关部门开展养老金融服务发展顶层设计工作,加紧出台政策措施,为养老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金融政策环境。

  养老金融为商业银行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当前,我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联合国[微博]预测,2020-2050年我国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速发展,到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将达36.5%,比2015年翻一番还多,且高于美国等大部分发达国家。老龄化的加速,将推动包括养老地产、养老医疗、家政服务、养老金融在内的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由于养老产业具有投资周期长、收益成效慢、资金成本承受能力不高的特点,需要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开发符合养老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金融工具,并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金投入养老产业。

  近年来,国务院出台了包括《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提出加快以老年生活照料、老年金融服务、老年旅游等为主的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前提下规范引导和规范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适合老年人的金融产品,这为我国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为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领域提供了全方位的发展机遇。2015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机关亊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与企业职工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时强制性建立职业年金,商业银行可比照企业年金提供受托、账户管理、托管等服务。

  对于正在面临诸多转型压力的商业银行来说,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有利于推动银行自身业务转型,提高银行综合收益,从而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第一,养老金融业务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具有服务周期、经营周期长,业务发展持续稳定,规模效应显著等特点,能够为银行带来长期收入。第二,养老金融业务与银行传统业务形成互补,规模巨大的养老基金投资可为银行存款、理财产品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第三,养老金融业务有助于推动银行公司业务、个人金融、金融市场等多板块业务联动,提高综合收益。以企业年金为例,商业银行通过提供受托、账户管理、托管等服务获得了稳定长期的中间业务收入,稳定了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并能进一步了解企业财务状态,降低银行授信风险。同时,银行还针对企业员工企业年金查询服务,提供借记卡、信用卡、个人消费信贷、专属理财产品等零售银行产品,提高了个人金融业务的覆盖率。第四,商业银行可以参与养老金融资产管理服务,带动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拓展新的收入来源和盈利模式。2014年12月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明确提出,鼓励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开展养老金、企业年金等受托资产管理业务。

  不能忽视的四大养老金融业务发展问题

  ……

  探寻养老金融发展路径

  ……

  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6年第1期。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